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遲子建老師的筆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簡單而純粹。未被現代文明裹挾之前,鄂溫克牧民們過著原始的群居生活,當青春的荷爾蒙開始激蕩,當年輕的獵手化身為行走的多巴胺,癡情男們就紛紛從小說中飛跑而出。
第一組?
No.1:伊萬
伊萬無疑是女人心中的第一情圣。
伊萬路上偶遇被販賣的娜杰什卡,保護欲噴薄而出。他在傾其所有交換娜杰什卡都不夠的情況下,只好展現自己打鐵雙手的神力抱得美人歸。伊萬是娜杰什卡的救贖,但他從沒有在娜杰什卡面前高高在上自以為了不起。相反,他仍然傾盡全力給娜杰什卡滿滿的愛,伊萬無條件的愛娜杰什卡,哪怕所有人都認為杰蘭特不是伊萬的親生孩子,哪怕老父親為之氣死,伊萬也堅定的選擇站在娜杰什卡一邊。作為俄羅斯女人,娜杰什卡根本不了解鄂溫克牧民的風俗民情,也干不了鄂溫克女人們能干的活,但一切的一切伊萬都選擇了包容。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伊萬給了娜杰什卡足夠的尊重。當娜杰什卡因為懼怕日本人的暴行而選擇帶著孩子逃跑了,這對伊萬是極為沉重的打擊,但無論是當時還是后來伊萬成為抗日聯軍小分隊的成員,伊萬都沒有再去尋找她,因為伊萬知道“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在伊萬心目當中,無論娜杰什卡做過什么,娜杰什卡都是他伊萬永遠的唯一的妻,杰蘭特和娜拉都是他的兒女。伊萬的一生歷經坎坷,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要求土葬,頭朝著額爾古納河的方向,也就是娜杰什卡逃跑的方向,墳前豎一個十字架,娜杰什卡信奉耶穌教,遇到事情總是在胸前畫十字。
No.2:小達西
小達西在杰芙琳娜要跳火堆自殺為金得殉情的瞬間長大。老達西盼了一輩子的“奧木列”,這個愿望在他死后得以實現。小達西是在祖輩和父輩的殷殷期盼中出生的,說他是瑪利亞的眼珠子也不為過。可就這樣一個眾人眼中還沒長大的孩子,卻有著天生的悲憫。憐憫產生了愛,他像一個威武的勇士一樣向剛剛成為寡婦的杰芙琳娜求婚。達西踐行了自己的承諾,母親的阻撓,族人的挖苦,達西統統不放在心上,瘦弱的他勇敢的為杰芙琳娜撐起了一片天。在如何處理婆媳矛盾方面,小達西為男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他舍不得妻子,但又不能忤逆母親,所以他選擇自殘的方法逼母親罷手。小達西對杰芙琳娜的愛贏得了杰芙琳娜的回報,在小達西因殘自卑乃至自殺后,杰芙琳娜深深的理解并包容小達西,最后吃下毒蘑菇為達西殉了情。
No.3:羅林斯基
人們為了紀念羅林斯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條河。
小說中寫到好幾個早夭的孩子,他們都是可愛的天使,列娜就是其中的一個天使。小說沒有直接寫列娜多漂亮多可愛,但寫到了列娜的純真善良,因為擔心尼都薩滿會跳神弄死父親林克,所以列娜一夜沒睡,她要看著尼都薩滿不讓他跳神。第二天他們遷徙,列娜太累了,她摔下馴鹿凍死在了路上。上天已經召回過一次列娜,但那次是小馴鹿代替她去了,這一次誰也沒能再挽留住列娜的腳步。列娜消失了,羅林斯基的心也跟著死了。羅林斯基是好心的俄國安達,小列娜就是他心頭的一束光,他時刻關注著列娜的成長,卻遺憾沒能等到她長大成人。作為商人,羅林斯基不再賣女人用品,也不愿再出現在列娜的族人面前勾起無限的傷心,甚至因心思混亂導致意外身亡。羅林斯基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大興安嶺密林深處一曲凄美的歌。
第二組
No.4:魯尼
大山的男孩子長大了,和他父親一樣的敢作敢當,魯尼對當時只有十三四歲的妮浩一見鐘情。魯尼是如何花三天時間就說服岳父阿來克喜氣洋洋把妮浩嫁給他的呢?當然不光是花言巧語,一定更多的是真誠和勇敢。婚后的魯尼是妮浩的保護者和支持者,他永遠站在妻子一邊。他耐心的等待他的小妻子長成大人,他心疼妻子作為薩滿被神的意志控制時的痛苦,他尊重妻子作為薩滿救人作出的決定,盡管那樣的決定讓人心驚膽戰。他怕妻子渴了累了,端著一碗水長久的等候在妻子身旁。魯尼是優秀的獵人,是氏族的族長,是妮浩一生的港灣。
No.5:林克
林克有達瑪拉。額爾古納河右岸美好的愛情從林克和達瑪拉開始。(之前當然有,但小說里沒說。)
林克和他的哥哥尼都薩滿同時喜歡上了最愛跳舞的達瑪拉,獵人的競技方式首選射箭,林克在眾目睽睽之下贏得了達瑪拉,并用他一輩子的寵愛呵護達瑪拉直到他生命的盡頭。凡是達瑪拉讓做的事情,林克只會說“是”,比如達瑪拉讓林克帶女兒一起去打獵。林克用行動證明,越是優秀的男人越尊重女人。
No.6:哈謝
哈謝有瑪利亞。哈謝出場不多,但即使在有限的文字里,哈謝也算得上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人。
哈謝和瑪利亞多年沒有孩子,哈謝的父親心心念念盼著孫子,哈謝費盡心思抓了一只鷹 轉移了父親的注意力,讓瑪麗亞少受委屈。瑪利亞因為不滿意小達西娶杰芙琳娜,所以和兒子兒媳多年不睦,哈謝夾在中間也很為難。瑪利亞和伊芙琳因為杰芙琳娜嫁給小達西,雙方結怨已久,瑪利亞去世了,哈謝也同樣對伊芙琳表現出敵意。哈謝七十歲時骨折但不愿接受救治:“我要把骨頭扔在山里,瑪利亞的骨頭在山里啊!”
