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重劇透,請謹慎閱讀,全文5000字,閱讀時間10分鐘)
時間拉回到2001年,那個時候我12歲。
家里20幾寸的電視里循環播放著幾部電影,其中一部叫《千與千尋》
那個時候特別流行電視點播,你可以打電話到電視臺,選擇你想看的電影,電視里就會播放你選中的影片,點播的類型有很多,電影、歌曲、比賽,除了一些歌曲,看的最多的就是動畫片,印象最深的就是掛籃高手和千與千尋,那個時候來來回回看了不下十遍,當然,托和我有同樣興趣愛好的同學,因為我從來沒有點過一次,因為點播花錢....
一個12歲的少年看一個10歲的少女(那個時候千尋10歲),其實看的也只有感覺,內容不記得了,但那種感覺仍然在。
那個時候其實隱隱感覺到,電影里面的經歷像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雖然大學畢業才正式離開家,開始成長之路,但那時確實已經有一種相似的感覺。
18年后,電影版上映,上映第一天一個人跑電影院去看了,而且是以包場的形式,這部關于自己的成長史詩,我更想一個人去體驗,一是感受曾經那段回憶,二來也想再一次跟著千尋來看一看這些年自己的成長過程。
宮崎駿的偉大在于他的說教你不光不反感,還可以欣然接受,他通過電影傳達給你的含義,遠勝于電影本身,這也是為什么宮崎駿的電影受到各個年齡段的喜愛,十歲的孩子可以看出屬于他的童真,三十歲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六十歲的人也可以感悟到埋藏已久的美好。
1如果不工作,會被變成動物的
白龍告訴千尋,
要想在這里生存,就要按照這里的規則,去找鍋爐爺爺,讓他給你一份工作。
如果沒有工作,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的。
為什么這里的規則是必須要工作?
因為每個人都必須通過工作創造自己的價值。
日本的年輕人出現了一種現象,低欲望狀態,他們不想結婚,不想工作,什么都不想做,只是一天到晚宅在家里。
雖然跟經濟有關,日本很早就進入了發達國家,之后經濟長期停滯,企業疲軟、工資不漲、而且朝不保夕,年輕人創業熱度不高,社會福利又很好,即使年輕人不工作,也沒有饑寒交迫的風險。
物資需求這么難滿足,不如滿足精神需求吧。
正因這樣,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不工作,宅在家里。
就像進入湯屋前的千尋,弱小、厭世、又有點笨。
你看她的身體就能知道,瘦小的身軀,纖細的四肢,是那種在什么事都不做的宅女,這是宮崎駿想要通過電影傳達給我們的。
但宮崎駿又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要工作,因為不工作,我們會變成動物,沒有任何欲望的動物。
就像被變成豬的千尋的爸媽,他們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沒有任何價值可言,早晚有一天會被做成培根。
如果我們不工作,也早晚會像豬一樣,喪失自我,任社會宰割,可想我們的晚年生活會怎樣。
如果沒有錢,我們還要不要工作?
千尋努力工作是為了救出爸媽,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什么?
當我們是為了一個對我們來說有價值的目標去工作時,我們好像工作的會更認真,努力。
除了千尋、小玲和鍋爐爺爺,在湯屋工作的其他人,他們工作都是為了金子,當無臉男變出金子來之后,所有的人都為了獲得一點金子,對無臉男有求必應,為了金錢他們視乎可以放棄一切。
千尋也可以這樣做,她本可以拿到這些額外的收獲,但她拒絕了,除了她想要的東西,其他東西視乎對她來說都不重要。
你會發現宮崎駿會把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比如那些長得像人的蛤蟆,從他們的體型和神態上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圓滑、市儈,總是盯著屬于他們的利益,至于和他們沒關系的那就真的和他們沒關系。
我們的世界不是漫畫里面的世界充滿著奇幻,我們需要賺錢,因為這是我們生存的保障,可以說大部分人上班,真的是為了賺錢,我也一樣,但下了班之后,總覺得今天好像什么都沒有做一樣,那種空虛感會伴隨著夜深而越發強烈,久而久之,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是為了什么而工作...
