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以下

關于過去,我們總是想得很多,說得很少。關于回憶,或許,可以透過細細的筆尖,任由曾經的潮水,一點點涌現。

? ? ? ? ? ? ? ? ? ? ? 冰

零度,水與冰的臨界點。就像一個坐標軸,一邊為負,溫度越來越低;一邊為正,溫度越來越高。

你見過一定厚度的冰嗎?你見過清澈的河水結成的冰嗎?那你見過連同魚一起被凍住的河水嗎?一條調皮的魚,一條想掙脫出自己命運的魚,一個完美的魚躍躍至冰層,自己卻僵住了。成為了一個飽滿的活體標本,不解凍,就不會風干。沒錯,這就是冰的魔力。

同學發的一張圖,讓我想起了冰,想起了曾經與冰為伴的年代。

來到南方后才發現,原來南方人對北方有一種誤解,以為北方到了冬天就有雪。雪就像雨一樣,要下雪才有雪,是根據氣候條件來的,而不是冬天來了,它就跟著來了。雪不常有,但是冰卻常有。

小時候沒有零食,沒有玩具,但是絲毫沒有減弱童年的興趣,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玩法。冬天,有雪的時候自然是打雪仗。沒有雪的時候,冰面上,是每天必去的場所,那是一個天然的游樂場。那里有我們的童年,有我們曾經無憂無慮的歡笑。

在以前的村子中,有不大不小的幾個小人工“湖”,農村人不會叫得這么雅,統稱為“大坑”。正是因為有了坑,才囤積了水。大坑按照方位,分為前街(gai)大坑和后街(gai)大坑。我們住在村子的后面,離后街的坑比較近,但是前街的坑要大些。童年的我喜歡追逐刺激與熱鬧,哪里小孩子多就去哪里玩。至于如何判斷哪里人多,站在旁邊的小山頭上先瞭望一下兩個坑的全景,再聽聽聲音,就有定論了。

坑里的冰要等凍結實了才安全,剛入冬的時候只能凍上一層冰碴,這樣是禁不住人的,即便是小孩子。可以在淺灘處做試驗:一只腳踏上去,薄薄的一層冰會發出清脆的聲響,隨即破裂,融化在冰層下未上凍的暗涌的水流中。此時的冰層就是危險的,反之,則安全。

北方氣候偏干,灰塵大,特別是在到處是土的農村。從入冬到冰的完全上凍,總要經歷那么些時日,坑中的冰面上便慢慢結了一層土層,外加凌厲的風吹來的一些樹葉、秸稈葉。待冰層凍住了,小孩子們可以出動時,總要派一支得力的先遣隊去開路,把冰路打通了,才能盡情的在冰面上玩耍。

所謂的先遣隊,就是用自己的鞋底,趟開冰面上的干擾性雜物,以保證冰面整潔平滑。先遣隊的職責是先清理出一條小路,再慢慢擴大范圍。

每到冬天,每個坑的冰面上,總是有那么幾條冰道,干凈的冰面與周圍鋪滿灰塵的冰面顯得格格不入。

冰上有多種玩法,可以自己玩,可以大家牽手玩,可以在上面滑冰車,還可以在上面打架。

經常,我們在坑邊緣的地面上先助跑,即將跑到冰面時達到一個速度的峰值,待人到冰面上時,兩只腳一齊停留在冰面上滑行。這種玩法一般要比賽,比看誰滑得遠,又不會摔倒。

那會兒大家穿的,都是家里做的千層底,只要粘上一點碎冰,就很滑,玩起來很刺激。至于冰車,倒是讓大家很嫌棄的。因為冰車需要冰簽子的助力才能滑行,冰簽子就是兩只頭尖尖的、可以在冰面上扎洞,給冰車以前行力量的輔助工具。如果冰車在冰面上行走,勢必會損壞冰面的平滑度,給滑行的人帶來干擾,所以一般會把玩冰車的男孩子趕到坑的中心處去玩。