No.7:拉吉達/瓦羅加
小說主人公“我”有一段獨白:“我在拉吉達懷中的時候,感覺自己是一縷穿行在山谷間的風;而在瓦羅加懷里,我感覺自己就是一條暢游在春水中的魚。如果說拉吉達是一棵挺拔的大樹的話,瓦羅加就是大樹上溫暖的鳥巢。他們都是我的愛。”
因為愛,拉吉達毫不猶豫的“嫁”到了“我”的氏族,經常不顧獵人的忌諱帶著“我”一起打獵。拉吉達還擔起了族長的重任 ,用把烏力楞大家庭分化成幾個小家庭的方法來協調氏族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到東大營受訓也時時惦記著山上的女人們,最后累死在尋找馴鹿的路上。
瓦羅加是部落的酋長,“我”臉上的憂傷、疲憊、溫柔、堅忍的神色一下子俘虜了瓦羅加的心。瓦羅加深愛著亡妻,二十年后被“我”吸引,他把余生的溫情全都給了“我”。瓦羅加:“我不愿意看到跟我在一起的女人流淚。”瓦羅加拒絕接受激流鄉鄉長的職務,因為他是“我”的酋長,他要陪著“我”。
拉吉達和瓦羅加各有各的優秀,他們都是真正的鄂溫克好男兒。
第三組
No.8:尼都薩滿
尼都薩滿擁有天賦神權。但在成為薩滿之前,他也是一個普通的充滿愛情幻想的青年獵人,他喜歡達瑪拉。可是,他射偏了他的婚姻之箭,命運之神趁機給他改了另一條路,讓他“嫁”給了神。
林克死于雷火,達瑪拉成為孀婦。尼都薩滿感受到了命運之神的猶疑,他的眼睛開始追逐達瑪拉的背影,他的雙手開始為達瑪拉編制新的嫁衣。可是可是啊,時過境遷,歲月的風霜已經讓往昔的箭銹跡斑斑,即使“神”也無法找準靶心了。氏族的傳統不允許哥哥娶亡弟的妻子!
尼都薩滿親自主持了達瑪拉的葬禮,而后迅速的消瘦、枯萎,希望曾經來過、錯過,更大的希望又來了、又永遠的錯過……
愛是那鏡花水月,遠遠的能看到,一碰就碎了。
No.9:金得
唉,可憐的金得!小說中原生家庭最差的男孩子。
他并非父母愛的結晶,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他的父母會選擇不要他出生。窒息的空氣里,小小的他無處可逃。
他愛妮浩,魯尼也愛妮浩。金得怎么可能競爭過魯尼呢?他甚至連手都沒來得及抬就徹底輸了。從此妮浩成了金得的白月光,成了他心頭的朱砂痣,成為無可替代的唯一。
在母親的逼迫下,金得娶了杰芙琳娜,婚禮一結束就自掛了老枯枝。金得活得太累了,他想歇歇了。
No.10:坤德
坤德癡情嗎?或許有一點但不多。坤德有限的一點情給了他心中的蒙古姑娘。因為心念蒙古姑娘,所以他一輩子與伊芙琳不睦,但他又沒有勇氣決絕的拋開一切去尋常他的蒙古姑娘。伊芙琳說的一點沒錯,坤德其實是個懦夫,是個膽小鬼,他那點本領也就用在對付伊芙琳身上了。一生都是窩窩囊囊,瑟瑟縮縮的。
坤德臨死之前要回他自己的氏族,算是選擇了逃離吧。
以上僅是一家之言,八卦一下,哈哈。
? ? ? ? ? ? 2024年5月12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