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6、7、8、9
整整四個沒有假期的月份
廣大苦逼的上班族們終于要迎來
一年一度喜聞樂見的最長長長長假期
真·國慶中秋
對于那些剛放完暑假即將迎來寒假的老師學生們
給你們個眼神自己體會吧
假期的美好
不僅僅在于可以睡得黑白顛倒
24小時爐石傳說英雄聯盟王者榮耀
看新聞直播高速堵車
在朋友圈周游世界
更重要的是
可以
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
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吃睡
吃,可以說是我國傳統節日里
保留最為完整的民俗
大家最熟悉的
春節的餃子清明的湯圓端午的粽子
再加上中秋的月餅
并稱傳統特色小吃“四大天王”
但是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四大天王雖然是并稱
但出場率曝光度卻明顯不一樣
餃子和湯圓
現在已經成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
人氣自然最高
卻也互相針對
在一年中的大多數時間
他們都劃江而治
分別統治了
北方小麥主產區和南方水稻主產區
在一些特定的日子
兩位選手也會象征性地進行一些會談
比如,北方民諺就有臘月二十三
“清早圓,晌午扁,吃了不呼邪(咳嗽)又不喘”
的說法
所謂圓,就是湯圓
所謂扁,就是扁食,也叫餃子
粽子
雖然在江浙地區、云南地區
也作為早餐的一種
但畢竟只是區域性的小吃
雖然也有竹筒粽之類小股勢力
試圖向北方滲透
但畢竟勢單力薄,難成氣候
同時
由于身陷甜咸之爭難以自拔
粽子終究難以與前面兩位天王相媲美
當然,粽子并不是最慘的
因為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
月餅墊底
一年一次一次一天的出鏡率
簡直完全沒有存在感的好嗎!
且不說五仁月餅受盡外界侮辱
同樣的餡,同樣的工藝
中秋節叫月餅
平時就叫什么酥啦什么糕啦
連這些點心界的自家親戚
都要爭先恐后地跟自己劃清界限
天王做到這份上
也是沒sei了
那么問題來了
為什么月餅和其他三位天王不一樣?
問過家里的一些老人
得到的回答都是
平常誰吃那東西!
語氣里似有忌諱,又略帶嫌棄
“月餅”一詞
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
“市食點心,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
這些“市食點心”里就包括了
四色饅頭、細餡大包子,賣米薄皮春繭、生餡饅頭、
笑靨兒、金銀炙焦牡丹餅、雜色煎花饅頭
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等等幾十種
也包括月餅
不過當時的月餅不是圓的
而是菱花形
而且不是在特定的日子才吃
所以很顯然,我們現在的月餅
只是借用了這個名字而已
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
還是要先從中秋節本身來探究
中秋節源于“祭月節”
原本是在秋分這一天
所謂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后來可能因為八月十五月亮比較圓
也更加切合主題
就調整了祭祀時間
但不管怎么說
中秋節都是一個祭祀的節日
既然是祭祀,那就要有祭品
上月七夕的時候我們已經講過
太牢、少牢、特牛了
在這就不再說了
也許是為了給神靈調劑口味
同時緊扣節日主題
老祖先們覺得
祭品里應該加入一些主食后的水果點心什么的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明代的
《帝京景物略》就有記載:
“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
這時候月餅開始變成圓形
也開始接近現在意義上的“月餅”了
作為祭品的“月餅”
跟其他祭品一樣
首先肯定不能浪費
《論語·鄉黨》說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矣。
并且
“食神之后”要及時
最好當天吃
否則萬一放壞了就是“褻鬼神之余”
鬼神如果覺得你是嫌棄他
可能就要找你聊聊了
而另一方面
祭品是不能隨便吃的
更不能不分時間場合想吃就吃
月餅也是同樣的道理
實在想吃
也得換個名字
什么五仁餅五仁糕五仁酥
表示不是一樣的東西
有些同學可能會說
吃粽子不也是因為屈原個死鬼嗎?
這里需要明確一點
“紀念”和“祭祀”是兩個概念
死人畢竟也是人
那么又有同學說了
浙江有一種叫“艾餃”的食物
跟粽子的情況類似
也是為了祭奠介子推個死人
但每年只在清明節才有
怎么解釋呢?
其實
這跟制作艾餃的食材有關系
做艾餃要用
鮮嫩艾葉和米粉和勻作皮
可是除了清明時節
其他時間找不到新鮮的艾葉啊
總而言之
餃子、湯圓、粽子
好歹都是給人吃的
一定程度上
也都是為了表達美好祝愿
而月餅
壓根兒就不是給人吃的
所以過節還要不要買月餅送禮
尤其是還要不要買那些天價月餅
大家還是自己掂量吧
最后,提前祝大家假期愉快,雙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