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總動員2》還沒上映的時候,就吵著要去看。可惜沒人作陪,只得自己獨自前往,混在一群熊孩子中間激動的不得了。
想不起來是什么時候看的第一部,但那部片子看完之后,我就徹底愛上了皮克斯。那段時間我將皮克斯的所有動漫看了個遍,最喜歡的還是《海底總動員》。
當大屏幕上出現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時,我眼眶就開始濕潤了。
心里想著“啊!他們又回來了。”
馬林還是那個皺著眉頭的馬林,尼莫還是揮舞著幸運鰭的尼莫,多莉還是那個健忘的多莉。
真好啊,多年不見,還是初見的樣子。
《海底總動員2》講述了熱情洋溢,勇往直前,記憶只有幾秒的多莉的故事。
同樣是尋找,第一部是父親馬林尋找兒子尼莫,這部《多莉去哪兒》正相反。同樣是有身體缺陷,從尼莫的魚鰭短小,變成多莉的健忘(莫名覺得馬林爸爸很幸苦)。同樣是尋愛的冒險,只不過這次的冒險是在水族館里。
說實話,《多莉去哪兒》劇情不錯,與第一部的之間過渡也很自然。畢竟編劇安德魯·斯坦頓,曾編寫了第一部《海底總動員》,算知根知底了。依舊延續了第一部的溫情,笑點和淚點都在。但我仍舊覺得它比不上第一部,除去記憶的美化成分,主要是覺得第二部對新成員的出場缺少了必要的介紹畫面,少了很多值得刻畫的場面。
比如,片中的變色章魚漢克,只為了討要標簽,就義無反顧的幫助多莉,而且是多莉極其健忘的情況下。雖然這是推動劇情需要,但對漢克過度熱情幫忙的根基刻畫的太過薄弱,畢竟這么健忘的姑娘,將標簽騙過來比不知花多少時間幫忙換來要靠譜的多。而且相比第一部,馬林也是偶然遇上多莉,但是多莉知道尼莫被帶去了哪,所以馬林就算不愿意,也還是帶上了多莉。這樣的情感設定顯然要比多莉與章魚的合作來的符合劇情發展。
感覺章魚漢克背后一定有故事,所以我大膽猜測如果皮克斯會像《玩具總動員》那樣,出《海底總動員》第三季,那么一定會換成章魚漢克做主角。
還有鯨鯊運兒和白鯨貝利的出現,也是通過臺詞一筆帶過,給到解釋畫面也很少。而第一部里與尼莫一起被關在水箱里包括吉哥在內的諸位,都有非常細致的介紹畫面,才會有后面精彩的集體大逃亡。這部不僅用臺詞代過還介紹不全面,像我這種海洋白癡整場都在疑惑,鯨鯊聽力很靈敏嗎?多莉在排水管道呼叫運兒,運兒居然聽的一清二楚。至于白鯊貝利用聲波定位,在探測到有另一條魚存在時,明顯探測不到魚的具體形狀,它又是如何確定那條是多莉呢?別跟我說什么一部兒童動畫片而已,死摳細節有意思嗎?
我可是曾經翻過皮克斯所有的動畫,就為在一個畫面里找到另一部動畫里的角色。所以這樣的細節,我不但扣,還會一扣到底的,好嗎!
并且我個人覺得這部片子,有驚但無險。第一部有鯊口逃生的戲碼,看的險象環生,忍不住咂舌皮克斯動畫技術,果然是技術流的。海底追捕,水的流向,波濤的翻滾,猶如身臨其境,毛骨悚然。但這部海底的場面就海龜那場,看著像借用了第一部的場景,連回憶都沒勾起來畫面就過去了。
我本來覺得,飼養員踩到黏液,然后告知同事,她發現逃跑的章魚后,會有一場飼養員搜捕章魚的驚險戲碼,但是沒有。
當多莉被當成食物扔進莎鯨運兒的水族箱時,我以為會有一場鯨口逃生的戲碼,也沒有。而是用兩句臺詞來了一個多年老友相認,而且認親的兩只魚一個看不清,一個記不住,中間居然沒有半點誤會或是糾纏就變成摯交了。這過程簡直比跟章魚漢克結盟還不靠譜。
還有馬林和兒子尼莫誤跳進了禮品區,我以為會被人類盯上,然后又是一通波折,可惜還是沒有。不過在這部劇里馬林和尼莫已經算是男二男三的角色了,戲份少點我也能接受。
除了這些外,這部片子有些地方還是蠻讓我感動的,尤其多莉父母出現的畫面。那些從多莉父母居住的地方,向四面八方鋪就的貝殼指引路。讓我瞬間淚奔,在感情的處理上,皮克斯真的很能戳人淚點。明知道自己女兒不會記得,多年來卻守在那里,往四面八方給女兒鋪就回家的路,盼著有朝一日她能回家。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充滿回憶的片子,跟我一起坐在影院的年輕父母們,比我大不了多少。十多年前他們的父母陪著他們看馬林尋找兒子。如今他們帶著自己的孩子,看多莉尋找父母。影片進行到最后,影院里一位年輕媽媽突然嚎啕大哭起來。是因回憶還是對母子親情的感觸,誰也說不清楚,但也體現了這部片子給人的感覺,笑中含淚、簡單溫馨。
后來我搜了下,聽說這部片子是為了趕暑期上映,工期不夠所以很多場景不得不簡化或者不做。
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心里還是有些失落,在我心中皮克斯一直是精品動畫片的代名詞,特別是制作上,向來出手不凡,這次卻因票房讓步。而且是在迪士尼出了《瘋狂動物》后,皮克斯和迪士尼合作卻只拿出了這樣的作品。這讓我不得不讓我憂心皮克斯的未來,還會是曾經那個創意滿滿,驚喜不斷的皮克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