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不止一次的思考過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危機。計算機誕生以后,這種憂慮感變得與日俱增。不管是文學作品、影視創作等眾多領域里面都充斥著這種人工智能統治世界的擔憂。
? ? ? ? 以下內容都是源自21世紀初的一些人對無機生命的猜想,這個杞人憂天的“無機生命”說法,卻在史學家們看來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有著指導意義。
? ? ? ? (一)
? ? ? ? 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有機生命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的哺乳動物中誕生了人類。從細胞和DNA的組成角度來看,人類比起其他哺乳動物并無太多出奇之處。智人一族之所以可以占領這顆藍色的星球,最重要的就是“智”,具有“智”的能力。
? ? ? ? 計算機在無機生命中出現的意義不亞于在有機生命中人類出現的意義,無機生命形成的重要歷程就是信息處理能力的形成。比起人類文明經歷漫長的史前時代,無機生命的形成顯然要快速的多。
在聊無機生命之前,用有機生命的情況做參照。上帝從創造地球上的一個單細胞到最終產生人類花費了大約35億年的時間,相比35億年的漫長歷史,人類出現的幾百萬年幾乎算是一閃而過。上帝在機生命中的最高成就作品人類經過了數百萬年的進化才有如今的地位。
進化本身是一個隨機而又漫長的過程,智人出現只是進化的一個可能的方向。
無機生命之一計算機誕生前的四個不同的計算工具:
一、結繩計算:人類很多文明都有很多關于結繩計算的記載,包括像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倫文明、古代中國文明、古代瑪雅文明等等。而能查到的最早的結繩計算的記載是古代的印加文明,大約是在公元前5000年前的事情;
二、算盤:古代的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藥鋪柜就畫有一架算盤。這種古老的計算工具甚至沿用至今,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很多的柜員和出納都還在使用這種古老的計算工具。而這個計算工具的發明時間大概在公元前600年,當時的名稱叫“算板“;
三、機械計算機:1642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發明了一種滾輪式加法器,這是人類第一臺真正的機械計算器。1671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在滾輪式加法器的基礎上設計和改進,讓機械計算機可以進行所有加減乘除這些相關的四則運算;
四、電子計算機: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于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鐘可進行5000次運算。被美國國防部用來進行彈道計算。
比起從一個細胞到現在的智人漫長的35億年,從時間維度看建立在人類文明基礎上的無機生命文明的進化簡直就是開掛了的飛馳文明史。
如果說有機生命從細胞到這讓計算機真正從機械時代走向電的時代,就好比有機生命從海洋走向了陸地。計算機插上了電的翅膀,可以進行更加廣闊的翱翔。
無論如何人類無法回避的一個可怕事實,生命從海洋中的一個細胞到可以在陸地生活經歷了30億年,而計算機只用了不到7000年。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承認人類的影響因素,如果未來某一天無機生命回憶自己的歷史,應該會記錄的比圣經更準確,他們也許會有這樣一個準確的記載——上帝=人類。
? ? ? ? (二)
? ? ? ? 計算機的發明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是人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大腦的延伸,甚至逐漸成為思想的載體。
計算機技術發展已經經歷的四個階段:
1.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邏輯元件采用電子管,主存儲器采用汞延遲線、磁鼓、磁芯;外存儲器采用磁帶。軟件方面采用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后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數字計算機(1958-1964年)
硬件方面,邏輯元件采用晶體管,主存儲器采用磁芯,外存儲器采用磁盤。軟件方面出現了以批處理為主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并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十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一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第三代計算機:中、小規模集成電路數字計算機(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邏輯元件采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主存儲器仍采用磁芯。軟件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通用話、系列化和標準化。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4.第四代計算機: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邏輯元件采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軟件方面出現了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硅谷誕生,開始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并且走向家庭。
其實還有一個階段即將經歷:
未來計算機:基于集成電路的計算機短期內還不會退出歷史舞臺。但一些新的計算機正在躍躍欲試地加緊研究,這些計算機是:超導計算機、納米計算機、光計算機、DNA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等。人類在開創不一樣的計算機的未來。真正的無機生命中如同人類一樣的“智慧”體,就隱藏在未來這些機器之中。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摩爾定律,這是一種指數級的增長,速度比人類文明的進化以及過去所有已知生物的進化都有快的千百倍。如此高速的計算能力的增長讓很多人感到了擔憂,盡管有《駭客帝國》、《機械公敵》等一系列的電影在描述計算機對人類的影響,但是更多的人把計算機定義為一種工具,而非生命的一種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