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時在看的書有好幾本,一本經濟學相關,一本西方美學史,理論性都比較強,加上自己悟性和定力都不足,看的打瞌睡。隨手拿起書架上的這本梁實秋的《雅舍遺珠》,一股清流呀,頓時不瞌睡了。
對梁實秋了解的不多,和魯迅、老舍一樣同時代的文人大家,看到他的名字還是覺得很熟悉,作品也很有保障,果然好看。
這本書是后人對他作品的集結,有小品文、詩歌還有書信,小品文最吸引我,非常耐看的短小精煉的文字,在結尾往往有一句話點醒世人,很有現實意義。
20世紀20、30年代的知識分子,時勢造英雄,絕大部分都有著非凡的社會責任感,要拯救天下黎民,阻斷亡國之路,他們的文字往往擲地有聲,從現實的角度出發,發人深省。讀他們的文字,有時會非常感動,因他們的愛國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魄力。
比如梁實秋。
同時小品文也會寫到一些他在生活上的瑣事,然后由這些瑣事引申出的一些內涵,讀起來也都很有意思。
他說到在美國逛舊書店。心里是非常享受的,但是對生理的考驗很多,費心費力,幸運的話能低價得到一套非常珍貴的書,有時懸而未決痛失好書,作者的表述非常真誠。想想現在,這樣的事情實在是距離自己非常遙遠,還有幾個人會為了一本書而頭疼呢,大多數人是為了上漲的房價吧;
作者說到冬天過得不大舒適了過于寒冷,引用英國這家的一段話,大意是自己處于非常溫暖舒適的環境下,冬天過得也非常愉快,總結起來就是“自己躲在一個極安逸的所在,賞識極端自然界的美”。那種情形形容我當天看書的情景也是非常恰當的。夏日炎炎,我在26度舒適的空調房里,窩在沙發里,看一本好書,窗外刺眼灼熱的陽光都與我無關,非常享受這樣的時光,作者一句話就把當時的情景描述出來了。人處于優渥的環境,還能夠理解他人的苦難,這也是成為偉人的條件之一吧。
還有其他的小品文,表現出當時社會的一些弊病,現在社會也并不完美,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真的幸福很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