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5000年,能在歷史中留名的人物千千萬萬,碰到同名同姓的,也不足為奇。但是歷史偶爾也會小調皮一下,弄出一些驚人的巧合,令人拍案叫絕。
有兩位同樣姓張名嫣的皇后,一位是公元前202年出生的漢惠帝劉盈皇后,另一位則是生活在明末期熹宗朱由校的原配皇后。
先說這位漢朝皇后張嫣,是魯元公主與宣平侯張敖之女,她的母親可不得了,魯元公主是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獨女兒,號稱西漢公主,其實就是當年劉邦被項羽大軍追擊跑路時,踹下馬車的那位女兒。也許是劉邦對女兒有愧,所以對她十分寵溺,在匈奴提出和親要求將大公主嫁給冒頓單于時,劉邦都舍不得,令一個宮女冒充親生閨女嫁給了冒頓。
呂后自然也是對這個獨女疼愛有加,當然也是為了鞏固勢力,借"親上加親"之名將魯元公主的女兒嫁給她弟弟漢惠帝劉盈,也就是讓外甥女嫁給了舅舅。
且不說近親結婚,對優生優育不利,就是這感情上也過不去呀。從小張嫣就是把比她大8歲的劉盈當作舅舅一般看待,說不定幼年時期還屁顛屁顛跟著他后面討糖吃呢。當十六歲的劉盈登基成為皇帝,年僅八歲的張嫣就成為舅舅漢惠帝的皇后。
漢惠帝也是無法將這個粉嫩的外甥女當妻子看待,一直不待見她,只顧給名份卻并無夫妻之實,以至于張嫣做了七年的皇后,漢惠帝駕崩之后,十五歲的張嫣就被新君廢黜皇后之位,移居偏宮,一生無無依無靠。公元前163年張嫣去世,那些侍候她的宮女們含著淚為她凈身,但宮女們驚人地發現:四十歲的皇后依舊是一個處女,對這位一生冰清玉潔的皇后產生同情憐惜之感,甚至民間還以花神尊稱,樹碑立廟,稱之為花神娘娘。
在花神張嫣出生的1800年之后明朝,河南開封府的張家,出生一個小女孩,取名張嫣。雖說不是什么官二代,但也是小康之家,父親還是個情種。張嫣生母去世后,父親沒有續弦,家中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就由長女張嫣擔任。所以這個張嫣長到十三四歲時,不僅窈窕端麗,絕世無雙,更是已飽覽群書,賢良淑德知書達理,家里照顧的井井有條,里里外外一把手,儼然將來母儀天下的料子啊。
這不到了皇家為皇帝朱由校挑選妃子的時候,經過全國上下的海選,最后入圍五千名佳麗,張嫣有幸就在其中。再經過層層考核選拔比拼,決選出冠亞季軍,最終有朱由校親自過目。他對張嫣一見鐘情,于是二月,時年十五歲(虛歲)的張嫣因選美入宮,四月即被冊立為皇后。
張嫣成為皇后,秉承了治理張家的一貫風格,因其個性剛正不阿,紀律嚴明,賞罰分明很有皇后風范,所以對當時合謀亂政的皇帝奶媽客氏與魏忠賢的閹黨集團,種種行為不恥,多次在皇帝面前義正言辭指責二人的行徑,令客氏對她恨之入恨。怎奈朱由校對張嫣感情深厚,客氏一時也無計可施。
當張嫣懷孕之后,有一天略感腰疼,令宮女找太醫來按摩舒緩,于是客氏與魏忠賢暗中耍詐,用自己的心腹替換太醫,在給張嫣按摩腰部時使壞,故意加重手中的力道,導致皇后第二天就流產,而張嫣終身再也沒有懷過孕。
張嫣作為皇后最大的功勞是在朱由校去世前,因為沒有子嗣繼位,她力薦將皇位傳給他的弟弟朱由檢,并且在朱由檢登基稱帝,粉碎客氏及閹黨集團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以至于有心術不正的后人,在野史中編排朱由檢與皇嫂張嫣間有不恥之戀,實在是不可信。正史中記載,朱由檢登基后,對皇嫂非常敬重,為張嫣上尊號曰“懿安皇后”,雖然一直住在后宮,但二人見面一年不過兩三次,只有重大宗廟事宜,和張嫣生日,朱由檢才會前往拜見恭賀,其他時間根本連面都不見,避嫌至此。
?張嫣寡居之后,被總管太監陳德潤貪慕美色,想要占便宜,她一狀告到小叔子那,朱由檢二話不說,將陳德潤貶到南京明孝陵去種菜。張嫣的結局是闖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攻陷北京城之后,《明史》中記載,張嫣在寢宮中上吊自殺身亡,殉國明節。這兩件事足以證明張嫣的一貫品行,是不可能做出茍且之事的。
處女花神張嫣皇后,她的丈夫漢惠帝劉盈,16歲登基,在位7年,駕崩時23歲。
深明大義張嫣皇后,她的丈夫明熹宗朱由校16歲登基,在位7年,駕崩時23歲。
這就是歷史的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