零下十幾二十度的室外,經常聽見此起彼伏的笑聲,吵鬧聲,以及歡呼聲。多年后看見冰的圖片的一剎那,仿佛曾經那個立體的畫面仍在眼前,不斷的回放。

要說冷,也確實是冷,但是冷有冷的排解方式。正因如此,才會有不一樣的童年體驗。冰,也因此成了童年的一部分。

? ? ? ? ? ? ? ? ? ? ? 冷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那將是一種怎樣的冷?雖然說,同等條件下,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抗凍。但是南方人初到北方,一般也是承受不住那個冷的。那句“透心涼,心飛揚”放在平時,只有說說的份兒。如果在北方,保暖不到位會“透心涼”,心可不會飛揚,只會心跳加速,若心臟不好便是最大的禁忌。

為什么會“我吟寒更切”哪?說話會消耗熱量的,熱量每遺失一分,寒冷便增加一分。

小時候冬天經常光著腦袋跑到外面去玩,爺奶喊戴帽子全當耳旁風,他們就講故事嚇我:從前有一個人,在戶外凍久了,臉和耳朵都是裸露在外的,早已沒有知覺。待他進屋后用手抓了一下耳朵,本想用手去暖,結果一碰耳朵就掉下來了。我聽到這個故事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抓抓耳朵,確保它們還在。后來出去,就乖乖地戴上帽子了,據說沒有耳朵會很難看。

風,無疑是冬天寒冷的助手。在北方有句俗語,叫“在家心不善,出門大風灌”。站在一個風口處,特別是當你從一個低洼處陡然來到一個風口處,就會真實的感覺到,什么是大風“灌”——迎面的風像浪潮一樣,鋪面襲來。空間有限的鼻腔和嘴根本裝不下風的肆意橫行,沖得你喘不過氣起來。即使是正在呼吸,也會在瞬間被強行中斷,讓你忘卻呼吸,無法呼吸。只有認慫地背過臉去,識相的避開它的鋒芒。

站在零下二十幾度的風中,二十分鐘,就會感覺到一種通透,那是完全凍透了,自內而外,包含體內的每個細胞。

在北方,一到冬天就會發生醉酒后在戶外睡覺,從而直接凍僵的事件。想想潘金蓮,毒死武大的時間想必不是在冬季。以河北的氣候條件,冬天的氣溫比起東北也差不了太多。倘若是在冬季,直接將他灌醉后丟到戶外,聲稱醉酒未歸,也不至于留下把柄給武松了。不但自毀了名聲,還喪了性命。所以,獨立的讀書思考有多重要。

我家地處平原與內蒙沙漠地帶的交匯處,小時候經常站在一個小山崗上,體驗吹自外省的冷與風。不超幾分鐘,臉已通紅,呼吸短暫且急促。

如果說,文字的描述不夠直觀,實例總讓人有種情景再現的立體感:剛洗完的衣服晾出室外后,會瞬間變得僵硬,保持著在低溫中最后的倔強。如果把它放在地上,絲毫不會改變姿態,依然僵硬的矗立在地面。

再直觀一些。農村每家都是鐵制的大門,早上起床大門上會有一層白色的霜。那霜的長相很迷人,我經常望得出神。但是我卻不敢接近它,更不敢再用舌頭去舔它。每個北方孩子必須經歷的慘痛經歷,就是去舔大門,沒有粘下來一塊皮的,不能算做是真正的北方人。直到上大學,同學們還經常問小時候有沒有犯過粘舌頭的傻,沒有經歷的要被嘲笑很久。

東北的冷,冷得干脆與通透,可能這就是東北人直爽的原因——大冷天的哪有功夫跟你磨嘰啊,早整完早去暖和了。

? ? ? ? ? ? ? ? ? ? ? 霜

霜,有清的,有凜的。像女人,有溫柔的,也有潑辣的。

春、夏、秋由晝夜溫差形成的薄薄地一層凝結物,稱之為霜,那是清的霜。北方冬日結成的霜,便是凜的,可由晝夜溫差形成,如窗上霜,地上的霜;也可由人體內、外部溫差形成,如臉上的霜。

