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晶晶JessieLee
更多劇評、影評、書評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晶姐札記
醫療類的美劇數量并不多,公認質量不錯的有兩部劇,一部是已經完結的《豪斯醫生》,另一部是已經播了十四季依然堅挺的《實習醫生格蕾》。最近有一部醫療新劇《良醫》(又叫《好醫生》,豆瓣上寫的第一季一共有18集,有人告訴我22集,我也不知道一共多少集了,總之就是全季已經續訂了),由《豪斯醫生》創作班底打造,故事情節改編自韓劇。
坦白講,我一開始對這個翻拍劇的預期并不樂觀,甚至感覺這部劇應該會被砍掉。后來看到豆瓣8.7分的評價很驚訝,忍不住把已經出的4集看完了,發現這部劇的質量超出我的預期,在節奏安排、鏡頭構圖等方面值得肯定。
《良醫》和《豪斯醫生》差不多,男主角也是一個看起來不正常的醫生。男主肖恩·墨菲是一個有學者綜合癥的自閉癥患者,這個人物設定使故事情節充滿一定的戲劇性。
自閉癥是一種精神疾病,表現為交流障礙、語言障礙和理解障礙。我之前說過《非典型孤獨》這部劇(文章鏈接:每個孤獨的人都應該看看這部豆瓣8.5分的喜劇),那部劇里的男主山姆也是一個智商超群的自閉癥患者,他屬于高功能自閉癥。
學者綜合癥貌似和高功能自閉癥是兩個概念,還是有點區別的。只有10%的自閉癥患者會是學者綜合癥,男主肖恩·墨菲雖然有著認知障礙,但在多個方面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記憶超群而且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角度十分獨特,異于常人。
《非典型孤獨》里山姆只是一個高中生,他并非孤身一人,他有親人、同學和朋友,幾乎所有人都在照顧他的感受。對比之下,《良醫》中的肖恩·墨菲并沒有這么幸運,并非所有的人都理解他。他不但在童年就遭遇不幸,而且步入社會后還要面對人情冷暖,努力打破別人對他的偏見。
這部劇除了展現醫生工作生活場景的同時,也在為人處世、人際關系等方面給我們上了一課,引發了我們更深刻的思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誰又比誰高貴呢?
(溫馨提示:以下有劇透)
不想救人的自閉癥患者不是好醫生
機場的廣告牌從天而降,掉下的玻璃碎片不幸砸中了一位8歲的小男孩。
現場有一位熱心的醫生對男孩實施急救,這個時候,男主肖恩·墨菲突然站出來,指出那位醫生在急救時壓錯了位置。
類似《神探夏洛克》的表達方式,劇中男主在思考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下圖這種將字幕、動畫和場景相結合的解說,既向觀眾展現專業的醫學知識,也襯托男主肖恩·墨菲驚人的記憶力,幾乎可以一字不漏的回想起教科書中的內容。
此處我們能看到肖恩·墨菲的不正常:他不能很好的與人溝通。為了找現場手術的工具,他向機場警衛要刀,只是說有緊急醫療事故,并沒有準確表達出要救人的意圖,甚至拿刀就跑,種種奇怪的行為當然引發了警衛的誤會,好在那個男孩的母親及時趕到,解釋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最后,肖恩·墨菲用一系列簡易工具,暫時穩定了小男孩的傷勢,隨后將他送往醫院治療。
同時在圣何塞圣文德醫院,一場關于肖恩·墨菲的激烈辯論正在展開。
外科主任馬庫斯·安德魯斯在醫院董事會上極力反對錄用肖恩·墨菲,原因是一個自閉癥患者無法像正常醫生一樣跟患者溝通,一個外科醫生還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亞倫·格拉斯曼院長堅持錄用肖恩·墨菲,他認為肖恩·墨菲能夠自理,分析事情的角度異于常人,會是一位出眾的外科醫生,最重要的是消除偏見,給所有存在缺陷的人一個機會。
“如果肖恩沒有展示出我認為他能達到的水平,他會被辭退,我也會辭去我作為醫院院長的職務。”院長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前途來為肖恩擔保。
劇中穿插很多肖恩童年生活的情節,在閃回中我們發現,原來在肖恩14歲的時候,院長就見過他和他的弟弟,知曉他的過往經歷,也見證他一路的成長。
肖恩在機場救小男孩的視頻被拍下來傳到網上,YouTube視頻播放量超過20萬次,本打算不錄用肖恩的醫院董事會決定給他一次面試的機會。
