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廠的一些碎碎念
今天看了騰訊出品的短片《@互聯網人》,影片中講述了一個互聯網產品負責人帶領自己的團隊為研發新產品而拼搏的故事。電影畢竟不是現實,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電影做到了故事講述、人物刻畫、戲劇效果、藝術手法和寓意升華等,確實容易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同時也容易讓人斷章取義。但不妨將其作為一扇窗口,管中窺豹,再結合我在鵝廠的經歷體驗,嘮嗑幾句。
以下提到的點,都是盡量剔除偏見、保持客觀的「個人看法」,沒有嚴謹求證也無法求證,思維跳躍想到哪寫到哪,吃瓜群眾們權當圖個樂呵。
1.辦公環境
- 一般都有專屬辦公大樓,主要分公司所在城市會有騰訊大廈
- 電腦可以配備雙屏,開發人員會配備辦公機和開發機
- 配備臺燈,高級辦公轉椅
- 辦公環境舒適隨性
- 隨處可見的企鵝logo和公仔
- 健身房,臺球,桌上足球,XBOX,棋牌,桌游,按摩椅,沖涼房都有
- 網絡視頻會議室,可以在OA系統預定
- 免費供應飲料、咖啡、牛奶、花茶,還有應急藥品,雨季會提供棉拖鞋等
- 食堂免費供應早餐、晚餐,加班可以領取夜宵券,伙食還可以
- 辦公區域、茶水間、衛生間都不允許吸煙,只能在樓道里吸煙
2.企業文化
- 騰訊的愿景是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
- 有「回流政策」,離開騰訊的員工有機會重新回到騰訊,招聘上會優先考慮
- 招聘對應聘者的專業沒有硬性要求,包容不同個性的人
- 有「活水計劃」,達到一定要求可以申請內部轉崗,如果在原來崗位干得不爽的話
- 最重要的價值觀是「正直」,也是高壓線,一旦觸碰,除名處理
- 「員工薪酬」也是高壓線,一碰就炸
- 實行「親屬回避」制度,不鼓勵內部戀愛
- 「騰訊學院」,負責公司內部的所有培訓,講師由內部員工兼任
- 各種內部講座和業界大咖演講直播實時推送
- 職業發展通道、職級晉升體系非常完善,按照指引點亮技能樹、打怪通關就是了
- 大學文化,內部有各種各樣的愛好者協會,例如:運動健身、攝影、旅游、游戲等協會
- 無所不能的OA系統
- 無微不至的行政關懷
- 彈性工作制,上下班不用打卡
3.人文環境
- 騰訊文化的特點是有溫度
- 倡導「瑞雪」精神,「瑞雪」就是一切好的行為
- 「KM」內部論壇,內部的知識分享和交流論壇,在這里反饋產品問題會得到相應負責人的迅速跟進
- 「樂問」內部問答社區,職場生活中的各種尖銳奇葩問題都可提出,總辦領導會不時回復打賞,盛產段子手
- 班車上不給孕婦讓座,搞不好會被人肉的
- 部門會為當月生日的員工統一慶祝,小組在組員生日當天會為他慶祝
- 經常會組織團隊建設,國內國外都有,不過需要抵扣相應年假,旅行品質不要抱太高期望
- 有些團隊為新人融入組織的首次團建活動,聚餐時聊的話題活動可以low到無下限,名曰「坦誠相見」
- 同事之間以「同學」相稱
- 起英文名時要三思,這個ID無法更改,離職再回來也改不了
- 一般以外號或者英文名作為日常稱呼,起的外號不設下限
- 員工穿著打扮非常隨性,襪子套拖鞋、總監穿著人字拖開會、圍著U型枕扎著馬尾辮擼PPT的妹紙隨處可見
- 工卡不離身,門禁、用餐、打印都要用到,經常出了公司大樓還忘記取下,就這樣掛著招搖過市
- 實習生永遠精力爆棚,想法天馬行空,團隊里話最多、點子最多的人
- 年輕人多,活潑激情,有才華、有個性的人很多,當然,更多數還是平凡低調的人
- 招聘妹紙時會不會考慮顏值,這是個謎
- 男的發際線會隨著工作年限一起走高
- 很多人都可以流暢地使用英文對話,負責海外產品的同學還會小語種語言
- 同事中會有外國友人,可以多跟他們交流,不用擔心,沒人在意你的英文口語水平
- 很多有留學背景的同事,一流大學的高材生也不在話下
- 晚上下班排隊打車,加班的打車費用可報銷
- 穿不完的文化衫,領不完的企鵝公仔
- 吃不完的各種家鄉特產
4.產品文化
