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才有資格講人脈,廢物只會和廢物惺惺相惜
我做互聯網運營前是文案出身。
那時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蠢貨,因為迷茫,易聽信所謂“過來人”的讒言,饑渴地吞食著他們傳授的廉價社會經驗。
比如:“技術好不如關系好”。
或者:“干這一行,創意根本不值錢,客戶不會在意那些細節”。
初次聽到諸類言說,我并無震撼,反而若有所悟地感嘆世事之暗。畢竟他們年長于我,且看起來很厲害。我看著總監上班時坐在凳子上,光暈繞著他,像個神。
于是我跟著前輩們出入各種社交場所,跑慈善場,去茶話會。
我們都心知肚明:沒有人是為了活動本身而來,露臉只是為了和大家瘋狂交換名片,打探潛在的客戶資訊。
有那么小半年,靠這樣的機會我認識了不少人,學了些酒面上的葷段子,掙了點勉強夠買個大件的糊口錢。
但我卻越來越心虛:
老早出街的案子,我都不好意思拿給家人看。
設計的東西越來越丑,寫的文案愈來愈傻。
拓寬的“人脈”質量低下,經常私下為了某個單子勾心斗角。
我怕是就要變成那種,以前憎惡的家伙們:靠著水貨一樣的技巧在“圈子”內款款而談,所有成就只來自于同行們相互吹捧,下半生只能靠人際關系混吃等死,最終淪落為一個后輩眼中的“過來人”。
對才華將盡的恐懼讓我終于明白:廢物只會和廢物打交道,一毛錢的人只會和一樣廉價的人“惺惺相惜”。社會從來都是等價交換,你若是想跟黑幫大佬打交道,自己起碼得先混個地頭蛇當當,才好意思跟人交杯不是?
于是我不再醉心于人際關系,推掉所有應酬,將更多的時間用來瘋狂看書、玩命練習。
直到我的文案從這樣:
變成這樣:
或者這樣:
那天起,因為朋友或老客戶介紹的單子應接不暇,業務也從簡單的設計海報、名片變成了全案的品牌定位、傳播策劃。
現在我佇立在城市中央,聽著周圍人的夢想與初心被風撕碎,雖然雙手仍不住顫抖,心臟卻愈發堅強。
讓自己變得強大,才是最好拓寬人脈的方式。
又:啊西,最近老有人盜文,連TM作者名字都改了。為此還憤怒了幾秒鐘,最后一想,反正本事你也學不來,自生自滅吧,人生苦短,沒時間和狗計較。
----------
安靜的做一個姑娘,不狂不浪,看木落花,栽草成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