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正埋頭碼字的時候,微信頁面里跳出小逸的消息,”若初,你一個人過得好嗎?“
看到她問我這樣的問題,我一瞬間有點兒懵,覺得她情況不太對,趕緊回復:“我很好啊,你怎么了?出什么事兒了嗎?”
屏幕上斷斷續(xù)續(xù)跳出她的消息,我才明白,原來她不知如何過好獨處的日子。
小逸是我在大學社團里認識的一個姑娘,乖乖女一枚。畢業(yè)后就進了一家還不錯的設計公司,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她一個人吃早餐,一個人坐地鐵上下班,一個人在餐館里等待老板上菜,一個人在購物商場里看著別人三五成群咬耳淺笑。周末到了,她又一個人看著天空從黎明破曉到夜幕降臨···
她傳來語音,聲音有點兒凄涼而絕望,“我也有工作啊,也會和同事一起出去熱鬧,可是脫開人群,獨自一人的時候卻越發(fā)的孤獨;我也有朋友啊,有時候也一起約著出去玩,可我如今卻最抵觸一個人呆在家里。為什么獨處就這么難啊?一個人生活怎么就這么難啊?你是怎么一個人把日子過精彩的啊?”
是啊,我如今一個人,但我卻把獨處時間過得豐盛而精彩。
什么是真正的獨處?
真正的獨處是:心靈有歸宿,生命有出路,此為獨處。
其實,很多人對獨處有2個誤解的。
第一,獨處并不是孤獨。獨處是一種客觀的生活狀態(tài),而孤獨卻是一種主觀的精神感受。簡單來說,獨處是一個人呆著,而孤獨則是內心感覺寂寞。有些人雖然獨處,內心卻是極其豐富的,而有些人,即便放在人群中歡聲笑語,內心也是孤獨寂寥的。
第二,獨處不等于不合群,不等于被孤立,恰恰相反,它是一種優(yōu)秀的生活習慣。能把獨處的日子過好的人,群體生活里都不會太差。
能否獨處是檢驗一個人有沒有自我的方式。
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于在房間里獨處。”
一個精神不獨立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獨處的,因為她總想在人群中尋找存在感,總想依賴別人來才能認同自己的價值。
能獨處卻不孤獨的姑娘,一定是有著堅定的信念和豐盛的內心的。
叔本華說過,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而我,正是因為學會了獨處,才活成了自己心中想要的樣子:從容而豐盛!
我特別能夠明白小逸的感受,因為大學剛畢業(yè)的時候,我的日子曾經也過得如此空洞又迷茫。
2014年6月份,我大學畢業(yè),開始了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朝九晚五。
在職場上,我像大多數(shù)的菜鳥一樣,很渴望能融進公司同事們的圈子里面。
別人給我一個笑臉,我的心情都能陽光明媚一整天,別人如果對我冷漠一點,我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錯了。
我?guī)屯聜儙г绮停幢闼齻儚牟幌蛭艺f聲“謝謝”;我總是屁顛屁顛的跟著她們一起去吃中飯,即便她們總是忽略沒叫我;我甚至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利益去幫助別人做事情,就像《歡樂頌》里的關關那樣,然而我的善意非但沒有讓我獲得別人的認可,反而惹禍上身。
我害怕別人不喜歡我,害怕別人不認可我,我害怕別人不和我說話也不搭理我。所以,我總是做很多事情,希望自己不是獨自一人,而是能夠和別人呆在一起。
那段日子,我在尋求“合群”的過程中患得患失,焦慮不安。
當年太膚淺,下班后的生活單調而貧瘠。
我有大把的時間,可我不知道如何去打發(fā)。
看電視劇,刷朋友圈,逛淘寶等等,這些事情讓我越做越空虛,越發(fā)覺得孤獨落寞。
每天下班都是一個人,我也抵觸那種空落落的感覺。
我是在獨處,但卻是低效率的獨處,簡直是在浪費時間,越是一個人呆著,就越發(fā)覺得孤獨、無趣、沒意思。
我都懷疑自己這樣與世界隔絕下去就該發(fā)霉了。
我沒有辦法享受獨處的時間,我只想在人群中去感受那絲人間的煙火氣息。
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我重新拾起以前的愛好:讀書。
我真誠而負責任的告訴你,閱讀是治愈孤獨絕佳的途徑,是你獨處的利器。
從那時候開始直到現(xiàn)在,我一直都保持著閱讀的習慣,每周至少會讀兩本書。借著海量的閱讀,我的精神世界慢慢豐富起來,我也找到了自己抵觸獨處而依賴人群的癥結所在,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在職場上,我放棄了那些無用的社交,不再患得患失的非要融進別人的圈子。我花更多的時間在在工作上,專注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一天天下來,當我安靜的沉浸在工作里奮發(fā)圖強時,時間反而過得飛快,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注意別人是否看我的眼神冷漠了一點,也沒有心思去琢磨怎么能夠和同事們八卦到同一個話題里。
隨之而來的,是我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突飛猛進,日益精進。
慢慢的,領導偶爾會對我講贊賞的話,同事也會一起幫我叫外賣,開會的時候,大家也會認真聽取我的建議,會詢問我的看法。因為學會了獨處,我反而能夠更好的融入職場的群體生活里面。
在生活上,我的閑暇時間大多用來讀書寫文,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磨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重新拾起興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我整個人都是鮮活的,閃耀著自己的光芒。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我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頭條號以及簡書,陸陸續(xù)續(xù)把自己的文章搬上平臺,和讀者分享。
我關注一些高質量的大號,從別人的分享中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認識生活的本質,對自己的業(yè)余時間進行新的規(guī)劃。
現(xiàn)在,我獨處的時間雖然多,但我一點也不覺得孤獨,獨處的時間反而是我最忙碌的時候。
每天下班后的4個小時,我在健身房花去1個半小時,然后練吉他1個小時,畫手繪半個小時,剩下1個小時洗漱做家務。晚上11點之前準時睡覺,一天過下來充實而豐盛。
周末讀書寫文,抱著幾本書,一臺電腦,就能讓自己的靈魂來一趟旅行。
沒有比這更棒的生活了。
我喜歡這個獨處的自己,獨處讓我成為完整的自己,讓我從癲狂嘈雜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諦,尋求人生的意義,讓我的生命變得更有深度,變得更加廣闊,充滿了無限可能。
人要有群處的技藝,更要有獨處的勇氣,那種成就自我的獨處,讓我能夠在清貧的歲月里,依然豐盛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