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看了一篇文章,標題記不起來了,文章的大意是,中國的房價并不高,甚至比世界上絕大數國家還低,中國人之所以買不起房,一則是自己不夠優秀;二則是都往北上廣跑。更有言下之意,農村的娃,守著自己老家的房,小城市的娃,守著小城里的房就行了,還跑北上廣深,湊個熱鬧,買不起房,怪誰呀?
該文作者的觀點,我很不認同。
買不起房,真不是我的過錯,也不是中國普遍老百姓的錯。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我是一個農村娃,可我也希望,扔掉祖輩手上的鋤頭,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到一座小城,過上一個小資一點的生活。這個要求,應該不算過份吧!可在我還是農村娃時,城里房價500元/平米不到,而等我去了城里,房價已是2000元/平米多,現在,更是高達5000__6000元/平米,并且還在上漲,而我的工資收入,卻遠遠落后于房價上漲的速度。這些,難道是我的錯?難道還不允許我抱怨幾句?
如果硬要說是我的錯的話,是不是我自已沒認清路,投錯了娘胎?我沒去查過,也不知道該文作者是不是認清的路,生在北上廣深,抑或是王健林、馬云之家。我只知道,很多如我般從農村、從小城走出去的娃,在自已打拼的城市,辛苦幾年,甚至十幾年,也買不起那個城市里的房子。我還知道,老家有這么一句話:站著說話不腰痛。
前不久,看很熱火的《人民的名義》,很是同情里面的反派人物祁同偉。祁同偉也是個農村娃,自小學習優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可現實生活中,卻碰了個頭破血流,不得不向社會要協,直至最后挺而走險。祁同偉有其咎由自取之所,可反過來思考,這么優異的人,最后卻落了個如此下場,真只是他自己個人的過錯嗎?社會難道就沒一點責任?
我不否認,社會是個金字塔,大富大貴之人只是極少數。可難道,底層的人們就該永遠在底層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可現今呢?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別說上升通道的寬窄了,恐怕,很多人連通道在哪里都不知道吧!
我是個農村娃,考高中時,城里娃最少300多分可上重點,我要近700分,我沒說什么。
我是小城讀的書,考大學時,北京考生只需400多分可上重點,我560多分才上了個名不見經傳的院校,我也沒說什么。
我是農村娃,沒啥關系,大學畢業我去了偏遠的地方,別的同學留在城市,甚至北上廣深,我還是沒說什么。
打拼了二十年,我從農村去了小城,再從小城來了省會,有了自己的房,有了自己的家。可我現在卻想代表身邊很多從農村、從小城來的人們說
同樣的目標,我們要付出比別人多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當然,這是好的結果,我們還能、也愿意接受。可是,即便付出了如此多,迎接我們的,還有很多深深的絕望與無助。
有人卻說,你父母是農民,你也出生在鄉下,安心地呆在你的地里刨食就行了,去什么城市?來什么北上廣深。卻不知,正是因為有我們這班人,他才能在金字塔中坐得穩穩妥妥。
當然,歧視也罷!傾斜也吧!我們仍過自己的生活。
只是,真不是我不優秀,也不是我不努力,我們一直在深淵中掙扎,看著頭頂的那一線光亮日漸變淡,直至消失。
“王候將相,寧有種乎?”中國的百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忍耐性的,可歷史上,也曾發出這樣的聲音。
買不起打拼城市里的房,真不是我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