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立秋是一個特講究的節氣,對于莊稼人來說更是講究。
爺爺在時,總會翻著黃歷,算著日子,提前說著,明天是什么節氣,后天該播下什么種子,雨水來的早還是來的遲,收成大概會如何……
母親照做著,因為爺爺說的向來不會錯。
秋天,果實成熟的季節,收獲的季節,是人們異常尊敬的一個季節。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一年吃什么,這一季的收成如何,都在秋天被決定大半。
立秋前一兩天,莊稼人著急忙慌的準備著立秋一天及立秋后一天的所有吃食,包括人吃的蔬菜水果,牲畜吃的草木糧食。按照老家規矩,立秋之日,不下地,不入田,不干活,出門辦事得避開田間地頭的小路走大路。為什么?老人們說,會頂撞了秋,影響一年的收成。
立秋的時間每年都不一樣,比如今年是15時40分,15時40分以后,田間地頭的蒿子會低頭。
小時好奇、不相信,專門守著時間去看,果真有不少蒿子向下低著頭。
晚飯過后,出門閑聊的莊稼人也會相互之間說著,小壩塘那邊的蒿子低頭了,沙田也有些低頭了……似乎蒿子低頭了,才是真正的立秋到了。
蒿子是一種特臭的植物,生命力頑強,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除了上山時身上不小心擦破皮會采一點來揉碎貼傷口以止血消炎外,在莊稼人眼里,它并無太多用處。
長在田埂邊、地埂上的搶走了莊稼的養分,莊稼人也會毫不留情的一鐮刀砍倒,要么塞進水田里,腐爛了當肥料,要么隨手扔在地埂上,任它干枯。
莊稼人不喜歡它,連牲畜也不會吃一口。可一到立秋,那低著頭的尖尖,似乎是對秋的敬意。
立秋之后一天,莊家人稱為撞(音同)秋,始終不知道“撞”應該是哪個字,只是綜合之前的各種分析,加上習俗,把它理解為頂撞的撞。
為什么說是頂撞的撞?因為立秋之日,莊稼人不入田、不下地,原因是怕壞了一年的好運氣,所以理解為頂撞的撞。
撞秋這一天的禁忌與立秋是一樣的,對于全年無休的莊稼人來說,立秋這兩天大概就是莊稼人的假期了吧。當然也有個別不在乎那么多禁忌的農人,會在立秋這天忙上一陣子,算著立秋的時間點,停下手中的活,早些收工回家。
立秋、撞秋當天,不爬桃樹,不摘桃子。若是某個秋天的季節,出門看到桃樹上一顆果子都沒掛,農人們會開玩笑說,定是去年撞秋,有人摘了果子,頂撞了秋,破壞了今年的收成。
秋,萬物迎她,接她,敬她,愛她。
立秋過后,玉米飽滿,稻谷包漿,高高挺立的玉米棒子像是展示自己的成果,而飽滿低頭的稻穗則像是致敬、感激。
秋,是春天有播種,夏天有成長,秋天有收獲的秋;也是春天有播種,夏天有成長,秋天顆粒無收的秋。
有收成,無收成,莊稼人還是會在來年的春天,播種下種子,夏天的時候除草施肥……
愛秋,敬莊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