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式踏上澳洲的土地,到現在四年零兩個月時間。
而我們開始辦移民相關手續要追溯到09年,09年遞交163移民申請材料,10年五月拿到TR(四年的澳洲臨時居留簽證)。
很多人問我當初辦移民的初衷是不是為了孩子?是不是為了教育?真實講,剛開始確實不是……著手辦163的相關手續都是先生在弄的,而我,一直處于一種比較懵懂的狀態,他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并沒有怎么和我商量就開始辦了,準備資料的過程我也幾乎全程無參與,于我大約只是停留在學生時代對出國羨慕的情緒里,原諒我彼時已經快40歲了,在一家上市公司也已經任職人力資源部經理多年。
因為問的人多了,所以我就轉頭問先生:是什么初衷讓你來澳洲?他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不是他裝逼,客觀講,應該代表了他的主要想法。
由此可見,我們倆,似乎對孩子的教育都沒有那么關注,確實如此,那時候孩子已經小學三年級,我們沒有一次準確地知道她什么時候要考試,什么時候要交哪門作業,如果老師不找我們,我們從來不去騷擾老師,除了逢年節必須要做的表示。作業和成績我們從來不過問,只有要簽字的時候跟她說:簽字并不表示我們要對你的結果負責,你自己要對結果負責,我們只對你的人品負責。以至于她后來會自己模仿簽字便開始自己對自己的人品負責……分數在我們眼睛里也只是浮云,頂多是一句:哦,80幾分啊。
所以翹課出去旅游這種事在我們家也是蠻司空見慣的,我的理念是:我們這一輩子要上多少課啊,要考多少試啊,不至于因為這幾節課、這一次考試的錯過就影響一生了。不會影響一生的事,都不是大事。這也是我在青春期教育中一直秉承的理念,只要不會造成一生傷害和終身后悔的事,均不干涉,盡管去作,諸如到土澳后的打耳洞、偶爾的化妝、染頭發、涂指甲——女孩愛美有什么錯呢?
我們在10年10月國慶節后,翹課兩周,全家初登土澳。這兩周時間,我們是租住在一個朋友的家里,按天付費,并沒有像近年來來土澳的國人越來越多,大家開始沿用國內免費接待朋友的習慣。因此當時真切地感受到“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那段時間,我的狀態不太好,父親在09年我們遞交申請的同時,診斷出胃癌,并手術。術后雖然恢復尚可,但是我作為獨生女,完全不敢把我們辦了移民的事告訴二老,他倆的關系一直不好,因此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家里不論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整出軒然大波,我們每次出去旅游都是冒著槍林彈雨的罵聲奪門而出的,何況移民這樣的大事。
兩周的時間,我一直處于心不在焉的狀態,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不來了吧,這里感覺一點也不先進啊,朋友的房子是老房子(你知道,土澳幾十年的老房子比比皆是),家具也都蠻老舊的,仿佛我們8、90年代的感覺。我們在國內雖然沒有很富裕,但是好歹也是21世紀了,不至于混了半天又混回八十年代。
于是,回國,繼續回到原來按部就班的生活中,雖然沉悶卻并不枯燥。然而,不久,真正開始讓我動搖的倒是教育問題了。孩子四年級,一次語文考試,考題是:紅的反義詞是什么?孩子不會答,老師給出的正確答案是“黑”,孩子回來訂正考卷仍舊迷茫,于是問我們,我們說:黑?黑的反義詞不是白嗎?怎么紅的反義詞能變成黑了?我腦海里瞬間閃過“紅小兵”和“黑五類”這樣的政治詞匯,不免細思恐極,那還有“紅軍”“白匪”呢?娃爹是個較真的人,認真研究了一番,覺得按照互補色的原理來分析,紅的反義詞應該是綠,還因此專門寫了一封信給老師,但是這并不足以改變考試和考試的結果。
另一件事,雖然我們并沒有太多地約束孩子,娃在學校也還是大體上屬于乖巧的,但有一次回來居然說不僅要寫檢討,還要被罰站在教室后面,甚至威脅從那天起到期末考試的二十多天時間里每逢下課都必須在教室后面罰站,不許出去玩。問明原因,是因為幾個小朋友下課的時候出于好奇一起玩了學校桃樹的桃膠,老師給他們的“定罪”大約是“破壞公物”一類的,因此要處罰。一向以與人為善著稱的我差點就沒忍住心中的暴怒,一邊強作鎮定跟娃說:你寫檢討的時候順便上網查一查桃膠的知識,看看桃膠和桃樹是什么樣的關系??偛荒馨讓懥诉@檢討。另一邊心中暗暗計劃:如果老師真的每天這樣處罰,我就準備撕破關系寫投訴信去教育部門了。
娃的學校在本市屬于最好的學校了,大家都擠破頭想進的,但是這兩次事件,讓我不禁有一點開始憂慮……我們家離學校非常近,每天早操喇叭里校長的訓話都能清晰地聽見,下課在操場上跑的孩子被在廣播喇叭里批評,未經允許不小心踩入學校新鋪好的塑膠場地被廣播批評……各種各樣的不許這樣、不許那樣……聲音抑揚頓挫慷慨激昂,每天聽得都忍不住莫名地越來越焦慮,難為孩子們了,還能夠那么歡樂地去學校。
讓天平傾斜的最后一根稻草大約是這樣的,有一次學校發下來一份教育部門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貌似主要是針對減負的,諸如每天作業時間是否少于一個小時,每天運動時間是否多于一個小時之類的。孩子說老師要求他們均填寫“是”,不論實情是怎樣的,因為這關乎學校的榮譽。
我說不出哪里不對,但好像總有點什么地方不對了,因為我對人的誠信要求極高,對孩子亦是如此,可以做錯事,但決不允許撒謊。那么這樣填寫上級部門的調查問卷,是“善意的謊言”嗎?可是在我的字典里,連這個詞組都無法接受……
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系,未經允許擅自轉載屬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