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沒有完美的一天,但也許有完美的一個月
關鍵詞:重心、完滿、周期、動態平衡
01
石頭:感覺現在的我,就來到了一個新的岔路口了。
楊哲:新的岔路口?
石頭:我感覺自己好像就在一個迷宮里,這個岔路口我覺得很熟悉,好像曾經遇到過,現在它再一次擺在我的面前了。
楊哲:再一次出現?
石頭:是的,在孩子剛出生時,那時候我就順其自然地把孩子作為我的重心。可是,當我開始遇見你,鼓足勇氣為了自己的個人成長而努力。有時候覺得自己工作和家庭處理得很好,可是有時候又覺得處理得很不好,特別是在這次放下孩子去實現自己的間隔月夢想后,更是有這種感覺。
楊哲:嗯嗯,繼續。
石頭:經歷過了這件事,感覺我又來到了這個岔路口。雖然你剛剛說了,這不是一個平衡的問題,只是作為生涯規劃師,我也學習了關于平衡這個課題。我的理解是,做符合當下年齡、角色、人生重心任務的事情,這其實就是一個平衡的問題。當然現在我知道了,我自己的角色不一定和母親等其他角色是對立沖突的,是可以放在同一個盤子里互創共贏的。
楊哲:那你自己是怎么理解平衡的呢?
石頭:你要我想,我肯定是期待:睡了一個香甜的覺后,我在輕柔舒緩的鬧鈴聲中醒過來,看著窗外美好的陽光,我起來做早飯、刷牙、洗臉、化妝、做個keep,早餐后送小孩上幼兒園,自己坐車到單位上班。我上班的地方是在一個別墅區里,周圍是滿滿的綠色,空氣中彌漫著讓人沉靜的檀香。上午獨自安靜地做著自己的工作,中午和同事午飯聊天,下午和商務合作伙伴洽談合作,雙方愉快地達成協議。五點多下班后,我又坐車回家,遇到一個風趣幽默的順風車車主,我和對方聊得很開心,收獲了很多新認知。回到家吃了老公做的熱騰騰的晚餐后,一家人到小區樓下散散步聊聊這一天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上樓洗了個澡,我看完了一章書,老公忙完了工作,孩子做完了作業,我們一起到客廳看著娛樂節目吃著水果點心,然后鉆進了暖暖的被窩,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楊哲:你算過這需要多少時間完成嗎?
石頭:大概需要72小時。我當然知道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
楊哲:這很美好,但不一定是幻想。
石頭:我以為你要說,這個期待特別完滿,但只能是幻想,別做白日夢了呢。
楊哲:完滿是有可能的,真正的問題不在于內容,而在于時間,確切地說,在于時間周期。你想要在一天內實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才會焦慮,還會覺得做什么都不完美,然后就陷入深深的自責和糾結中。
石頭:好像是這樣子,我期待在八月完成自己的夢想的同時還要陪伴孩子,其實我在七月已經陪著孩子外出一周了,我也不是就這么拋夫棄子的。
楊哲:剛剛那種完滿的一天不太可能實現,但是下面這樣的人生倒是可能的:每隔一段時間專注努力工作,熬夜趕一個項目,這個過程有爭論、吵架、自我懷疑、身心疲憊,但是覺得苦得值得;一年當中的某個時間段,專心學習一門東西,認識一群同頻的小伙伴;每個月回家和父母吃頓飯聊聊天,每個月約見幾個好朋友好閨蜜一起喝喝咖啡聊聊人生;每年暑假騰出一段時間,帶著孩子外出走走看看,陪她做她喜歡的事情。每周和愛人去電影院看看電影,兩人單獨吃個燭光晚餐過過二人世界,創造浪漫的甜蜜時光....
石頭:哇哦!這樣聽起來也覺得特別美好!
楊哲:是的,只要我們把周期拉長,從容而美好、平衡且幸福的人生不一定只能幻想。沒有完美的一天,但也許有完美的一個月。
石頭:說到底,還是自己太著急了。
楊哲:還有總希望時時刻刻都平衡,你既想要自己去實現間隔月旅行夢想,還想著要陪伴小孩,這個的確不太可能。但是你獨自旅行,然后再騰出時間陪小孩進行短期旅行,卻是有可能的。在德撲高手的訓練課中,關于高手菜鳥的區別,第一條就是:贏家總在找概率,菜鳥每盤都想贏。平衡的周期越長,格局越大,就越容易找到大的平衡。
02
石頭:我想到了美國著名職業生涯規劃大師舒伯提出的生命彩虹圖。
楊哲:嗯嗯,具體說說,說著說著你自己就更清晰了。
石頭:嗯嗯,舒伯認為我們這一生從橫向廣度來看,要經歷成長、探索、建立、維持、退出五大階段。從縱向來看,我們每個階段會承擔各種角色,比如子女、學生、休閑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等角色。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重心和人生任務。
楊哲:那這個生命彩虹圖對你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呢?
