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找工作的歷程,讓我悔不當初
今天一早,打開朋友圈,基本上都是在祝福他人六一兒童節快樂,祝福自己兒童節快樂,祝福自己的孩子兒童節快樂。而我,什么也沒有。
這幾天,我一直都在思考我的工作的意義是什么,我為什么要工作,現在的工作是否已經達到理論它的作用。
其實得到現在的這份工作是非常簡單也是非常不簡單的,因為它一開始并不是我的選擇,而是我來到這邊的這個地方,我在嘗試了找遍周圍所有的工作的時候,都沒有合適我做的。而我的標準是:有足夠的工資,工作時長不能是兩班倒,不能太閑,也不能太忙。
而我本身具有的東西: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沒有985,也沒有211的學歷,會用電腦,一些基本的文檔操作,其實別的也只是會一點點,沒有相應的工作經驗。總結下來,我自己也不是一個很好的人,所以我很清楚我自己是不可能拿到那種很高薪資的工作的。
那么在生活二字面前,我應該要腳踏實地地干活,慢慢的成長自我。
所以在與面試官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只是問了他一句話“你到底要不要我”,后來果不其然,只是簡單的問了我一些基本情況就安排我工作了,給我安排工作的時候,換了3個說法,具體的我竟已經忘記了。
匆忙的面答,匆忙的入職,我幾乎是什么也不知道,就被安排了。我這個人,現在回過頭來看我自己,實在是太魯莽了。真的是種什么因,接什么果。
工作過程中,更讓我堅信了我自己的選擇大概率是錯的。
在入職以后,我頭一個星期是跟著別人學的,很快,一個星期我就基本全部掌握了。但是我很快就發現我的工作確實很輕松,但是掙的只是加班費。只有加的班足夠多,才能與別人的底薪相持平,甚至還不抵人家的底薪。我開始失望。
也還好,也只是有點失望而已,真正讓我絕望的是,我看到工資條的時候,交完社保,上13天班,基本每天12小時,1700多。真真正正絕望了好嗎?!人家比我多上3天左右,拿3000多。我真的不想說什么了,恨自己這20多年沒有好好養一項技能,沒有一技之長,更沒有很高的學歷和很棒的能力。
是我自己的錯。
復盤自己的工作
其實按道理來說,這份工作已經滿足了我的要求。因為一開始我對工作的要求是求生存,看表面,這個工作是給了我生活的機會了的,起碼在一個新的地方,這份工作讓我吃飽有地住,還能有錢進賬。
那為什么我在后來會不滿足,是因為我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而我想要達到那樣的層面,想要得到“平等”的待遇,盡管我大部分時間不是很看好我自己,但是有時候,我也是覺得我自己還是可以的。起碼跟同齡的工作的人相比,我更愿意付出。我愿意為了得到更多的報酬而出售我的勞力。
其實在這個點上,我把我的想法寫出來以后,我好像發現我錯了,勞力是分為體力和腦力的,如果我只是付出體力勞動,那勢必我的工資不會與付出成正比,只有當我為公司付出更多腦力勞動,創造出更多價值的時候才能得到更多的報酬。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體力勞動者。物以稀為貴,這是用屁股都能想明白的道理。
好像發現了新的機遇
由于本職工作的原因,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并參與這家公司和別的部門的業務工作,我發現他們的工作其實也是跟我一樣,大家都只是一課螺絲釘。那好吧,那就先做螺絲釘嘛。
直到今天,有個經驗比較多的班班跟我說,你要不要來我這個部門工作,我看你挺合適的。另外一個領導也說“哇,你怎么什么都會呀,要不把你調到這個部門好了”
我有點驚喜,因為好像我的付出被看見了。
接下來,那我就好好想想我要不要換吧。
工作還是很重要的,今天一直都在忙,也在難受,因為在他們稱贊我之前,我已經有了離職的打算了的。
六一兒童節,我沒有陪我的兒童過兒童節,我的兒童也沒有在兒童節這天得到我的陪伴。這個兒童節是不完美的,也不是我的。我已經失去這個兒童節了,迎接我的是屬于成年人的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