意義,我們需要找到我們工作的意義,對我們來說工作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么。我不排斥賺錢,但賺了錢之后我們到底要的是什么。
雖然每個人對意義的理解不一樣,但我們工作除了賺錢,能不能找到像千尋一樣努力工作的意義,這才是工作的真正價值所在。
2名字忘了,就不記得回家的路了
千尋拿到同學送給她的卡片的時候,發現上面的名字是【千尋】,這個時候她才想起來自己的名字叫千尋。
原來,湯婆婆在跟千尋簽工作契約的時候,為了控制別人,把千尋的名字收走了,只給了她一個名字“小千”。
白龍提醒千尋說,
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就像我現在都想不起自己的名字...
白龍在提醒千尋,不要迷失了自己,被工作控制。
記得有一個在重癥病房工作的護士,她問大限將至的人,如果能重來,你們最想怎么度過。
排名第一的回答是去做他們最想做的事。
排名第二的回答,也是男士中排名第一的回答是他們不會再這么拼命的工作。
宮崎駿視乎想通過奪走名字告訴我們,
我們應該努力工作,但不要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工作。
當你把自己都給了工作的時候,那你將忘掉真正的自己,以及對自己來說重要的東西。
加班、996、007,視乎已經成了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努力工作的標準,人們敬佩那些拼命工作的人,以他們為榜樣。
我們也開始拼命工作,漸漸地真的變得越來越優秀,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每個人都說你改變了很多。
但只有你自己知道,因為變成別人口中優秀的人,失去了太多,可能是家人的陪伴,可能是自己的身體,也可能是最后的告別。
往往在失去后,我們會問自己,做這些到底是為什么。
我們活成了模板,想成為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一個人,卻慢慢迷失了自己,這是不是一種悲哀?
努力工作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是為了更好的成為自己,我們本來就很優秀,并不需要工作來證明。
千尋和湯婆婆的姐姐錢婆婆告別的時候,告訴錢婆婆自己的名字叫荻野千尋。
錢婆婆說,真是一個好名字,要好好珍惜它哦。
我們的名字并不一定是最好聽的,但它卻代表著獨一無二的你,這個你獨特又珍貴,要好好珍惜它。
這條回家的路就是更好的成為自己的過程,不要忘了自己的名字、不要忘了身邊的人、更不要忘了自己。
這個世界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歡的事。
不要為了工作而工作,如果把自己都丟失了,工作還有什么意義呢?
3我會回來的,你可不要死掉
白龍因為偷了錢婆婆的印章,被詛咒:偷了印章的人一定會死掉。
在緊要關頭,千尋把河神給她救爸媽的藥丸喂給了白龍半顆,白龍的傷這才有所好轉。
但千尋想親自去跟錢婆婆道歉,并把印章還給錢婆婆。
在離開的時候,千尋說,
白龍,我一定會回來的,你可不要死掉。
站在一邊的小玲一直不知道白龍在幫千尋,問這是怎么回事?
鍋爐爺爺說,
你不懂嗎?這是愛,是愛啊。
看到這里我忍不住笑了。
當然千尋只有十歲,并不是我們真正理解的愛情,這種愛里面既有友情又有親情在,是那種很難割舍的愛。
正是因為這種愛,激勵著千尋和白龍成長。
對于孩子來說,成年人的說教對孩子的成長真正的作用不大,成年人和孩子處于兩個世界觀里,孩子其實很難去模仿成年人的成功,成年人更多的作用其實是陪伴。
真正促進自己成長的動力,來自同齡人,尤其是愛的動力。
日本有一部電影叫《四月物語》
電影很短,淡淡的節奏,卻意味深長。
少女卯月考取了日本著名的大學武藏野,當有人問她是怎么考上武藏野的時候,卯月有些不好意思。
卯月一直喜歡自己的學長山崎,山崎考入了武藏野后,成績不好的卯月通過自己的努力,竟然奇跡般的考入了武藏野。
之后,卯月經常去山崎打工的一家書店,慢慢的被山崎注意到,并喜歡上了卯月。
這種愛的力量是非常強大以及偉大的,它會讓進入其中的人獲得一種努力狀態,會讓我們加速成長。
如果在成年之前經歷過這種愛的滋養,將會是我們一生的養料。
回到千與千尋,
宮崎駿的電影視乎都是在講述孩童時期的愛。
《天空之城》《幽靈公主》《懸崖上的金魚姬》...都是這樣。
只有孩童時期的愛,才是最純真的愛,沒有任何條件,不摻雜一絲雜質,只有喜歡。
也正是這種愛,能讓我們獲得真正的成長。
這種狀態,即使到了成年也會如此,可是又有多少人還愿意為了那個人等待。
4我好寂寞
無臉男已經成了千與千尋動畫中最大的IP,每年COS它的人很多。
可是,無臉男到底代表著什么?
