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笑來老師的一篇文章,付費就是撿便宜,注意力〉時間〉金錢的概念。我最近親身實踐并且和江哥簡單的探討,覺得這個概念很對而且值得人們深思。
為啥說付費就是撿便宜呢?通俗的講就是用錢來換取更多的時間能夠做讓自己更有價值的事情,并且產出會大于所花費的金錢。我就在昨天,周二的下午遇到過這么一件事,讓我對這句話有著深刻的體會。當時下班,有點下雨的傾向,天空被烏云覆蓋很黑,而且天空壓的很低,我照往常一樣,在光華大道口站等公交車,我給江哥打了個電話,詢問他今天晚上在哪里吃飯,真么安排的?他說讓我打U步順便接他一起去紅光。他掛電話之前還不忘提醒,一定要打拼車,他當時就是想著這樣便宜,因為我所在的位置距離紅光比較遠,打拼車省錢。我掏出手機按照他的指示打了拼車,我當時并沒有思考,司機打來電話,他告訴我還要去接另外一個人,我告訴他我的具體位置,但是她卻不明白我所在的地方,交流不順暢,還要浪費時間等待他接到另一位乘客,才能來接我,我當時心情就已經由晴轉陰。我心里一想接另一位乘客和我,并且送另一位乘客,所花費的時間其實是打自乘的雙倍,想到這,雨像泄了洪的水一樣,傾瀉下來,打傘根本抵擋不了這么來勢洶洶的雨水。我隨即取消了行程,從新換模式,打自乘,價格比拼車貴15元,但是我覺得值得,因為有四點原因:打拼車耗費時間;我在雨中等待容易感冒,可能會花費不必要的醫藥費;我商量著讓江哥等我,也會浪費他不必要的時間。心情會很糟糕。而僅僅只是多出15元會讓我省那么多麻煩。
江哥隨即說很想買車,我就對這個想法做了一下分析。首先,買車需要出錢,本金先不管,就看買了之后所創造的價值是否大于其所花費的金錢。就上班而言,因為住的離公司很近,所以地鐵比開車更方便,更快捷,沒有開車的必要,這樣買車就意味著沒有給上班帶來什么更多的價值。對生活方面,更方便外出游玩,提高的是生活品質和情趣,但是消耗的更多的錢和油費,并沒有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樣看來就是個消耗品,沒有它的時候我們依然很好的生活,并且不影響我們上班去創造價值。最終的討論就是不買車。
所以我們更多的應該關注自己的注意力,有時候該用錢時就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