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關注一個問題,到底我們還有沒有信仰,我們所謂的信仰到底是不是虔誠。
信仰成了一種活動,每逢節假日,寺廟里成了一種旅游圣地,我們燒香為了求財,升官。側面看,信仰本身不在是信仰,信仰已死。
簡單的說,神明已死。
闡述這些觀點,倒推一下:我們信仰的神明是什么?是神明要保佑我們,還是我們在保佑神明?
或許我個人的觀點有點激進,或許有點片面,我以個人眼光看待大部分事情,不排除有小部分賢者,是對信仰有機制的追求。我也懷著崇高的敬仰,敬佩這類賢者大師。但本文闡述的是社會現象,不再討論小部分人群,往各位讀者見諒,個人愚昧。
我住在一個文化比較悠久的古城,洛陽。偶爾持著年票到各景點和寺廟沾沾古氣,觀人觀物。有所禪悟,這個年代,古已成了賣點,游客已經不關注旅游本身,而是到了一種,我來過、我見過。我們不在關注旅游是看山看水還是看人,我們不關注旅游本身是一種樂然忘憂事情,而是通過使用鏈接互聯網的工具,不斷的發送朋友圈,我們進入了一種獨特的地方,獲得的展現自我的IP,通過自以為的不斷擴大朋友圈,來展現自己的榮耀。我們渴望通過IP的力量展現我們自身的優越,而不是尋求活著本身帶來的榮耀和意義了。
上面的話題引入了接下來的重點闡述內容。我們活著的意義是否僅限于互聯網,僅限于電腦、手機等各個互聯網入口。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活在劉慈欣筆下《時間移民》里,我們該如何確定我們是否還活著?
我在思考一種生物,
互聯網究竟有沒有生命
為什么我們如饑似渴的往里注入我們的生命時間?在這個互聯網爆炸的時代,好像我考慮的問題是多余的了,但我不敢假如,我不敢設想,因為我的思維已經趕不上這個龐然大物的蛻變速度了,從兩臺電腦的互聯到路由器的建設,到服務器的搭建,從局域網到廣域網,我們突破時間和距離的概念,我隨時可能與你溝通,你隨時能與你讀者見面,一個微信,一個QQ視頻,一個MSN,我們改變的是我們的生存方式,但我害怕的這個新物種的出現,是否真的能取代人類?從2015年開始,大數據的出現到認知后,經歷了兩年的蛻變,現在我們可知的是我們個人的衣食住行都在里面,相信不久的將來,大數據讀取了我們更多的信息后,能準確的預知我們身體疾病、等即將犯罪暴力的傾向。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嬰兒的出生,大數據講跟隨他一生,推算他的生命機遇,以及事業、愛情,更重要的壽命。
說了這么多,這些好像跟神明已死有關系嗎?
那說說看,在我們心目中,神明應該長什么樣?具備什么樣的特質?
我心目中的神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能幫助我實現財富自由,又剛正不阿,懲罰壞人,又公平對待每一個人。了解我內心的秘密,能幫我解惑排憂、能.....
請閉眼,想想我們心中的神明應該是什么樣?
在對比現在的大數據,我們好像在創造神明。(對大數據比了解的朋友,可以觀看邏輯思維的2016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
對,我們好像在創造神明,舊的神明正在死去,新的神明即將出現,我們不在關注舊的的神明能給予我們什么,因為那僅僅是精神的自慰而已。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觀有點錯位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信奉虛擬貨幣,信奉虛擬IP,不在關注自身靈魂是否活著...
互聯網是人類打開的潘多拉魔盒,放出了巨大的魔鬼,這個魔鬼給予我們高潮般的快感,而我們僅僅付出的代價是,靈魂不斷失去自我,靈魂不斷孤獨。肉體也漸漸毀滅,來自人類的貪欲。
我蒼茫與孤獨活著,漸漸失去自我,而在毀滅之間,找尋存在的意義。百年時間,我想要找尋自己的歸宿,但更愿意將靈魂獻給偉大事業。
后記,剛剛看到央視插播一條新聞,通過一個手機能查到一個人的姓名、身份證、淘寶記錄、美團記錄、打車記錄、家庭住址、快遞接貨地址,手機衛星定位,短信和通訊記錄等。
如果有一天,一個會易經八卦的大師級工程師,將易經哲學輸入到電腦了,通過大數據不斷整合、分析、推演,能否誕生一個:術、算、理大成的新物種。估計在所難免吧,現在大數據已經能開始推算疾病了,那么將來真的遠嗎?
僅以深思。
神明到來的日子,將開啟倒計時。
薄智淺思,求諸位看客大師指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