- 產品文化根深蒂固,強調「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 致力于做「連接器」,戰略是「連接一切」
- 每個人都是產品體驗官,都有權利和義務提出騰訊旗下產品的任何問題
- 少不了DAU破千萬、月流水過億的各種慶功宴
- 每天上演產品與開發、產品與設計、開發與設計的相愛相殺
- 前端開發和后臺開發經常互相踢皮球
- 運維同事最怕晚高峰的訪問流量過大,服務器宕機
- 大多小組早上10點開晨會
- 偶爾會有老板項目,拍腦袋就決定要做
- 組建Feature Team,對功能特性負責到底
- 三句不離「體驗」「數據」「閉環」「生態」
- 創新項目,會把MVP團隊拉到小黑屋,封閉式開發
- 產品經理提的需求,開發人員永遠覺得做不了
- 數據支撐決策,一切用數據說話
- 群策群力,決策之前會多方征詢意見
- 有時申請做一個需求,要知會說服N個領導,這些領導之間有時還需要互相PK
- 需求評審會,產品、開發、設計的戰場,對需求進行PK,互相挑戰
- 「這個功能很簡單的」大概是開發最不想聽到的一句話
- 重視細節,追求極致,用戶體驗第一
- 「用戶體驗」與「商業化」有時難以取舍
- KPI和用戶體驗沖突時誰排第一?或者你可以想想下個月誰給你發工資
- 相信用戶調研,敏銳洞察用戶需求
- 到用戶中去,聽取他們的聲音,和用戶打成一片
- 數據挖掘出真相
- 數據只能代表當下,同時要相信產品經理的直覺
- 時不時來個「頭腦風暴」
- 產品經理會手繪交互原型稿
- 產品經理要有邏輯能力,想象力,洞察力
- 老板喜歡問「你這個產品有什么優勢?」「跟同類產品比有什么亮點?」
-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在坐電梯的時候就可以把產品跟老板匯報清楚」
- 大公司的產品,要流量有流量,要用戶有用戶,明星產品互相導流是常用手段
- 產品、設計、開發,MVP團隊有這3個角色就夠了
5.職場文化
- 離職一般會靜悄悄的,也有出去半年就回來的
- 一個蘿卜一個坑,成熟產品團隊里,上升空間有限
- 成熟項目,不會因為誰離開就跑不起來
- 工作與生活平衡是個選擇題,生活本來就是不斷做選擇
- 深圳的房價壓垮人,很多人因此逃離深圳,廣州稍微好一些
- 有時候在邊緣的產品、邊緣的團隊,會找不到工作的價值
- 要有做好一顆「螺絲釘」的覺悟
- 工作調動,產品死活,都由不得你,決定權不在你手上
- 作為新人,工作能力難免會遭受質疑和挑戰
- 成長是要承受痛苦的,無一例外
- 新人的成長,導師和直屬leader的引導很關鍵
- 工作分工很細,一開始會讓新人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慢慢上手
- 實習生很多時候就是負責打下手
- 外聘的同事會參與到小組日常的工作中來,一般與正式員工無差別對待,外聘轉正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 雙月工作匯報,半年工作匯報,半年績效考核,都比較關鍵
- 每個月有內部分享會,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做自己的演講分享
- 要寫周報月報,各種調研匯報,經常要做PPT
- 績效文化,匯報考核前要沖KPI,要加班
- 少不了通宵加班在公司睡的經歷
- 年假不少,但忙起來就沒時間休
- 習慣工作日加班,但不喜歡周末加班
- 晚上十點下班太正常,工作日的生活相對單調
- 團隊合作完成工作時會很有成就感
- 招聘要看有沒有HC,沒有的話,再優秀也不會要
- 上下級隔閡不大,同事之間更多是一種伙伴關系、合作關系
- 內部即時通訊軟件RTX永遠閃不停,郵箱永遠爆滿
- 部門、中心、小組微信群永遠響不停
- 微信「被訂閱」了很多騰訊的企業服務號,每天推送各種內部信息,而且還要保密
暫時就寫這些,由于這些點都是出自「個人的體驗和解讀」,難免局限,有失偏頗,所以僅供參考。
蔡子聰
201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