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看到兩篇寫半年總結的文章,突然意識到2019年上半年已經過完了。
2019年上半年看完了21本書,自己對于個人成長的認知有了進一步的完善。
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個人成長的理解。
1不斷成長的重要性
第一次認識到不斷成長的重要性,是在大三下學期。
初中之前,我都是在母親的嚴格管控下生活,踏踏實實的讀書,很少考慮其他的事情,這期間我的成績一直也不錯。
到了高中,離開了母親的監督,我開始放飛自我,從高二開始我就很少認真學習,染上了各種惡習,學習成績也不斷下滑,不出意料第一年高考落榜,復讀一年馬馬虎虎上了一個二本。
高考失利引起了我的一點反思,于是大一認真學習了一段時間。大學多樣的生活總是容易讓人迷失,我很快就又沉溺于逃課、打游戲的生活。
直到大三下學期,許多同學開始準備考研,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大學生活沒有多少時間了,而自己大學收獲了什么?英語四級考了四次沒過,成績多次排到班級倒數,自己的專業課掌握也不太扎實。
于是我開始反思自己,從高二開始,自己就已經停止了成長,或者說當別人跨大步前進的時候,自己只是在緩慢地蠕動。
這樣的自己等到畢業時,如何和別人競爭,自己家里沒有礦,將來的生活只能靠自己打拼,痛定思痛后,我決定考研。
從那個時候起,我全身心投入考研,雷打不動的早上5點鐘起床,學習一天,晚上10點鐘去操場鍛煉身體,然后回宿舍,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考研成功了,順帶過了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拿了獎學金,逆生長長高了2cm。
那一年,我告訴自己,永遠不要停止成長,決心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2019年,我碩士畢業三年了。
這三年,我讀了50多本經典書籍,工資也翻了一倍。
不斷成長,給我帶來的是不斷收獲。
如果你也想要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努力讓自己不斷成長吧。
2 升級認知
個人成長,不等同于財富的不斷積累,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而是認知的不斷升級。
什么是認知?
認知是個人知識和經驗的總結,也可以稱之為心智。
現在網上流行一些重生類的小說,類似于《夏洛特煩惱》,大概思路就是:現實過得不如意的小職員,發生車禍或者其他意外,從而重生回到了過去,憑借著先知先覺,拳打李彥宏,腳踩馬化騰,收購阿里巴巴。
普通人如果回到過去,確實可以憑借先知先覺的優勢彌補生活的遺憾,大概率也會比現在過得更好,但是像BAT這個級別的公司,不是先知道些什么就可以做到的,創業過程中大大小小的問題不計其數,認知水平決定了你的上限。
每個人能取得怎樣的成就,固然有運氣和機遇的因素,但更多是由個人的認知水平決定。
這輩子,你是一個自制力差、粗心大意、面對挫折就放棄的人,重生回去,不懂升級認知,你依然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依然會丟三落四,依然會輕易放棄,從而失去一次次的機會。
現實不是寫小說,沒有重生,但你依然有機會,通過努力,不斷升級自己認知。
3 關于學習
學習,是不斷升級認知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個人成長的不二法寶。
29歲的孫玲是美國上市公司EPAM Systems的優秀程序員,年薪80萬人民幣,誰能想到10年前她只是深圳一家工廠的流水線員工。
孫玲出生于普通的農村家庭,由于家庭經濟拮據,19歲時她只能輟學去打工。
與一般的打工妹不同,孫玲從未放棄學習。
在工廠打工一年后,孫玲就利用攢下的錢報名學習計算機。
20歲的這一年, 她一邊打工維持生計,一邊學習。
憑借著不斷的學習,21歲下半年,她正式進入IT行業,工資不高,每月3000。
22歲的4月,她開始學習英語,她覺得自己應該學習更多的知識。
22歲的12月,她報名了西安交通大學的遠程教育。
24歲的10月,她拿到了大專文憑,又報考了深圳大學的專升本自考。
26歲這年,憑借不斷的努力,她月薪已經過萬,又給自己樹立了新的目標:出國讀碩士。
27歲的9月,她收到了一所美國學校計算機科學碩士的錄取通知書。
28歲的10月,她獲得了EPAM Systems公司的offer,負責服務谷歌,工作地點在谷歌的辦公樓,年薪稅前約82萬折合人民幣。
這兩年,階層不斷固化,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甚囂塵上。
然而,無數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成功的機會每個人都有,她更青睞那些堅持學習的人。
那么該如何正確高效地學習,我在《時間不可管理,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文中有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我是知行,會堅持分享個人成長和副業變現相關的知識,大家有任何關于個人成長的疑問,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同時歡迎關注:知行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