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三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我再次回到了爐石的懷抱。雖然之前也因為出差等因素棄坑過爐石傳說,但這次不一樣,是自己主動卸載了爐石,原因很簡單,室友說要王者榮耀開黑,沒能抵抗住室友的軟磨硬泡,被室友拉下水,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由于之前有DOTA和LOL的經驗,游戲本身上手又容易,從此又進入無休無止的“農藥“生涯。不過也就二十天的時間,我對王者榮耀的熱情迅速消退,果真是來的快去的也快,因為我投入到了守望先鋒的大家庭中。購買守望先鋒的日期很早了,記得當時預購時就果斷地下手了(因為一次購買,終身暢玩),當時只是熟悉了一下每個英雄的技能,并沒有花太多時間,而我轉向守望先鋒的理由更簡單:我發現網吧玩守望先鋒的人變多了(我太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了),之后當我發現守望先鋒屁股不再那么誘惑,熟悉的劇情再次發生,我來到了最初的堅持--DOTA2,小本本的推出和TI7國際邀請賽預選賽的如火如荼讓我心潮澎湃,完美COMBO和極限操作還是令人如癡如醉,或許現在打DOTA的人確實不多了,但是當我們觀看比賽時還是會產生最開始玩游戲的悸動與激情,畢竟,曾經的夢想依然深埋心底,不曾磨滅。耐著性子看完TI7,中途還和好友連續三天開黑四國軍棋,大殺四方。前天隨著在TI7中Liquid從敗者組一穿六并且并且連續擊敗LGD、LFY、Newbee三只中國強隊最終奪冠,我DOTA2的心也逐漸變淡了,我并不是說這屆TI中國隊伍發揮不好,最終沒有拿到冠軍令我失望,只是我自己延續了一貫的風格,沒有堅持下去,正好爐石新卡包的推出,給了我重歸爐石的理由,雖然DK版本的出現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玩,但我還是在沖天梯,目前已經“低保”。
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覺得我是來推薦游戲的,不可否認,無論是DOTA2還是LOL,王者榮耀還是守望先鋒,甚至是四國軍棋,當然還有爐石傳說,每一款游戲都有其本身的魅力,它總有一些地方吸引你令你著迷。但是,其實我想說的是,可能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所玩過得游戲是上面所列舉的六種游戲的三十倍數量或者更多,我的郵箱里塞滿了推送的游戲資訊,但我今天的關注點不在于此。而是我突然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我自身的原因,還是游戲開發者的原因,亦或是這個社會的原因,讓我在游戲世界中奮力搏殺,不可自拔,然而卻不能始終如一地暢玩一款游戲。
運用之前在《影響力》一書中學習的原理分析一下:
1社會認同原理:隨大流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幾乎是天性使然,尤其是情況不確定的時候,人們選擇相信大多數人的選擇,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而不是自己的獨立思考。
2喜好原理:我們對與自己相似的人,不管是同鄉、同事、同學、甚至同姓,有更多的社會認同,也更可能喜好一系列的例子揭示出,我們是如此輕易地愛屋及烏,好感很容易被遷移到與此無關的事情上,甚至影響我們的決定(“光環效應”)。
很明顯,上面兩條原理將我分析的十分透徹,總是不由自主的受到周圍人的影響,總是隨大流,害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也希望能和周圍人有共同的語言,對與我們相似的人總是有莫名的信任,沒有對事情的獨立思考。
記得有篇文章說到怎么打好爐石:多打,靜下心,多向高手學習,多與好友溝通,然后要很虔誠,真真切切的喜愛這款游戲。突然發現這不僅僅是打好爐石的真諦,更是我們想要做好每一件事的必經之路,做任何事都要多學多練,心平氣和,向前輩學習經驗,與好友交流獲得鼓勵,內心要堅定不移,并且要發自內心的想要完成這件事,這就是古時候所說的“一法通而萬法通”境界吧。對于現在的我來說這確實很難,面對這個社會紛雜的信息,該如何鑒別與選擇,可能是接下去最重要的事情了。
最后希望這次能將爐石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