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開始考慮產品的問題,今天把網紅產品經理純銀的簡書大致翻了一遍,對產品的看法又加深了一點。
這一篇只說對純銀的印象。
印象一:產品人+用心
我還在招客戶端工程師,今天去一個技術社區發招聘啟事。注冊以后,先不急著發,先看招聘版面人家怎么寫招聘貼,看了五六貼,總結優點和風格,再按此格式改寫自己的招聘貼,盡量融入這個社區的氛圍。
發完之后,過了幾個小時,回去看點擊數。覺得不太高,又找其他幾篇同時間段發的招聘貼看點擊數,分析我的有沒有差錯,差在哪里。明天再找人問問付費推廣的事情,能不能付費置個頂啥的。
以上這些,根本不值一提,只是很基本,很初級的用心做事而已。
印象二:驕傲+有追求
“每個月都要有交代”對我的牽制極大,而“剛正面”并不是每個月都能有想法出成績的,有時候需要積累與沉淀,或是等待水滴石穿的靈感。每個月都讓我焦慮地給出交代,沒幾下,動作就變形了,偏離了正確的軌道。
這不是攜程的問題,這是天底下所有大公司的問題。
下了個決心,明年一定要回到自由的創業狀態,不再被大公司包養。做不到,就去過心心念念的間隔年。我這種野生動物是關不住的。我做不了大公司期待的大事業,只想在自己的興趣領域內,做一些自己深愛,也有許多人和我一樣深愛的,有個性有創新的產品。對蟬游記我已經厭倦了,產品模型也老化了,我還能做出比它更好得多的~~~
印象三:厭惡社交
微信剛推出朋友圈的時候,我冷眼旁觀,不以為然。覺得用戶的焦點都在對話上面,不可能作Push提醒的朋友動態得不到及時反饋,Po主很容易失去分享熱情。
這簡直是我產品算命生涯中最大的黑點。
事后反省,為什么會犯如此愚蠢的錯誤呢?原因很簡單,我性情孤僻,對于依托于關系的社交極為冷漠。直到今天,我也不用朋友圈,遑論QQ空間與人人。熟人之間熱情的生活分享,作為個體用戶的我覺得無聊透頂——這使得我對社交產品全無預見性,只能通過觀察既有用戶行為,去做事后的總結判斷。
印象四:寫作能力強
但是寫文章,我的手很穩。一段話寫出來,看一眼,改兩下,就這樣了。我能很快知道文字修飾到什么程度就是我想要的效果,不多幾行,也不減幾行,我滿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