它的那一句【我好寂寞】,帶給人一種對原始本能的觸動。
它善良,會在千尋需要幫助的時候,把藥浴牌給千尋。
它老實,僵硬的表情和緩慢的行動下,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
但它又狡猾,知道人們喜歡金子,于是變出金子引誘別人。
它還貪婪,當可以得到一切的時候,它想吃掉一切,甚至想吃掉千尋。
可是千尋說,
它是來到湯屋之后才變壞的。
湯屋是不是代表著我們現實世界的名利場?
很多人其實是善良的,是不是進入了社會,來到了名利場,看到了太多的誘惑之后,開始變了呢?
無臉男說,我好寂寞
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呢。
在大城市里,有一個詞叫“獨居青年”。
看似每天接觸到無數人:同事、客戶、朋友,但我們仍然很寂寞。
沒有一個人真正的愿意傾聽我們,每天陪伴我們的只有工作和手機,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時間久了,我們會變得脆弱、敏感、壓抑、無處釋放的原始本能當找到一個發泄口的時候,會一下子噴涌而出。
這也是為什么無臉男從一個人畜無害的怪男一下子變成了貪婪的怪物。
其實,不管哪一面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沒有好也沒有壞,當這些情緒被人看見的時候,也就跟著消失了。
就像最后,千尋不斷的問無臉男,你是誰,你的家在哪里并且讓無臉男跟著自己一起乘坐列車的時候。
它被傾聽、被看見,被理解了,之后又變回了自己。
5發生過的事情是不會忘記的,只是想不起來了。
千尋在小的時候,為了撿河里的鞋子,掉到了河里,被白龍救了出來。
原來千尋和白龍很早之前就認識了,但千尋已經忘了這件事,而白龍也被湯婆婆收走了名字,忘記了自己。
千尋想讓錢婆婆提供幫助,幫助自己想起來之前和白龍怎么認識的。
錢婆婆說,
曾經發生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記得有一篇文章寫到,
一個女孩失去了母親,悲痛欲絕。
每個人都試圖安慰她,但因為巨大的悲傷籠罩,她依然長時間處于悲痛中。
有一天她收到一個短信,瞬間感覺到一股力量,從此以后徹底從悲痛的情緒里走了出來,而且變的越來越陽光。
短信是這樣寫的,
雖然你的母親已經去世了,但她的愛和習慣已經融入到了你身上,她仍然還在。
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
我們雖然不記得吃過些什么,但它們都變成了我們的血肉,
我們雖然不記得每一本書的內容,但它們已經變成了我們的思想,
我們雖然已經忘記了曾經的那個ta,但有些習慣卻依然還在。
發生過的事,不管是好是壞,是開心是悲傷,
你都沒有忘記,
他們只是以另一種形式變成了我們的一部分,
正是因為過去的這些經歷,我們才能成長為現在的模樣。
6往前走,不要回頭
在千尋即將回到自己的世界和白龍告別的時候,
白龍告訴千尋,
一直往前走,記得不要回頭
白龍為什么不讓千尋回頭呢?
記得在千尋剛走進湯屋的時候
看到前面的草地全是石化了的人像,
這些人像應該都是因為在離開的時候回了頭,然后才變成了石頭。
宮崎駿真的太厲害了,一步步的引導你,哪怕最后要結束的時候也要給你無盡的延伸想象。
對于白龍來說,他是愛千尋的,
但白龍仍然為了千尋能得到自己重要的東西,讓千尋不要回頭的走下去。
真正愛你的人,他們是不會阻止你成長的,
他們不會為了自己的愛,困住你,反而鼓勵你走出去,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東西。
他們愛你的方式就是讓你去做能讓你幸福的事,
遠遠的看著你,只有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才會出現,
就像琥珀主(白龍的名字)救了危難時刻落水的千尋。
成長的道路總是特別艱難,但請不要回頭,因為前面迎接你的是你想要的幸福。
即使回頭之后你可以得到溫暖,但是愛你的人怎么忍心看著眼里不再有光的你。
愛你,但讓你離開,
就像白龍送千尋時的那句話
我只能送你到這了,剩下的路你要一個人走,不要回頭。
這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孤獨之路,也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