窗上的霜。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著的空氣是流動的,它是如何流動的?空氣的神秘就在于,我們觸不到,也摸不著,又離不開。一到冬天的清晨,室內的玻璃窗便成了神奇的魔鏡,刻錄著千變萬化的圖案。小時候的玻璃窗都是小塊小塊的,越小越容易凝結成霜。早上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層白色的霜。那是空氣流動的美,有的像樹,有的像花,有的像動物,有的又像人。天氣晴朗時,陽光透過玻璃,霜也隨即映著顏色,鑲著金邊,晶光閃耀。圖案在光線下,輪廓更為明朗。陰天時,望不到窗外,甚至分辨不清是否下雪。霜的白,與雪的白,已然無法分辨。

地上的霜。一到冬日,霜來得很隨便,隨便得遍地都是。哪怕地上有個飄搖的秸稈葉子,它也會光顧。像風一般,將地面上的所有障礙物橫掃。自小,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我都有一種另類的著迷。看霜,我曾忘記過吃早飯,最終流著鼻涕感冒了。我喜歡遠遠地看霜,放眼望去一片淡淡的白,像白紗,鋪在地面。地面上的物體,若隱若現,若即若離,帶著一絲羞澀,給人一種朦朧之感。我也喜歡近近地看霜,貼得很近地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近在眼前的霜,是一根一根地,獨立地,附著在物體上。表面并不光滑,像毛刺,且周身布滿了毛刺。它們有的站立著,有的摔倒了,有的尚未長高,參差不齊。霜,在它們自己的世界中獨立存在。

臉上的霜。南方的冬天帶著口罩,逐漸熱了會感覺到水汽。而在北方的戶外,是不允許有水汽存在的。呼出去的空氣在面前飄散,未來得及飄遠的,經過人體這一溫床時,便停留了,凝結為霜。隨著時間的增加,凝結的霜逐漸增加,于是,人的面部表層如長了白色的汗毛一般。上初中時,我要騎車往返七八公里。早上六點鐘出門,滿天繁星,那會兒正是一天中溫度偏低的時候。一般頭部要全部武裝上,只留眼睛一條縫兒。我無法適應擋住嘴巴,就把嘴巴以上全部裸露在外。這在北方是比較危險的,容易生凍瘡。待騎車到學校時,天也亮了,就會發現整個面部的浮層全是白白的,包括額前的碎發、眉毛。站在教室的爐火前,它們就立刻現了形,化成了水,我就像重新洗了臉。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此時此地此刻,無羌管,無驟冷的空氣,無征戰,亦無被染成的滿頭白發,因為,無霜,亦無滿眼的牽掛。

? ? ? ? ? ? ? ? ? ? ? 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古人送別要有酒,感懷要有酒,思念要有酒。古人愛飲酒,凡事必有酒。酒文化已傳承千年,全國各地的酒文化不盡相同。說起東北,酒是不得不提的。

東北的酒文化其實很簡單,酒量不重要,喝酒是否敞亮是衡量酒桌朋友的一個標準。所謂的敞亮,在喝酒的態度上,不扭捏;在喝酒的行為上,不偷奸耍滑。夠敞亮,即夠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于是,酒登場了。

在我小時候,看到大人在冬天喝酒是有儀式的。白酒要先燙,即燙酒,燙酒是作為寒冷地區的一種舊時的專屬。爺爺經常使用黃土做的小火盆,火盆里會放些未燃盡的碳,放在房間中取暖。每到飲酒時,將白酒導入酒壺中,坐在火盆上。炭火忽明忽暗的閃爍著,白酒的香氣從酒壺口溢出,飄進肺里,所以我自小的身體里就浸泡了酒的味道。燙好后的酒倒入酒盅,大人們端起酒盅抿一口,咧下嘴,開始對酒品頭論足。有時為了顯擺一下技能,會用筷子將酒盅夾起,象征性的喝一口。據爺爺說,再冷的天兒,一壺燙酒下肚,也暖起來了。