石頭:我看到了在當下我這個年齡所處的人生階段,最重要的角色應該是母親,所以我的重心任務是陪伴好小孩的成長,那么我就要圍繞這一重心來擔任好其他相應的人生角色,比如工作者,我在想有沒有可能把陪伴孩子和個人自我實現的工作者角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呢?有沒有可能把陪伴孩子和休閑者也融合在一起呢?把陪伴孩子和其他角色、任務融合在一起呢?
楊哲:那你有答案了嗎?
石頭:我突然想到,我之前做生涯規劃一直是做體制內職媽的領域,那我有沒有可能轉向去做青少年生涯的領域,這樣我既可以繼續深耕生涯規劃領域,也可以用生涯規劃的視角更好地陪伴小孩的健康幸福成長。而在休閑這塊,我已經體驗過一個人獨自出行了,我下次可以帶著小孩一起去間隔月...要不改成間隔半月或者間隔周,帶著孩子一起出去走走,一起成長。我突然想到一個很酷的名字,就叫做“他城人計劃”,帶著孩子到其他城市體驗生活的非正式游學計劃,是不是很酷?
楊哲:不錯,挺酷的。其實局限有時候也會激發更大的創造力。一開始可能覺得小孩限制了你,其實當你把她放在你的人生盤子中,你是不是發現,她反倒會是那個成就你、豐盈你的人呢?
石頭:的確是這樣,當我不把它放在對立面的時候,我發現原來我們是可以彼此賦能共創的呢,突然覺得心情舒坦了很多。
03
楊哲:談到工作生活平衡,大部分人腦子里就會蹦出一個天平的畫面,左右持平,保持中立,這種平衡叫做靜態平衡,左右均等,時刻穩定。靜態的每一部分都是穩定的平衡,只有在死物中才會出現,有生命的系統都是動態平衡,一種在持續變化中的整體系統平衡。就好像每天的天氣變化,圍繞著某個溫度上下波動,保持動態的平衡。
石頭:是的,道理其實都很簡單,只是自己總是沒有客觀地面對。
楊哲:是的,就像騎單車,如果你把騎單車的動作分解開來,單獨每一瞬間都是不平衡的,但是把動作連貫起來,長周期內,騎單車是個很穩定的平衡。當你客觀地剖析時,你就會看到事物的真實面貌,你就可以更好地接納。接納后,你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在長周期內實現更好的動態平衡了。
石頭:是的,就好像踩單車,如果老是想著自己能不能平衡反倒很容易摔倒,而如果放下這個問題,盯著前方目標,開始快速動起來,反倒就不會摔倒了。
楊哲:嗯嗯,那對你的啟發是什么呢?
石頭:我不要再去糾結這個平不平衡的問題,而是在明確了當下年齡階段的角色任務是“媽媽”之后,重訂目標——開始探索青少年生涯規劃的領域,雙腳用力蹬,盡快實現新的動態平衡。
楊哲:挺好的,其實修改目標為青少年生涯領域也不一定和你原來主要做職媽生涯相沖突,或許他們也可以放在同一個棋盤里實現互創共贏。
石頭:也許呢,只要不把它放在你的對立面,就可以創造新的意想不到的可能。
-成長時刻-
我自己的角色不一定和母親等其他角色是對立沖突的,是可以放在同一個盤子里互創共贏的。
完滿是有可能的,真正的問題不在于內容,而在于時間,確切地說,在于時間周期。
只要我們把周期拉長,從容而美好、平衡且幸福的人生不一定只能幻想。沒有完美的一天,但也許有完美的一個月。
贏家總在找概率,菜鳥每盤都想贏。平衡的周期越長,格局越大,就越容易找到大的平衡。
我們這一生從橫向廣度來看,要經歷成長、探索、建立、維持、退出五大階段。從縱向來看,我們每個階段會承擔各種角色,比如子女、學生、休閑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等角色。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重心和人生任務。
一開始可能覺得小孩限制了你,其實當你把她放在你的人生盤子中,你是不是發現,她反倒會是那個成就你、豐盈你的人呢?
有生命的系統都是動態平衡,一種在持續變化中的整體系統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