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交需求。
記得在18個月以前,他會主動找別人交換玩具玩耍,如果別人手里沒有玩具,斷然是吸引不到娃的。而在19個月時,我們外出他會主動找比他大2-5歲的小朋友玩耍,即便他們手里都沒有玩具,倆人你追我趕繞著大人跑圈圈都能玩得high起來! 隊友經常念叨著去哪給娃找一個大點的玩伴,可以經常一起玩呢?我心想,可是大點的娃還想跟更大點的娃一起玩呀!所以有時候在外面遇到那些愿意跟娃一起玩的小哥哥小姐姐,娃不僅追在別人后面喊個不停,而且總是很難玩盡興,我和隊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有次在樓下遇到一個小哥哥愿意跟娃一起玩,后來娃每次經過那里都會默默喊“哥哥、哥哥”。
還有次在樓下的游樂場遇到一個小姐姐跟娃一起玩滑滑梯、蹺蹺板,倆人玩的很high,突然那個小姐姐沒有跟娃告別一聲就自顧自地跑去玩蕩秋千了,把娃一個人晾在了滑滑梯的區域,娃站在滑滑梯上遠遠地看著那小姐姐,扯著嗓子喊“姐姐、姐姐”,我跟他解釋,“我們離得遠,姐姐或許沒有聽到你在喊她。她現在不想玩滑滑梯了,她要玩蕩秋千。”娃走下滑滑梯,往蕩秋千的方向跑,跑到蕩秋千那里,那小姐姐跟著婆婆準備回家了,娃就在后面跟,可是小姐姐大他幾歲顯然腿腳跑得更快,我們看著小姐姐是往我們家這一棟的方向跑去,可是娃追到樓下卻沒看見小姐姐,娃就在樓下不停地喊“姐姐、姐姐”。我看時間也到了吃飯的時候,便哄騙娃說,“或許姐姐上樓了,要不我們坐電梯上樓吧!”上了樓,出了電梯,娃沒有看到姐姐,自然不依不饒地繼續喊“姐姐、姐姐”,這次顯然更加失望,還帶著明顯的哭聲,老母親聽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在樓下我就應該告知他真實情況,而讓他慢慢接受姐姐已經回家的事實,雖然現在快速地把他騙上了樓,顯然他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啊!后來我只得給予他擁抱,然后逐步解釋事實,下次我們再去游樂場看看姐姐有沒有出來玩。他這才止住哭鬧跟我回家吃飯。
2、關懷他人。
看到爸爸媽媽哪里受疼了會立刻幫忙揉一揉,有時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他會打一巴掌然后再馬上揉一揉。似乎是刷存在感?似乎是索求揉一揉之后的表揚?我還沒有找到答案。
記得有次音樂課上,老師給每個人發了一個塑料圓圈,并引導小朋友把圓圈套在頭上。娃自己嘗試了一番,他就想試試把塑料圈套在同學的頭上,顯然他的“技術”還不足以準確套住同學,結果穩穩地用圓圈打在了同學頭上,被塑料圈打到雖然沒有很疼,但同學應該是被突如其來的東西嚇到了,所以大哭了一場(15分鐘,直到下課)娃也被這景象嚇呆了!他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的,或許于他而言,即便是偶爾的磕碰流血,也不過是哭上2、3分鐘就忘記傷痛,立刻該干嘛干嘛了。我和隊友在旁邊不斷跟對方家長及娃的同學道歉,然后告知娃下次不能這樣了,娃似乎逐漸明白自己的舉動導致同學頭上受疼了,他慢慢伸出小手想去幫同學揉一揉,我怕把同學再嚇住,就及時制止了他的行為。但同時我跟對方家長及同學把他的意圖講明了,再回過頭安撫娃,姐姐現在應該不疼了,只是很生氣,你下次要小心一點。
3、贊美他人。
娃這個月以來每次看到我穿“新”衣服或“新”鞋子時,要仔細打量一番,然后仰起小腦袋由衷地跟我說“美美”!記得有一次,我們一起出門時,我從鞋柜里拿出一雙從未在他面前穿過的鞋子換上,他安靜地看我穿好鞋子,然后指著鞋子對我說“美美”!那天我們出去玩,娃走幾步就一回頭,指著鞋子說“美美”!我跟隊友說,“這娃嘴太甜了”!時至今日,半個月過去了,每次我穿這雙鞋,娃都不忘贊美,出了門想起來就要回頭再贊美,老母親聽得心里美滋滋地,感嘆這娃哪學的啊?
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娃并不會對我們穿上任何一件“新的”衣服或者鞋子都表達“美美”,他會仰起小腦袋仔細打量一番,有些他認為確實“美”的穿著,就會由衷地贊美。有些他認為“不美”的穿著,他就只是打量一番然后繼續忙別的去了。只是讓我很費解的是,我最近穿了一條舊的純黑色褲子,他也來贊美。爸比穿了一件新的淺色褲子,他仔細觀察一番,并沒有主動說什么。其實我認為,對友的褲子還是很美呀!我的褲子又土又素,真的沒有美點呀!