如何識人,有時是可以根據酒量、酒品來判斷的,比如選女婿。相親時是必須要過老丈人這一關的,準老丈人開始會適當的裝下深沉,不言不語。透過那小小的黑色瞳孔,嚴肅地注視著面前這個即將奪走女兒的男人,帶著特定的評判標準。同村有個哥,身上有手藝,儀表堂堂,相親時第一次和老丈人喝酒就把老丈人喝倒了,隨后又相繼放倒了兩個大舅子,待把他們安置好后才離開。清醒后的老丈人表示對他很滿意,不僅酒量大,酒品還好,懂得照顧人。

成年后喝酒,經常會說不醉不歸。有時,可能也就是說說,不一定真的要喝醉。但是回了東北就不一樣,農村人實在,既然說了不醉不歸,大家就不能清醒著回去。那年回去與小學同學聚會,十多年未見,大家各個口若懸河,還堵住了門口一個都不能走。家里適時地打來電話被叫了回去,結果等待我的是一場更大的喝酒場面,讓我后悔不已。那幾個年長些的哥哥姐姐們,每個人的手里都端著一個鐵制茶缸,大半缸都是白酒。嚇得我趕緊偷偷含了一口酒,聲稱已與同學喝醉,才逃過一劫。

出來工作,在職場很少喝酒,不想在酒桌上流連太久。其實也很少有人和我battle,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頭上頂著東北的名號。大家聽說我是東北人,便悄悄地撤退了,明知是喝不過的。

以前很不明白,為什么大家喝了酒以后就不餓了。老人有時也在疑惑,據更老的老人說,因為酒是糧食釀的,糧食是可以管飽的啊。嗯,有道理,老者果然是智慧的。

酒壺、酒盅已悄然消失,先前的喝酒儀式也已不復存在,但大家對酒的熱情依然不減,卻少了些淳樸。

? ? ? ? ? ? ? ? ? ? ? 年

冰天雪地之中,我穿上厚厚的棉襖、棉褲、棉鞋,再戴上棉帽、棉手套,圍上媽結婚時娘家陪送的大格呢圍巾,坐在已經鋪上棉墊的馬車的下風口處。七公里外便是我們的目的地——農村的年前大集。為了保暖,我的臉只露出眼睛一條縫兒,圍巾扎得緊緊的,脖子不能動彈,腳依然還是會凍麻,身上還是會冷,可就是阻擋不住年前趕集的熱情。——這是我印象中小時候的年。

九十年代,農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以牲畜為動力,最多的是馬車,還有牛車,驢車,騾子車。那會兒的集市上,就是這些車輛在穿梭,呈現在眼前的,是真正的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對聯,年畫,豬肉,魚,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凍豆腐,東北特有的凍梨,都直接擺在路邊,常溫狀態便足以保證它們被凍住。后來大街上擺雪糕,也是同樣的道理。即便是平時再節約的家庭,過年也是要狠狠地出點血的。年在這時,代表著放假,代表著有好吃的,代表著可能會有新衣服,代表著可以小任性而不會被挨罵。

過年還有一個重要的事項,就是殺年豬。

想當年,有一口年豬殺,可是一種財富的象征。那個年代的豬,都是糧食豬,飼料這種高科技產品還沒有大面積出現。喂養一口年豬要耗時一年左右,如果沒有充足的糧食做后盾,是養不起的。印象中家里也殺過年豬,不過很少。比起吃豬肉,我更喜歡殺豬的過程。

進了臘月,各家各戶有殺年豬計劃的,都開始陸續準備了。時間安排上會錯開,便于鄰里間相互幫忙,畢竟殺豬是一項集體活動。

抓豬的過程很有意思,大家把年豬圍在豬圈里,幾個人進行圍堵。抓豬還是要講究策略的,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點設置不同的位置,準備不同的工具,進行區別分工。分工有點類似于球場上的前鋒,中路,后衛,守門。前鋒負責沖上去對豬進行追趕,最好趕至角落;中路負責拿著繩子,看準時機抓住豬腿,展開繩子開始纏繞;后衛負責協助得手的中路按住豬;守門即守住豬圈門,待豬被安全按穩后拿來棍子,穿過已將豬的四條腿綁住的繩子上,和大家一起把豬扛出去。

