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啦,冬至快樂。
今兒上班,來不及寫長文, 中午分享一首詩給朋友們。冬至日讀冬至詩,是不是很有味道?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首詩有明顯的白居易風格,明白曉暢,淺顯易懂。題目用短短七個字,道出了時間地點和主題,主題是“思家”。
如何思家?
冬至節(jié)到了,作者在邯鄲的驛站里,燈下抱膝而坐,陪伴著他的,只有自己的影子,相對無言。想象著遠方的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聚到深夜時,也會聊起遠方的游子吧。
“抱膝燈前影伴身”。“抱膝”是坐的姿態(tài),抱膝而坐,有孤苦的意味。“燈前”表明是夜晚,“抱膝燈前”,別有一番凄涼滋味。“影”與“身”相對,更是烘托出了詩人的孤單落寞。一個“伴”字,將這種形單影只的感覺推進一步。何人相伴?唯有影子而已。什么樣的影呢?抱膝之影。抱膝之人與抱膝之影,再加上夜晚的燈火,交織成一副完整的畫面。不禁想到了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說的也是這般味道。在這首詩里,樂天通過冬至的時令,抱膝的姿態(tài),夜晚的枯燈等種種意象,塑造出了十分孤寂的境界。孤單落寞之情,相比李白尤甚。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后兩句是詩中妙筆。佳節(jié)已至,家中的親人們圍坐之時,想必會想起我的吧。寫思鄉(xiāng)而不寫“我思人”,偏寫“人思我”,這便是作者的高明之處。能想到“人思我”,必然要先“我思人”,這樣,作者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就隱藏在這兩句之后了。而“還應說著遠行人”,家人們究竟說了什么,就留給讀者自己來想象。全詩到此戛然而止,而詩意未止,留給人無盡的想象。
古人寫詩,最忌諱事事點破,講究含而不露,方為上品。這種曲筆和想象的手法,在其他古詩中用到的也不少。在抒發(fā)思鄉(xiāng)和思人之情時,這種手法往往會給人聯(lián)想,觸動人最柔軟的心弦,給人無限的感動。
舉最為熟悉的兩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前一首,作者思念兄弟,卻想象家中重陽登高之日,今年獨缺他一人。后一首,作者寫信給遠方的佳人,雖然歸家遙遙無期,仍想象著歸來之后二人相擁,共剪西窗燭之時,會絮絮講起,那年巴山夜雨,詩人在燈下寫信的情形。想象和現(xiàn)實在此交會,隱藏的感情緩緩流出,這便是最感人之處。
全詩簡潔明快,卻又意味深長。塑造孤寂氣氛時,未見一個“孤”字;描寫思鄉(xiāng)之情時,又未見一個“思”字。短短二十八個字,就形成了兩幅畫面。一副是詩人現(xiàn)狀,一副是想象中的遠方親人言笑晏晏的場面。偏偏兩個場景的畫面感都極強。淡淡的敘述中,心緒仿佛波瀾不驚,感情似露非露。細細品來,卻是回味無窮。
轉眼千年。
又是一年冬至。這首詩從歷史中走來,將勾起多少人思鄉(xiāng)的情緒。千年之間,又有多少代人在冬至夜燈下抱膝,被這首小詩感動和慰藉過呢?
細細想來,千年時光,其實,并不能改變什么,也不能帶走什么。
好詩,應該就是這樣的吧。
注:插圖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作者。
喜歡也可關注微信公眾號:youweidaoshi 有味道事 在這里和你聊一聊有味道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