4、幾條思維路線圖。
(1)我們一起外出時路過超市,他會指出來,然后我和他一問一答。
“超市”,他用手指向超市的方向。
“去超市可以干什么呢?”我問他。
他回答,“買買”。
“可以買什么呢?” 我追問。
他陸陸續續地回答出:“排骨、青菜、雞蛋、饅頭、香蕉、蘋果、芒果、西瓜、果泥、餅干、蛋糕。”
(2)有次陪他午睡,我告訴他午睡醒來我們會一起去操場玩。他便一個人躺在床上靜靜地說出如下“關鍵詞”。
踢踢(踢足球)kick、阿姨(外國留學生)、纜車(歌樂山上的纜車)
(3)我們一起吃飯時,或平時在家里玩的時候,他會說出以下“關鍵詞”跟我描述爸爸開車的情景。
滴滴滴(按下車鑰匙解鎖)、擰擰(擰鑰匙開車)、咚噠(出停車庫橫桿啟動)、拐彎/掉頭、紅燈/綠燈/黃燈、快快(開車加速)、搖搖(路面不平車子搖晃)、上坡加油、下坡快快。
5、會回答自己的家在幾樓、每次出門下樓要去幾樓、會回答爸爸媽媽和他的名字叫什么。
6、如廁陪伴
之所以這一段的題名為“如廁陪伴”,而非“如廁訓練”,是因為我和隊友并沒有刻意地每天訓練娃如何如廁,刻意地按點拎著娃去便便,而我一直在等待“時機成熟”,即那些主流的所謂訓練如廁的幾大信號,我認為目前娃僅能滿足那些信號的一小部分, 所以目前對娃進行如廁訓練為時尚早。不料,娃對于如廁這件事跟他獨立走路那件事一樣地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11M11D娃開始獨立走路,在這之前我和隊友幾乎沒有刻意駕著他訓練他走路,而是任由他各種爬,各種扶走。目前如廁這件事,我們在2個月前帶著他去買了小馬桶,買回來一直擺在他每天可以看見的地方,他偶爾心血來潮會去坐一坐感受一下,或者嘗試一下把腳伸進去感受一下被卡住了。看見他對小馬桶起了興趣,我和隊友會告訴他這是他的馬桶,他可以坐在上面尿尿或者拉臭臭。跟他說的時候,或許由于他不會表達,我們沒有得到他的任何反饋,但我想,只要我們經常告訴他這個東西是馬桶而不是玩具,他總有一天會明白的。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近2個月,天氣越來越熱,有時候幫他換掉尿不濕,想著幫他透透氣吧,暫時只穿了條褲子,當然會遇到他沒有“征兆”地大小便,我一邊耐心幫他收拾,一邊提醒他,下次尿尿和臭臭可以去他的小馬桶,他默不作聲。偶爾隊友會表露出嫌棄的語氣,我會立刻提醒隊友,不要給他施加壓力,慢慢來吧!因為有了壓力或者陰影拉不出來尿不出來的娃肯定是有一部分的,娃的成長需要大人耐心地陪伴,如果大人沒有準備好耐心,那就盡量使用懶辦法吧,像如廁訓練方面,那就推遲吧,多用尿不濕好了!
現在想來,或許是我和隊友一貫地耐心陪伴,才使得娃突然地“開竅”了,在20M20D那天他第一次主動走去小馬桶尿尿。
當天下午,我陪他玩磁力片正酣,他突然說“尿尿,馬桶”然后走向自己的小馬桶直接蹲下來,蹲下不過3秒鐘就想站起來,我看出來他的確有便意,把他按坐下去,他又要掙扎著站起來。這時,我看到他的書架下方玩具收納盒里竟然有2顆用作游戲的核桃,便趕緊拿出來給他看,告訴他,“我等你坐在馬桶上尿尿完,我們一起吃核桃好嗎?”他很干脆地回答“好”!(吃貨本色啊!)于是他順利尿完,我們開心地去吃核桃!
在他尿完之后我趕緊喊來正在廚房做飯的隊友,我們一起給予他大大地表揚!他感受到鼓勵,隨后又主動坐在馬桶上尿了一次。這期間,他若干次地走向馬桶,看看里面,暗自開心,然后說“棒棒!”真是笑煞老母親呀!
20M22D那天他第一次主動走去小馬桶拉臭臭。
他早上醒來,我發現他的尿不濕里積攢了一大包的尿尿,就告訴他“該換尿不濕了”,他一邊拒絕我幫他換尿不濕,一邊告訴我“臭臭”。我想起他昨天一天沒有大便,心想這娃應該不是謊報軍情,便耐心引導他去小馬桶拉臭臭,直接抱著他去馬桶他不情愿。
于是便有了以下迂回婉轉的對話。
我問他“你拉臭臭要去哪里呀?”
答“馬桶”。
我追問,“那你的馬桶在哪里呀”?
他跟我指了指。我再問,“那你要去馬桶拉臭臭該怎么去呢”?
他指著床邊說,“下下,狗狗鞋。”(下床,穿那雙帶有小狗圖案的涼鞋)
我說,“來媽媽現在幫你穿上狗狗鞋哦!”趁勢抱他坐在床邊,拿起他的涼鞋就開穿,他一點都沒有反抗,走到馬桶邊自己蹲下來,我也蹲在他面前表情夸張地告訴他拉臭臭要“嗯嗯、嗯嗯”!他就跟著我一起“嗯嗯,嗯嗯”!就這樣開始了他第一次坐在馬桶上拉便便的經歷!
拉了一點點他就緊張得要站起來,我趕忙扶住他的腋窩,試圖安慰他坐下來,他并沒有習慣坐下,也沒有掙扎著要離開馬桶,就這樣任由我駕著他的腋窩拉便便,一開始他緊張得雙腿發抖,我溫柔地告訴他不怕,放松,放松。他逐漸調節,竟逐漸放松下來!一直保持半蹲的姿勢拉完這次大便。
娃有了這兩次在馬桶里大小便的經歷之后,他正逐漸接受小馬桶,每次大便都會主動去馬桶,偶爾玩得開心會有小便忘記去馬桶,我和隊友都會給予體諒,溫柔提醒他下次要去馬桶,其實娃的成長就是一個螺旋形上升的階段呀!當父母的,就應該在他低谷是給予足夠的陪伴,在他高峰時給予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