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身邊的同事在抱怨這個孩子沒法教了,我對他的一片心意他怎么就不理解呢?觀賞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之后,讓我深深的感悟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是對身邊的報怨者恰如其分的詮釋。
? 影片小主人公伊夏——一位行為特別卻充滿奇思妙想的八歲小男孩,在他的眼中,萬事萬物似乎都存在著靈動與閃爍的光芒。可在老師們的眼中,他卻是一個帶來無窮無盡麻煩與困擾的“問題兒童”。在家里,有著一對充滿著無限期待與渴望的父母和一位出類拔萃的哥哥,而對于存在著的一切問題的“The、last、straw”未到來之前,亦或是小伊夏未曾遇到生命中的那個“影響一生的人”之前,于望子成龍的小伊夏父母來說,又怎能接受“兒子是智障兒”的所謂的“事實”呢?我想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接受孩子的殘疾。對于小伊夏父母來說,轉學至離家甚遠的寄宿學校實屬無奈之舉,然而,正如這現實一般,每個故事都有一個轉折點,而被送往寄宿學校的小伊夏似乎“成就”了這個轉折點——遇到了年輕的美術老師尼克,一位同樣特別且心中藏著相似故事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