你的音容笑貌是支撐我前進的動力
第一集第一個片段便是肖恩離開家,經過足球場,一個球無意間被踢到了他的腳邊,此時閃回肖恩童年的過往,同樣在這個地方,他卻被一頓亂揍,幸好他的弟弟沖了過來,他才得以擺脫眾人的毆打。
此時,肖恩友善的將球踢了回去,意味著他要走出過去的陰霾,迎來新的開始。
“我們不會再遇到這樣的事了,因為我們不回家了,我們有彼此,這就夠了。”
脾氣暴躁的父親無意中將肖恩心愛的兔子摔死,他和弟弟離家出走,與弟弟相依為命的那段時光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
身邊唯一的美好也被一場意外奪走了。當醫院董事會問他為什么會選擇當一名外科醫生時,他的回答感人肺腑:
“那天,雨的味道像冰淇淋一樣,我的兔子在我眼前去了天堂。
那天,老樓里銅水管的味道,像烤焦的食物一樣,我的弟弟,在我眼前去了天堂。
我救不了他們,很難過。他們都沒有機會長大成年了,他們本應長大成年的,他們應該有自己的孩子,并且很愛他們的孩子。
我希望幫助其他人,實現這一切。
我還想掙很多錢買一臺電視機。”
醫院董事會最終決定錄用肖恩,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世間最打動人心的就是真情實感,其實寫作也是如此。
忍不住要說一下我被主演弗萊迪·海默此處的表演打動了,自閉癥患者這個角色并不容易詮釋,稍有不慎就會把一個天才演成癡呆,但是弗萊迪·海默的表演很有靈性:肢體語言表現出了笨拙,眼神里卻不失單純。
肖恩說他想掙很多錢買一臺電視機,童年和弟弟浪跡天涯的時候他就提過這事,那個時候經濟條件不允許,買電視機是不可能了,但是暖心的弟弟還是給他準備了禮物。
當時弟弟撫摸著他的頭發,多年以后,肖恩始終保持著這個撥弄頭發的習慣。
他始終把弟弟送的那把小刀帶在身上,就好像弟弟永遠在他身邊一樣。
在手術室,肖恩拿著導管器,耳畔回響著當年弟弟對他說的那句話:
“永遠記住,你是最聰明的,你能做好任何事,我為你驕傲,肖恩。”
即使不被學校和社會所接納,肖恩的內心也是滿懷希望,因為當全世界都背叛他的時候,曾經有那么一個人站在他身后,陪他一起背叛全世界。
這份兄弟情義暖心而感人。
天才與環境的格格不入
不光是外科主任安德魯斯反對聘用肖恩,就連肖恩的頂頭上司主治醫師梅倫德斯也不贊同。
梅倫德斯:“把個人感情帶到工作中,那肯定是要壞事的。”
院長亞倫·格拉斯曼:“但正是有了感情,才讓我們做得更好。”
這是梅倫德斯和院長的一段對話,探討該不該將個人感情帶到工作中,梅倫德斯勸院長不要在肖恩身上投入太多個人情感,但是他自己并非時刻保持理性,他因為一個患者失去移植肝臟的機會徹夜難寐,他又何嘗不是在自己的患者身上傾注過多個人情感呢?
工作需要理性,但正是有了感情,才讓我們做得更好。
肖恩第一次走進手術室可謂信心滿滿,他期待能夠在這里大展拳腳。但是頂頭上司梅倫德斯卻給了肖恩當頭一棒,梅倫德斯明確告訴肖恩并不適合這里,在他的團隊里只能打雜。
然而肖恩毫不猶豫的懟了他:“你雖然優秀,但卻很自負。”
肖恩不光在手術室里和上司針鋒相對,還當著患者的面拆上司的臺。不擅長人際交往的肖恩并沒有意識到這點,還得上司主動挑明他才明白怎么回事。
同事克萊爾有意向肖恩示好,他卻說:“為什么我們第一次遇見時你對我那么兇,第二次見到時又對我那么好,現在你又想和我交朋友,哪一次是你裝出來的?”這讓克萊爾十分尷尬,幸好院長及時回來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肖恩對于病人也是如此耿直,他總是把各種最壞的情況告訴患者,沒病的人都能被他嚇出病來,更別說有病的人會是什么心情了。
上司梅倫德斯讓肖恩去做打雜的工作,單純的肖恩不懂什么叫做諷刺,更不懂什么是打雜,他很愉快的去打雜甚至期待能從打雜中學到東西。
不過,肖恩在打雜中也惹出了許多啼笑皆非的事情:為了確保病人安全出院,他認真到專門花時間等病人放屁,而且他給病人做了很多沒有必要的檢查,他把病人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全都檢查一遍。
梅倫德斯責問弗萊德護士為什么不攔著肖恩,反而讓他做了那么多沒必要的檢查,弗萊德是這樣回答的:“醫生是不會聽護士的話,他們只會在我們犯錯的時候,教訓我們。”被懟的梅倫德斯于是讓弗萊德做肖恩一天的領導。
除了肖恩的童年經歷,肖恩的成長也是本劇的一大看點,我們忍不住會好奇,這樣有交流障礙的自閉癥醫生將如何改變他人的偏見,在醫院立足?