豬被制服了,豬嘴也被綁住了。在豬圈里再怎么囂張,被收服后也只有哼哼的份兒。這是順利的情況,也會有些難搞的豬。有一次家里殺豬,那豬不太肥,苗條。這是它的優點,所以行動很靈活,可以輕松地繞過圍堵它的人們,還可以跳過豬圈的門。如果不是在生死邊緣徘徊,可能都不知道它還有越獄的本領。那個豬圈門,白白囚禁了它那么久。

要說殺豬,也是講究技術的。北方要留豬血灌血腸,所以殺豬能否保證流出一大盆的豬血,成為了判斷一個師傅殺豬技術好壞的標準。殺豬要穩,準,狠。如果不準,豬血就無法正常全部流出,就損失了一份美食。熱騰騰的豬血加了面粉及各種調味料后灌入豬腸中,鮮有的美味。

年豬殺了除了要吃肉,還有一個用途,就是供應家庭中來年的食用油,即豬油,提煉豬油的過程叫?油。將?出的液體豬油,盛放在盆中,待溫度降下來后倒入專門的壇子中,冷卻后呈白色。

我八九歲那年,親戚過年給我買了一套新的迷彩服。新衣服在當時也是比較少有的,我高興異常。那天媽正在?油,旁邊放著即將裝滿油的盆子。我穿著新衣服,興奮地故意模仿著大人的模樣在鍋邊探了個頭,又模仿大人的口氣廢話般的來了一句:“?油哪?”說完剛轉身,就聽見了媽在尖叫。回頭就見她朝我奔過來,眼睛直盯著我的辮子。我低頭一看,只見我的辮梢已濕,還在滴著液體。原來我那一探頭,把左邊的麻花辮掉進了油盆中。結果就是那盆油被倒掉了,我的新衣服也無法穿了。

現在的交通發達了,想買什么隨時買,每天都可以是集市。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豬肉隨時都可以吃,年輕人也很少有人頂著油煙?油了,殺年豬也不再是過年的期盼選項。

零度以下,是那個地帶冬日里特有的冷峻姿態。它像倒影,映在我的心湖中央,偶爾會泛起一片漣漪。它像片花,偶爾會闖入我的腦海,在我登上山巔時,伏案碼字時,醉臥床榻時。我用奔跑的速度,丈量它在我心中鐫刻的深度。

~~~~~~~~~~~~~~~~~~~~~~~~~~~~~~~~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2022年春節。

我駐足凝視,遙望那片燈火。曲未終,人未散。我站在舞臺幕后,徒留一串旁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030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310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951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79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566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055評論 1 322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42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03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9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8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9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09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3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2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757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2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44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零度,水與冰的臨界點。就像一個坐標軸,一邊為負,溫度越來越低;一邊為正,溫度越來越高。 你見過一定厚度的冰嗎?見過...
    陸兮閱讀 1,374評論 41 48
  • 霜,有清的,有凜的。像女人,有溫柔的,也有潑辣的。 春、夏、秋由晝夜溫差形成的薄薄地一層凝結物,稱之為霜,那是清的...
    陸兮閱讀 1,569評論 43 42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古人送別要有酒,感...
    陸兮閱讀 931評論 27 34
  • 今天,已經不晚了。故里那殘破的街道上,時不時殺出幾輛醉醺醺轎車,飛快的穿梭在這夜色之中。昏啞的路燈有氣無力的亮著,...
    會奔跑的犀牛閱讀 395評論 1 0
  • 在零度以下,火燒得更旺 聲音脆的像冰 刺破了一只烏鴉的動脈 在零度以下,一塊痂封印了日子的苦痛 石頭妊娠,誕下另一...
    齊魯哲夫閱讀 10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