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欲養而親不待”現象頻發
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已有40年,這意味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已進入老年行列。這部分群體的養老問題,也已經成為了一個需要關注的現實問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現在獨生子女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已經先后有11個省市出臺了獨生子女護理假制度。
—獨生子女現狀—
獨生子女政策自1978年開始在少數城市開始試點,到2016年才全國中止,催生出了整整一代成長軌跡與過往不同的人。曾經他們身上的標簽是“嬌氣”“固執”“不懂事”,但是現在,正是他們構成了現代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
現在一個三代的家庭中,六口人把最好的資源集中投入在一個子女身上,獨生子女往往在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之后,也獨自承受了更大的精神焦慮與成長壓力。成長后,也需要對父母給予更多的回報與投入。而他們的父母,往往背負著“失獨”的風險。
其實不單獨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受到影響,所有人的生活也是因為這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無論從身高、體重、還是學業成績上,獨生子女全部碾壓非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代人
獨生子女更加辛苦,更累
獨生子女背負了一家六口人的希望,背負了巨大的成才壓力。獨生子女的學習時間更長,睡覺的時間更短,娛樂的時間相應的更少。獨生子女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平均時間比非獨生子女更長,休息放松時間也比獨生子女多一倍。
獨生子女的消費水平更高
獨生子女的購買力比非獨生子女消費高出了四分之一,一位城市獨生子女的月消費是農村非獨生子女的1倍以上。
獨生子女的學歷水平更高
獨生子女政策也讓社會發展的更快,女性減少了生育的壓力之后,在自己的職業與教育上也得到了更多的空間和自由。
據研究表明,每生育一個子女,中國女性工資率就會下降約7-8%。高學歷女性受的影響更大,生育一個孩子,學歷本科畢業以上女性工資率會下降38.7%。
獨生子女的責任更加重大
獨生子女從小長大,簡直就是從一個“小皇帝”變身“大總管”的過程。獨生子女肩負著父母的養老期待。
一對成年獨生子女夫妻,需要贍養雙方家里祖輩八位老人,思維父母。如果生育二胎,還要養育兩個幼子。
往往不僅僅是物質贍養,更加迫切的是精神索求:獨生子女相比較于非獨生子女,他們與父母的來往也是更為親密,然而即便這樣,父母對此依舊不夠滿意。
獨生子女渴望被關注
相較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更加趨向于被關注,他們發起的帖子會更多,會更加的頻繁,然而,他們的網絡社交圈比較于非獨生子女,卻更小。
獨生子女擁有自己的優勢:
1、比其他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感情更加融洽,孩子的社交能力更高,適應社會生活的時間更短。
2、獨生子女沒有缺乏自信的傾向,他們更愿意與人接觸并引起他人的注意。
3、獨生子女在學習、生活、興趣愛好方面比非獨生子女有明顯的優勢。
獨生子女也免不了出現一些問題:
1、獨生子女只接受愛,不懂付出。
2、獨生子女總是出現任性的情況。
3、獨生子女缺乏責任心和義務感。
4、獨生子女購買能力大于消費標準。
5、獨生子女對家庭依賴大,自理能力差。
6、獨生子女的社會交際能力差。
歸咎原因,還是因為家長的溺愛,教育出現了失誤:
1、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孩子自理能力差、任性的根本原因,當他的所有要求被無限滿足的時候,他會認為生活并沒有約束,考慮別人也是不存在的。
2、三代六口人的關注,讓孩子以為自己才是“焦點”,永遠認為自己才是中心,人們都應該圍著他轉。
3、家長教育不得法,對錯誤的行為采取過于溫和的態度,使孩子對行為沒有正確認識。
4、由于只要一個孩子,所以父母往往更加放縱孩子的行為。
獨生子女是幸運卻又不幸運的一代
時代還沒有準備好,但他們已經長大了。
他們一覺醒來,周圍全是需要依靠他們的人,卻沒有他們可以依靠的人。
作者丨賣萌好麻麻
您的點贊和評論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