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集《奇葩說》提到這樣的場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女孩先發一條“干嘛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友沒回復,她再發一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著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怎么回事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怎么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什不回我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方一直沒回,晚上8點,女孩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不愛我了嗎?”
如果有已讀功能,這對情侶可能直接就分手了。
很多渴望被及時回復的人,希望聊天工具有已讀功能,這樣起碼能知道對方有沒有看到信息。
微信與我們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了,但你設想過如果微信真的有了已讀功能,會怎么樣嗎?
01
結婚周年紀念日,妻子早早在家準備好燭光晚餐。
老公要加班,因為客戶臨時變卦,整個團隊開會研究應對方案。
會議很緊湊,討論很激烈,手機隔三差五地振動,老公見縫插針地開手機看一眼消息,可實在不好意思去回消息,也沒有時間。
在家里的妻子,看到一條條的“已讀”,越來越按耐不住了:
“什么時候結束?”
(已讀)
“菜快涼了。”
(已讀)
“其他人不用吃飯嗎,還要開到什么時候?”
(已讀)
“你還在開會嗎?還是有別的事?”
(已讀)
“你還記不記得早上出門答應過我什么?!”
那些“已讀”就像針,扎得妻子毛骨悚然。
說好周年紀念早點回家的,怎么明明看到信息也不回復?回復幾個字的時間都沒有?難道不是在開會?有什么事情瞞著我?已讀這么久都不回復,難道是無法解釋?
隨著時間的流逝,妻子已經在內心演了一出千回百轉的獨角戲。
微信有已讀功能的話,大概很多男朋友都活不到大結局了吧。
已讀不回?憑什么?
忘記了?哼,你完全不在乎我。
在工作?“收到”兩個字很費時間嗎?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
盡管很有可能,你在糾結“已讀”的時候,你的另一半正在拼命賺錢。
02
B是個在父母面前千依百順的乖孩子,在大城市讀大學后就留下來工作。如果微信有了已讀功能,她大概會面臨這種狀況:
上班被上司訓了一頓,煩惱著無從下手的方案,好不容易熬到回家。
晚上11點, B終于可以躲在自己的房間大哭一場。
然而,哭到一半,B 的手機響了,點開看到是父母的微信:“回到家了吧?爸爸媽媽和你視頻方便嗎?
B 的心情很糟,但想到父母會看到消息“已讀”,時間這么晚了,一直不回復,他們肯定會胡亂猜測,而且不能讓父母發現自己哭過,不然會嚇到他們。
B 只好默默地努力止住眼淚,去洗了把臉,照著鏡子擠出笑臉,點開了微信視頻。
該死的“已讀”,連哭泣都要被打擾。
03
朋友間的相處也難逃厄運:
晚上十點,終于可以閑下來看更新的韓劇,在北京的朋友果果發來微信:“嗚嗚嗚,媽蛋,我和他吵架了,氣死我了,陪我聊聊吧。”
連續工作了7天,好不容易有時間放松一下,我真的超想看完一個多小時的劇才回復她。
然而想到果果會看到消息的“已讀”,我的良心就開始痛了。
我平時發給果果的信息,她幾乎都秒回。這次她這么著急我還拖一兩個小時才回復,她一定會很失望吧。她就是想現在發泄一下壞情緒,如果我都不理她,太不夠義氣了。
掙扎了一會,艱難地關閉了韓劇的窗口。
當代人的情感本來就很脆弱,友誼的小船求別翻。
04
更可怕的是,已經被工作摧毀得差不多的個人生活,因為“已讀”,這下可以徹底被毀了。
我的一個編輯?P,是一個隨時在線的工作狂。
作為一個年輕編輯,好不容易進了理想中的媒體,一直努力爭取主編的認可,所以只要是主編開口的請求,她基本都有求必應。
微信有已讀功能的話,那么P周日下午難得悠閑發呆的兩個小時,都會在收到主編的微信后直接泡湯。
“有空嗎,負責今天采訪任務的同事臨時有事,你能不能去?(已讀)”。
因為點開信息瞬間顯示的“已讀”,對?P 來說,就等于“遵命”。
從此微信秒變辦公軟件,24小時在線,隨時隨地接受任命。
05
微信不是“釘釘”這類型的辦公軟件,需要效率和反饋;更不像陌陌這種目的明確的交友工具,已讀不回或許能提高配對效率。
說到底,微信只是個輕松的聊天工具,如果增加“已讀”功能,過分透明,會給人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壓力。
發出信息的人看到“已讀”,卻遲遲沒收到回復,會感覺處于“被晾著”的狀態,甚至開始懷疑自身在對方心里的價值和存在感……
另一方面,對于收到到信息的人,“已讀”就相當于一個計時器,你無法忽略時間,越久不回,越焦慮,越愧疚,如果對方是重要的人,就更加不敢不回。
輕松地發發表情包不好嗎?為何還要徒增這種數字時代的焦慮?
關于已讀功能,李誕的微博提供了另一種方案:
“聊天軟件如果非要有‘已讀’這個破功能的話,建議索性推出‘已讀已讀’功能,就是要讓對方知道我已經看到了你‘已讀’了,然后再‘已讀已讀已讀’,兩個人也不用說啥,彼此的感情通過這個就能交流清楚。”
這樣已讀多幾個回合,被表白的人也不需要發好人卡了,備胎們也能盡早認清自己的角色。
06
開發者張小龍是這樣解釋微信沒有已讀功能的:
“我們要給人撒謊的機會,我們說人性是什么?給他撒謊的機會,說我沒有看到。你看短信不太準確,我們經常會說,你那個短信丟了,我們沒有看到。如果我們把人都像機器一樣約束起來不一定是好事。”
并不是說我們一定要撒謊,但是沒有“已讀”反饋,能讓我們在這個即時通訊發達的數字時代,有了個人空間,和選擇的余地。
根據刺猬法則,人和人之間需要一定的距離。時刻保持聯系,時刻被看穿,沒有了距離感,人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
如果此刻我希望獨處,不希望聊天,那我有選擇不聊天的權利。等我有時間、有心情的時候,我再好好回復。
而對方不知道什么時候看到信息,等我熱情地回復時,也不會傷害到我們之間的感情。這也是相互間的信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珍惜還沒有已讀功能的微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