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選擇的路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的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因此走出了這迥異的旅途。
這一首詩歌是來自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的人們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十字路口,讓人難以抉擇。
有的人則跟隨著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人跡更多的一條,去走過他們走過的路,也看到了他們留下的腳印,按照他們的腳印,一步一步往前走,總會有安全感和舒適感。
而有一些人則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它布滿荊棘,就如同詩人一樣,選擇了不會帶來豐富物質(zhì)的寫詩生活。選擇過后總會覺得遺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選擇一條路,并堅(jiān)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后的回憶中輕嘆遺憾。
《未選擇的路》的靈感來自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對他在英國最好的朋友愛德華·托馬斯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
弗羅斯特經(jīng)常與托馬斯在鄉(xiāng)間散步:托馬斯不停地想要選擇一條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國朋友展示某種奇異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風(fēng)景的路。
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馬斯都要為做出的選擇后悔,為如果他們選擇“更好的”方向他本來可以向弗羅斯特展現(xiàn)的那些事物而長吁短嘆。許多次,當(dāng)這一切發(fā)生時,新英格蘭人就會為那些無用的悔意笑話他的威爾士一英國朋友。
從這種為本來可能發(fā)生什么的長吁短嘆中弗羅斯特悟到了一些東西。這種行為方式是弗羅斯特從不選擇的道路,是他學(xué)會避免的道路。因此,在他作為一個成功的、新近被發(fā)現(xiàn)的詩人回歸美國后不久,當(dāng)他想起這件事情時,弗羅斯特裝出自己就是愛德華·托馬斯而寫出了《未選擇的路》。他馬上就抄了一份寄給了托馬斯,沒有做出任何評論,然而他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夠注意這首詩是多么諷刺地建立在那非弗羅斯特式的短語“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之上的。實(shí)際上,弗羅斯特的期望落了空。托馬斯并沒有理解這個善意的笑話,因?yàn)槠渲械闹S刺處理得很聰明、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