院長可以說是肖恩的人生導師,他教了肖恩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他對肖恩說:“當你做保證的時候,你要確定別人聽懂了。”要把話說明白,病人聽不懂的話可能會讓事情更糟糕。
有些機會要主動爭取,有些場合不必謙虛,很多時候,吃虧未必是福。主動接受病人的感謝,因為那都是你應得的。
我們是否要向規則屈服?
相信很多人一開始都不喜歡外科主任安德魯斯這個角色,他在醫院董事會上就和院長唱反調,千方百計阻止聘用肖恩,其實他一直都想取代院長的位置,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他指責院長對肖恩視如己出,他自己何嘗不是任人唯親呢?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指責他人,典型的雙重標準。
醫院為了確保VIP患者的手術萬無一失,想要上雙保險:要求外科主任安德魯斯和下屬梅倫德斯合作完成這檔手術。
“你是想當頂級外科醫生的主任,還是個想當院長的主任?因為若是后者,就撿起你的自我,塞進什么碗柜里,表現得像個院長的樣子。”
安德魯斯一開始放不下作為上司的面子,拒絕了梅倫德斯的好意,但是他的醫術不如梅倫德斯,手術過程中遇到困境,為了醫院的利益,他也只能中途把梅倫德斯叫來,最終二人順利完成手術。
我們在團隊協作中,往往需要做出一定的犧牲,你需要放下你的面子、你的地位以及你的偏執。
梅倫德斯的患者查克,等了半年才有合適的移植肝臟,但是手術前他壞了規矩,女兒學業有成,為了讓女兒高興,他忍不住喝了一杯香檳酒,劑量不算多,按照推算依然有可以手術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重新申請還需要等待六個月,但是如果不做手術的話查克只能活三個月,也就是說他得不到這個肝源就必死無疑。
梅倫德斯為查克和董事會據理力爭,院長也站在梅倫德斯這邊,但是醫院最終沒能再給查克一次機會,因為如果違規被發現的話,醫院會失去在移植中心的特權,醫院擔不起這個風險,而且如果給查克機會的話,對其他遵守規則的患者不公平。
給還是不給,這真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這是理性和情感的博弈。
查克就這樣出院,回家等待他的死期。而另一邊那個VIP客戶萬納梅克悠閑的抽著雪茄,被幾人伺候著推出病房。
萬納梅克貌似也違反規定了,但是醫院依然讓外科兩位最好的醫生給他做手術。
這個萬納梅克來頭不小,他不但是房地產大亨,還能幫助醫院,給基金會減免稅款。
這是不是也屬于雙重標準呢?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雖然肖恩有著不幸的童年,但是他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愛和希望,他的單純和執著直指人心。
為了確認有腸胃病隱患孩子的安全,他不惜半夜敲門,盡管這讓他想起了曾經被拒絕的往事。
“我是個怪胎。”在一次次敲門被拒絕后,他就這樣揭開了傷疤,承認自己不是一個正常人。
他的堅持拯救了一個女孩的生命,也挽救了一個即將破碎的家庭。
第三集中,肖恩和克萊爾在爭分奪秒的將肝臟送到醫院。克萊爾終于發現了和肖恩溝通的正確方式:他不喜歡問題,和他說話只需將疑問句換成陳述句。
為了去除肝臟里的凝塊,他們還在半路上做了一場露天手術,連警察叔叔都說:“這比在我車里生孩子都厲害。”
幾經波折,好不容易送到醫院的肝臟卻被別的醫院取走,沒有用到自己患者身上,誰的心里都會不痛快,但是肖恩卻覺得這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怎么說他們也算拯救了一條生命。
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愛吧,大多數正常人都很難達到這種境界。可以說,肖恩是殘酷現實中的一抹白月光,照射人性的陰暗。
肖恩聽不懂別人對他的諷刺,那些能聽懂的正常人中,又有幾人能做到真誠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陷,只是很多人都羞于承認這點。
肖恩都能勇敢面對生活,你又有什么理由沉淪下去呢?
我的公眾號|豆瓣|知乎|微博:晶姐札記
更多文章請點擊:公眾號【晶姐札記】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