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我們把來自外界的反饋都比喻成鏡子,那么在所有的鏡子里,有一面會對人有巨大的影響力,這面鏡子叫做權威。
不可避免的是,最初養育我們的人,像父母,是最最重要的權威,他們對我們有什么樣的期待,就成了我們最初的命運。
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我們從父母或其他養育者主導的經歷中總結出了一些話, 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因為自戀的心理機制,這些話很有可能就預言了我們未來的人生。這就是權威期待的力量。
小練習:心里默默的想一下父母對你常說的一句話。接著想想,這句話和你的人生有什么聯系。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如果你對一些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那么這份期待就會奏效。
1968年,羅森塔爾團隊來到一所小學,對小學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場“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后,他提交一份“最有發展前途”的名單給到校方,并叮囑他們要保密。
名單數為學生總數的20%。但其實,羅森塔爾只是隨機選擇,并沒有看測試結果,而這些,校方和學生并不知道。
奇妙的是,8個月后,情況果然有變化。上了名單的學生,學習成績普遍有了顯著提高,而且性格更加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變得更強。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并沒有得到明確的語言信息,來告知自己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是老師們通過情緒、態度影響了他們。
同樣,有類似的動物實驗,再次驗證了“羅森塔爾效應”。
但并非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對一個生靈發揮重大作用,是權威的期待發揮了力量。
權威——有權利,有威望,有資源的那一方。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權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你對孩子有什么樣的期待,發出了什么樣的預言,對他的成長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
所以,我們的自我期待,其實本源上,是來自父母這個權威。認識到這一點,你那些所謂的“我的想法”“我的認知”,其實很少是單純的來自你自己,很多時候是來自權威的影響,特別是父母這樣的生命最初的權威給你的。
當理解這個道理后,那些頑固的自我意識就會松動,甚至改變。那么,接下來你會看到,你的外在命運也會隨著改變。
怎么帶給別人積極的影響
比積極的期待好上太多個層次的是,滿滿的喜歡。
在生命最初,就遇到這樣一個滿心喜歡你的人, 是最好的命運饋贈。
潛意識層面的期待
“我對孩子發出的期待是成為卓越的人,這是積極的預言啊,但為什么我的孩子卻非常普通,甚至是失敗者?”
這是因為, 雖然你在意識上,認為自己給孩子正面的期待,但是在潛意識里卻給他傳遞了負面期待。
比如,有位悲觀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的,但每當孩子悲觀的時候,父親就說,你怎么這么悲觀,你為什么不能樂觀一點呢?對孩子來說,他發現自己總是在悲觀的時候被父親注意到,而且父親總是在貶低他,所以他接受到的期待是,我是不被喜歡的,我是差勁的,于是就很難樂觀了。同樣,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他們很少會真正鼓勵和任何孩子,他們只是在批評孩子不卓越,想通過這種方式逼迫孩子變得卓越。他們中的多數人會失敗,另外少數人就算表面上成功了,但內心深處會無比自卑。因為孩子會認為,父母想他們傳遞的期待還是“你怎么這么差勁”。
“別人家的孩子”,其實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維護自己自戀的行為。潛意識層面“看吧,你不如我,我本來可以生出更優秀的孩子的,他才配做我的孩子。”父母用這樣的方式維護自戀時,代價是昂貴的。
權威怎么影響別人
再來看看另外一句話: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常常用于形容人性的殘酷。但如果你真心是為了利益去做事,你的行為就會合理很多。譬如作為一個企業家或管理層,你就知道,應該好好使用羅森塔爾效應,對你的員工發出積極的期待。
如果你想要被你影響的人變得卓越,那你就需要給到對方積極的期待
積極的期待,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才會有效,而藏在頭腦中,或者文字層面的期待,常常起不到作用。
2003年,天涯一篇熱帖《我為什么不招應屆大學畢業生》,沸沸揚揚。羅列的十幾個理由看上去很有說服力:員工穿的像妖精,公司宿舍配備了洗衣機但還臭氣熏天,100萬付錢的生意談到了150萬……但事實上,這個老板從來沒有主動開除過一個應屆畢業生,但卻有不少人主動離職,而且他也承認, 走的人有脾氣,有脾氣的人一般也都有才華。那么留下來的,豈不大多是不靠譜的人呢?
那么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看到什么結論,他口口聲聲說要招人才,但最后卻是這種情況呢?
因為,他就是他想要的格局:他的企業就是他的王國,而他是最優秀的國王,其他人都不如他。雖然這種局面損害了他的利益,卻也滿足了他的自戀。
用羅森塔爾效應來解釋,就更清晰了。他發出了負面的期待,也就是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優秀員工,所以留下的員工就真的不優秀,而且員工們如果看不破老板的負面期待,還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不優秀。看破的那些,很容易會離開了。
試問下你自己:在你作為權威的環境里,你是怎么期待別人的?如果你發不出積極的期待,那么你真的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被自戀給裹挾了?
一切努力,只為遇見你
自我實現的預言,是自己對自己的期待,而羅森塔爾效應,是權威人物對我們的期待。
那這兩個來源不同的期待,對你的人生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最好的情況是,權威人物對你的期待,和你對自己的期待,正好是一致的,這個時候你的生命力就會自然的生長,沒有多少矛盾。
但一些過于權威的領導者,需要通過打壓別人的意志,來捍衛自己的絕對權威。這常常不再是現實需要,而是一種自戀的需要。而那些善于鼓勵屬下的權威,習慣通過激發大家自戀的生命力的生長,去達到更好的效果。
通用電氣前CEO杰克韋爾奇常說:給別人自信,是目前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就是贊美,特別是來自權威、或者重要的人的贊美。
一面鏡子
權威的人就是我們的鏡子。我們得到贊美的時候,相當于我們從鏡子里照見了自己是好的,當我們得到批評的時候,鏡子里照見得自己就是壞的。
太喜歡批評別人的人,是因為從權威的鏡子里照見的自己是不好的,所以當他作為鏡子的時候,照見的你也總是不好的。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創造了一個術語——不含誘惑的深情,認為人與人之前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的理解你,接納你,而且不給你設任何條件。
這里的條件,就是誘惑。
誘惑就是,你要達到我設置的條件,我才給你情感。
不含誘惑的深情境界太高,但其實,哪怕有一些誘惑也沒關系,只要其中有深情就好。
兩周的內容,“自我實現的預言”主題,共講了三個層面的東西:
第一個層面,自戀。因為每個生命都想證明自己是好的,所以有了自我實現的預言,這是命運輪回的基本。當內心的自戀處于比較低級的狀態時,就會忍不住去壓制別人,這樣一來,自戀會讓自己遠離幸福快樂。但當自戀發展的比較成熟時,就會形成"我好你也好”的生命觀。
第二個層面,他人的期待。重要的人對我們的期待,會對我們造成巨大的影響,這份期待會深入到我們內心,成為一種影響命運的力量。
第三個層面,鏈接的力量。自戀是一個能量,他人的期待也是一股能量。如果兩股能量可以融為一體,建立出深情的鏈接來,就最能激發出生命力,那樣,我們不僅能自然而然的追求卓越,同時也會去享受幸福。
生命最重要的,就是這樣三個命題:
第一,自戀,就是做自己;
第二,滿足別人期待;
第三,超越自戀和滿足別人期待,體驗到鏈接的深情。
??????????????????????????????我為什么要尋找他呢?我不就是他嗎?
??????????????????????????????他的本質透過我而顯現。
???????????????????????????????我尋找的只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