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間,陪陪家人,聽聽音樂,看一場電影,來一場郊游,和朋友逛逛街,又或者讀一本好書,都是對生活的點綴,也都是對自己的犒勞。
說到讀書,我做不到像大神級的人一樣一年讀100本書,每周平均兩本書對我來說確實是不小的挑戰,但是50本,一周一本,還是可以成為一個小目標的,但讀書不可一味地追求數量,哪怕讀一本對自己有用的書,都勝過囫圇吞棗的五本。
前段時候平臺有小伙伴留言希望推薦書單,今天我從自己剛讀完的35本中,挑選了五本出來,種類不一,如果你正好“書荒”,也許對你來說是一個不錯的list。
01? 關于讀書方法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作者/(韓)二志成、鄭會一
這本書的書名給人感覺充滿了“戾氣”,但又特別想翻開看一看。其實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洪鎮洙如何通過讀書從情場職場兩失意到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奮斗歷程。
書中對于讀書給出了很多建議,第一階段從培養讀書興趣為主,教人如何選書,定下初次閱讀目標,從100天33本書開始,講閱讀習慣、方法及如何創造讀書時間、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第二階段到培養專業能力階段;第三階段過渡到改變理念階段,閱讀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應用到自己的人生當中,并通過閱讀走向成功。當然書本的最后列出了私家書單,很受益。
據說現在很火的“剽悍一只貓”就是在街邊書店看到這本書,花了兩個小時看完,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讓他徹底告別又懶又窮,從失業走向了年薪百萬。
02? 關于思維方式
《拆掉思維里的墻: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作者/古典
用小六老師的推薦語:
對于成長,生活,工作,我們或多或少有著這樣那樣的困惑。這些困惑,與其說是方法上的不得要領,不如說是我們思維上的閉塞。
《拆掉思維的墻》就是拆掉我們舊的認知和心智模式。一旦你能重新理解生命中的諸多概念,你就能自己找到方法去應對。
《拆掉思維的墻》出版了十幾個年頭,直到今天依然是暢銷書,它發揮的價值,就是幫助我們跳出自己的固有的執念,重新面對這個我們以為的世界和我們以為的困難。
03? 關于情感故事
《白事會》第一季、第二季
作者/自然
最初看到這本書是來自一個公眾號的推薦,作者說他看這本書哭的次數也不多就88次,我就拿來看了。講述的是“大了”(天津人對婚喪嫁娶組織者的稱呼)在辦理白事中所遇見的各種故事,用冷靜的旁觀者的角度訴說著世間各種各樣的死亡,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很短,但每一個故事又都有自己的“靈魂”。
就如作者所說:看到這些故事,你或許會突然產生一種恐懼、壓力和緊迫感,可能會下意識地珍惜今天,你會提醒自己吃點好的,你不再會為了一點小事就氣得肝顫……反正你會暗自慶幸,自己還活著。
04? 關于時間管理
《把時間當做朋友》
作者/李笑來
都說這是一本至少要讀10遍以上的書,可是我只讀了一遍。
讀完這本書你會明白的不止下面三件事:
(1)我們無法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是我們自己;
(2)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做自己大腦的主人;
(3)人人至少有一次機會通過學習和管理自己獲得重生。
它教人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等,它被很多人推薦,但很多人倒在了“堅持不下去”的行動上。
05? 關于成長勵志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
作者/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這本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她的文章“滿天飛”,她就是堅持下班后寫作十余年的勵志暢銷書作家趙星,今年7月份的時候開設了自己的“下班后寫作”課,曾用文章激勵了數百萬人。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她的自傳,這本書不是純粹寫作者的成長歷程,但囊括了她很多的奮斗故事,相信總有一篇可以打動你、激勵你。
以上只是億萬好書中的寥寥幾本,在選擇書目的過程中,哪類書值得我們讀,都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來選擇。小說方面,經典文學類、具備時代屬性的長篇,又或者懸疑燒腦類,當然還有一些讓你感覺美好的書,例如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奧德麗·尼芬格《時間旅行者的妻子》。短篇小說也應該適當挑選來讀,除小說外,文藝青年應該讀讀詩歌和隨筆,此外還有一些工具書或者自己不了解的行業書籍等。
關于讀書,我記得有人曾說:
若有充足閱讀,你就不輕易成為烏合之眾。
若有足夠見解,你也不容易成為狂妄之徒。
多讀書,讀有用的書,總是不會錯的。
文/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