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教育讀書會,經過31天的晨讀,今天終于讀完了。
這本書說的是家庭的覺醒,重要的是我們家長自己內心的覺醒。我們越覺醒,離孩子的心就越近,也越能給孩子溫柔而有力量的教養。通過家庭的覺醒,養育出自主、堅韌和有覺察力的孩子。
書開篇就說:
謹以本書獻給我們的孩子,
我們有幸成為他們的父母。
對他們的愛賦予了我們靈感,
我們獲得寶貴的機會,
得以喚醒自己,從而解放人性。
這本書的愿景是,
讓每個孩子的成長始終根植于真正的自我,
因為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本書主要有四大部分組成:
一、新的覺醒
作為父母,我們的關注點永遠是自我的覺醒,而非孩子的行為,我們所教養孩子遇到的所有問題,根源都來自恐懼。我們的恐懼對孩子來說危害巨大,最終也讓我們產生許多令人討厭的行為。
覺醒的父母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直到可以清醒意識到“自我”是如何迷惑我們的。朝覺醒邁進一小步,親子關系的質量會提升一大步。我們的心越覺醒,我們與孩子的心靈將越親近。
孩子不需要我們帶領他們覺醒,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覺醒的。我們的任務是鞏固他們的覺醒之心,為他提供可以開花結果的土壤。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被看見,我有價值,我很重要。只有孩子感覺到他們實實在在被看見,被肯定時,才能樹立堅定的自我認知。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們有多么值得被愛。我們應該明白,最需要成長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孩子每個負面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當的需求。
所以,想要培養好孩子,我們首先要覺醒自己,不斷學習、成長自己。自己好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二、七大教養的迷思:
1.教養都是為了孩子。
2.成功的孩子總是走在前面。
3.孩子有好壞之分。
4.好家長都是天生的。
5.有愛就是好家長。
6.父母的使命是培養快樂的孩子。
7.家長需要控制一一切。
針對以上七大迷思,我們知道:
(1)育兒先育己。覺醒式教養就是把焦點轉到父母身上,需要被“教養”的應該是父母。我們唯一能控制和影響的人,只有我們自己。
(2)我們應該接納孩子的現狀,活在當下,擁抱當下,不要為孩子設置未來的版本。允許孩子當一個平凡人。
(3)做真實的自己,不給孩子貼標簽,不管好的壞的都不貼。 當我們真正放下這些標簽所制造出的恐懼,我們才能擁抱與孩子當下相處的美麗時刻,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系。
(4)為人父母不是一種天生的技能。我們不是自動自發就知道如何去做父母的。從幻想走進現實。從要求自己和孩子變得完美,到關注彼此的成長。
(5)我們的動機也許是愛,但并不代表我們的孩子接受到的也是愛。相反,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我們是在愛孩子,而孩子感受到的是控制。
(6)我們應該投入生活原本的模樣,不被“好”或“壞”的感覺影響。從孩子身上學習快樂的真諦,停止追逐快樂,開始活在當下。
(7)放下對孩子的控制,做孩子的伙伴,成為孩子的精神導師。
三、了解我們的反應機制
走進內心世界,認識真正的自我,關注自己內心的變化過程。不把孩子的行為當做是情緒觸發點,開啟自己的覺悟之旅,進入一個更加覺醒的狀態,養育真實的孩子。
我們認識到,自己對孩子作出的反應,都受到我們內心恐懼的影響。我們學會用新的方法來對付它。我們學習的目標不是要徹底擺脫一切恐懼,而是有智慧、有能力來對付各種處境所帶來的恐懼。
我們的情感模式是從前幾代人繼承而來,只有通過活在當下的覺醒才可以打破它。告別幻想中的家長形象,把愛從恐懼中分離出來,從恐懼走向覺醒。
四、新的教養技巧
從期望到投入,從無心的反應到用心的陪伴,從混亂到平靜,從有角色到無角色,從情緒到感受,從干涉束縛到獨立自主,從評判到共情,從紀律到開明的規矩,從戰場到談判桌。脫胎換骨,迎來曙光。
從心出發,我們敞開心扉接受生活帶來的影響,也不放棄把握生活的努力。我們擁抱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也不放棄對坦途的向往。只有當我們放下期望,我們才能敞開心扉迎接當下的生命,充滿好奇和創造力,看到每種新的體驗背后蘊藏的歡喜,我們放下對完美主義的執著,不再為生活與期望不相符而煩惱。我們不再妄圖控制事物的結果,以順服和安心投入到眼前的生活。
每一刻都是新的,面對任何情況的關鍵在于聆聽生命里每時每刻所蘊含的信息。關注當下每一刻,投入眼前的生活,感受生命的奇妙之處。
當我們感到焦慮時,首先要承認你的真實感受,與自己的感受共處。擁抱自己的以及對方的感受與情緒,才能創造良好的溝通,有了良好的溝通,一切關系都會迎刃而解。
我們之所以大部分時間都享受不到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覺,是因為我們沒有與他們的原本樣子溝通,去欣賞他們豐盛的內心,而是把自己的內心狀態投射到他們身上。
共情是發自心靈,而不是頭腦。共情是關于他人的——他人的感受和體驗,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觀察自己,做我自己,放下評判,同理孩子,與孩子共情。只有對他人懷著真正的同理心,我們才能最終寬恕自己。
孩子出現的所有紀律問題,都是由于家長缺乏紀律,給孩子定規矩必須以服務成長孩子為目的,有清晰的界限,并溫柔、堅定地去執行。
孩子所有的負面情緒背后都有一個正面的需求。遇到矛盾和沖突,通過現象看本質,讓自己平靜下來,把自己從事件中抽離出來。暫停,讓自己冷靜下來。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通過單純的合作,實現雙贏。
做一名覺醒的父母需要勇氣。我們要做的只是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快樂的種子,從最平常的事物開始發生——也許是在飯桌上大家分享的一個笑話,一個充滿愛的擁抱和珍貴的睡前時光。
書的內容讀完了,但是家庭的覺醒之路才開始。我們應該帶著這份覺醒,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成長,不斷地修煉自己,創造一個覺醒的家庭。你自由,孩子也自由。在與孩子和平相處、雙方都自在的時候,這個家就不再是控制,而是愛、理解和傾聽,每個人努力地做好自己。
我們為孩子所能夠做的事就是創造條件,并且接納他的現狀和未來,這是一個覺醒的家庭,該有的樣子。
做覺醒的父母,開啟覺醒式教養方式,幸好我們已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