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群飆車黨,搶劫犯,最后卻因為勇敢的對抗不公得到了自由和幸福的生活,開什么玩笑,這樣的劇本一審都過不了更別說廣電了(武媚娘露個胸都被停播修改啦親)。在中國的拍出來應該是唐他們幾個人懺悔自己犯下的錯,主動將功贖罪投案自首。拍出來成這樣你還看嗎?
二.一個字,堵!
三.對于電影公司來說,在納斯達克上市可以給你很多其它的東西,但是就是不能給你錢。目前上市的影視公司,市值最低的就是在納斯達克的博納。
另外就是有錢和足夠有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目前中國電影最貴的,是正在上映的《捉妖記》,5000萬美元。這個預算在美國只能拍一部像樣的愛情片,跟商業大片扯不上關系。
《阿凡達》5億美元,《變形金剛4》2億美元,《美國隊長3》3.5億美元,《復聯3+4》聯拍10億美元,這個并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資本實力。
還有一個就是花錢的能力,我們可以認為萬達也好,華誼也好,光線也好,所有的大公司都花得起2億美元,但不代表你就能花的好2億美元。給你足夠的錢,你就能拍的出好萊塢大片嗎?那好萊塢就不用干了。同樣的問題換一個主體可能更容易明白,給足夠的錢,我們就能做出F22嗎?給足夠的錢我們能做出法拉利嗎?給足夠的錢中國隊能得世界杯嗎?
我們目前并沒有足夠的錢,同時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馬云說過一句話:如果有錢就可以,那還需要企業家干嘛?
四.除掉其他技術或者水平上的問題,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不得不提。
中國目前電影市場的現狀決定了投資人完全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錢就可以獲得大筆收益,因此也完全沒有動力去向好萊塢式的商業大片投資。
以下數據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1 《左耳》總投資約為 6000 萬元,票房最終統計4.84億。
2 《梔子花開》總投資不詳,參照其他同類型片子,暫且按照6000萬來估算,票房約為為3.78億。
3 《小時代3》總投資4700萬,票房最終統計為5.22億。
4 《爸爸去哪兒》總投資不詳,繼續按6000萬計算,票房最終統計6.96億。
5 《分手大師》總投資5000萬,票房最終統計6.66億。
………………
看見這些數據是不是覺得很酸爽?再搭配以下數據食用效果會更好。
1 《太平輪》總投資達3億,上部票房1.95億,下部票房只有5101.7萬。(咳咳,心疼吳導) 什么?你說吳導片子賣不好是因為拍得太差?我拿《太平輪》舉例不算數。好好好,那咱就說說那些叫好叫座的。
2 《西游降魔篇》投資4億左右,最終統計總票房12.26億。
3 《智取威虎山》投資3億左右,最終統計總票房8.87億。
4 《大圣歸來》投資3億左右,目前票房9.56億。
5 《狼圖騰》總投資3.5億,最終統計總票房6.97億……
心累,不想再算了。
中國目前是不缺錢,但在能夠省錢的情況下為什么要用花錢的方法來賺錢呢?電影公司都不是傻子,特效炫酷,后期感人,場面宏大真的有用嗎?明明小鮮肉大美女屏幕前一擺,你儂我儂照樣可以大賺一筆,何苦那么費事呢?
躺著就能凈賺上萬和費勁搬一天磚才賺五毛,你要是電影公司,你選哪個?
投資千萬凈賺上億和投資上億回本困難,你要是投資人,你選哪個?
這就是目前的現實。
你覺得中國電影在全球有票房影響力嗎?你是覺得中國能一夜之間造出像《魔戒》和《霍比特人》這樣在全球風靡數十年的超強文化符號?還是覺得中國有諾蘭這樣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超強吸引力的大師級導演?
中國目前的狀況是大多數電影只能依靠本土市場,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成熟的可以對外輸出的文化,難道要對外輸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而雖然目前國內市場人傻錢多,不斷刷新票房記錄,但在好萊塢式商業大片動不動就是十億級別的投資面前,中國市場這塊蛋糕還真的是不夠瞧的。
只有等中國形成成熟電影工業體系,向全球輸出自己電影文化的那一天,我們才有資格談好萊塢式商業巨作,而離那一天我們還有無數的路要走。目前我們只是蹣跚學步的小孩兒,剛能夠走好個兩三步路而已。
不要覺得中國兜里有幾個錢就可以和好萊塢比(況且實際上也可能未必有錢),這根本就不是錢的事,有再多錢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