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下降這件事情,我本來是不想面對的,或者說不愿意承認的。
今年剛剛進入31歲,明顯感覺自己的精力沒有25歲左右旺盛了。
表現在:
1、容易疲勞,偶爾出現身體不適。
2、對很多事物開始失去興趣。
3、學習的效率開始下降
1、容易疲勞
今年因為疫情被封在上海的時候,很是煩躁。幸虧家里有一臺跑步機。沒事就在跑步機上面走走,舒緩了不少。
偶爾因為工作的壓力,容易偏頭疼。這是以前不經常出現的。
國慶的時候,突然脖子疼。早起刷牙的時候,一低頭,整個脖子僵住了。無法動彈。一般的假期,在脖子疼中度過。
偶爾情緒不好,或者壓力比較大的時候,發現自己容易出現打嗝的現象。
這是身體發出了信號。自己做出了改變,一周盡量能夠有3到4次的跑步時間。一次30到45分鐘。
跑步的時候,聽一些微信電子書和一些談話類節目挺好的。
比如《鏘鏘三人行》《冬吳同學會》《蔣勛細說紅樓夢》。
既有趣又有溫度。
2、失去興趣
精力下降,還有一個表現是我的興趣點明顯在收縮。
更加聚焦于自己真正感興趣或者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面。
以前因為工作、個人發展、想要短期致富,總會因為焦慮去關注很多東西。
今年整體的狀態,回到自己比較多一些。盡管偶爾也會有焦慮,但是整體來說,回到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做事,心態要平和一些。
我發現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太過分散注意力,不現實的。
人沒有辦法在幾個領域都做好的。
不落地,不能和當下的自己產生比較緊密的聯系的興趣,很難有持續的發展和進步。
最近學到一個詞語叫:自下而上的發展。
覺得很受用。換個流行的說法就是:在能力圈的邊緣,拉伸區發展。
3、學習效率開始下降
其實,這兩年,因為工作比較忙。
看書、學習真的很少了。
偶爾看的幾本書,也還是周末看的花個半天翻一翻。
看書看的久一點,就容易出現眼睛疼。不得不,起身出門散個步或者在房間里面活動一下。
很多東西也記不住。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也是說到嘴邊,想不起來。
不像以前,很容易就記住很多東西。
后來,在一些學習方法的書籍里面看到了原因:運動和睡眠對于學習至關重要。
運動改造大腦,睡眠可以提高記憶。
所以,現在有意的多睡覺一些,開始重視運動了。
4、
我想了想,其實,身體精力的下降有一些。
更重要的是,到了30多歲,需要處理的事情開始變多了。
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平衡、家庭關系的處理、財務上的關注、個人的成長。
哪一件事情都是需要花費精力的。
通過規律運動和調整睡眠,是很好的一個補充精力的方式。
再加上簡單規律的生活方式,會讓生活更加快樂,情緒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