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完彭彭的《激活本源學習力》公開課,覺得干貨滿滿,在實際育兒生活中很受用。
公開課中講了三個故事,通過不同的故事來聯系和開發跟孩子的互動,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來啟蒙和培養孩子的學習力。下面的幾段話先摘錄下來,某個大咖說的,覺得很對:
無論是你,還是老師, 不能呵護孩子一生
無論是課外班,還是商學院,不能教導孩子一生
只有孩子自己的學習力須從幼時培養,而終使其受益一生
對于起跑線,不是教育機構,不是老師,而是父母的教育,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去互動來激發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興趣,能夠被興致勃勃的引導。父母是啟蒙輔學,是引導而不是教導,是教練而不是教師,所以就允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1、通過高頻字在生活中的運用可以引導孩子識字。
2、要去玩的時候可以拿筆一起記錄下來參與討論方案,分析對比。激發孩子的分析思考探索能力。適當時候可以用形象而生動的圖畫字母。
3、動待花開,只有父母自己先努力起來,行動起來,一點點的引導,就會看到花開的那天。
4、在孩子面前不要害怕犯錯,甚至要去試錯,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
在回答的幾個問題中,感覺有幾個跟我家情況都很相似,經常問到孩子這是什么的時候,他都會說“不知道”,其實我個人覺得他有時候確實是不知道,但是有時候其實是知道而不說而已,正如彭彭課中所說孩子先是把自己保護起來。對于這種情況如何繼續引導,確實方法很好,可以先故意說錯,然后來讓孩子來糾錯,還不忘要給予大大的肯定“哦,你好厲害!”,讓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放下心里的包袱,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也是會讀錯說錯的,犯錯并不可怕,爸爸媽媽不要成為探照燈,覺得爸爸媽媽萬能,讓孩子感覺什么都會,那樣孩子就會成為陰影里的人。
對于學習英語,彭彭認為聽說先行,英語繪本因是對非母語的我們來說會有點低效能,先學習高頻詞和基本句型,再搭建橋梁。
其實學習并不是某些家長認為的很痛苦的事情,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事情,這是把個人的想法和感知強加到孩子身上,或許某些孩子特別喜歡讀書繪畫等等,其實他們并不覺得是很枯燥的事,有自己的學習力,就會覺得是快樂的事。父母的輔學不是要向學校那樣死板的一二三四跟讀帶讀,我們可以在平時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在不知不覺使孩子習得。慢慢激發和發掘,變通。讓孩子從中享受到自由與快樂!
孩子很多的行為和習慣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父母而形成的,所以育兒先育己,育人先育心,讀最有能量的書,交最有能量的朋友。激活本源學習力第一步:讀古詩, 把古詩貼家里再自己學習并大聲朗讀,通過“磨耳朵”的方法,孩子從中慢慢學會讀后再故意讀錯,孩子從中糾正后給予肯定鼓勵,建立自信心!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