上回說了要畫大畫。
大畫,就是比前面的16開畫紙整整翻了一番。
先上個全景線稿圖。
再來個素材。
我就是想提升一下觀察力的數值,所以,必須盡可能的忠于素材,也就是要畫的像,型要準。
這對我來說太不容易了,很有挑戰性。
不過,同學們說我線稿越來越好了,我是信的。
老師講課提到的主要輔助線和次要輔助線,這一次,我是自己發現自己找出來的,和之前的看不出來、看出來一點點、需要老師同學幫忙捉蟲相比,這一點,通過這幅畫,我是體會出來了。
大輔助線,位于頭像轉折幅度最大的地方,比如顴骨。這幅畫,第一條打輔助線是左側,從右上方往左下方大致35°角切過去,緊貼頭頂頭發邊界。
第二條輔助線,與第一條輔助線交匯于左側劉海的最高點,并且與左側面部的顴骨最突出的地方形成一條直線。
第三條輔助線為豎線,它需要從頭頂的發旋豎直穿越鼻根、右邊的鼻孔中心、人中、嘴唇的正中央,以及下巴最尖(最突出)的地方。
然后才去套用三庭五眼的公式。
線稿改了許多版,并不是一下子就這幅樣子,過程中出現許多型不準的問題。
和上次不一樣,這次突然頓悟,用到了整體-局部-整體的繪畫觀察思路。
這個思路很早就看書知道了,但是一直沒有領會到到底要怎么做才是正確合適的。
畫這幅畫的時候,體會到了。
比如鼻子,畫來畫去就是覺得別扭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調整。后來發現我只盯著鼻子看了,就離開鼻子去看整個畫,看整體的布局,這時候就察覺到右邊的鼻孔太擠著左側。原因是我把右邊的眼睛朝右移動的同時,忘記把鼻子也一起移動。
我在畫右邊的眼睛時,老覺得畫不好,又不知道怎么改。突然發現這個眼睛特別像一只魚,我就不當眼睛來畫,而是畫一只大頭魚,后面再把眼珠子安進去。結果就改順了眼。
我又去看整幅畫的時候,就注意到左邊的眼睛別扭。其實前邊我也感覺不對但是不知道具體怎么不對。這時候我就拿右邊的眼睛比對。
因為右邊的眼睛距離我們是最近的,近大遠小,所以左邊的眼睛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右邊的大。我就知道怎么改了。
改完之后還是覺得哪里不對。這回學明白了,直接跳出來看整個畫,很容易就發現到,左邊眼睛的眼珠子居然比右邊的眼珠子還大,難怪總感覺哪里不對,我馬上就知道怎么去改了。
當然,我還沒有畫的跟素材一模一樣,區別還是很大的。比如冷漠酷我就改成了甜美風,就是嘴角我有意處理的稍微往上翹了。
白色的衣服,我到時候估計還會換一個更搭的顏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