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偶然讀到朱長春《秘書工作的“小”與“大”》一文,深以為然,并有所啟。基層工作與秘書工作有共處亦有不同,基層工作看似千頭萬緒,實則內蘊規律;看似繁雜瑣碎,實則內有乾坤;基層干部作為支撐黨和國家事業的基石,該如何正確把握基層工作中的“小”與“大”呢?
小角色要敢挑大擔子。雷鋒日記里曾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坐守你生活的崗位。”基層干部就是那一滴水、一縷光、一枚釘,角色雖“小”,卻肩負大使命,基層干部既要有奔赴大海的志向,亦要有能驅黑暗的勇氣,更要有敢挑重梁的擔當。在日常工作中,基層干部既不能妄自尊大,一味地在群眾面前擺譜、做官樣文章,要放下所謂身段、架子,當彎下腰、沉下心,做到“身入”和“心入”為人民群眾解決難題。亦不能妄自菲薄,認為自己人微言輕、一味自嘲,要始終確立在位就要有作為的思想,在基層這個大舞臺上,要敢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敢做“主角C位”,真正為新時代基層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事情能練就大本領。都說“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干著“穿針引線”活,串連著大事小情、五花八門、方方面面,不僅事多情雜、且權小責重,因而小視不得。或許在許多人看來,基層干部每天處理的都是群眾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對于群眾來說卻是事關自身天大的事,所以馬虎不得。基層干部要不斷修煉群眾工作方法,既要練就能講大道理、帶著“土味兒”的好牙口,又要練就能走村入戶、上炕下地的鐵腳板,更要揣著一顆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真心。老實說。群眾最講實惠,干部干得好不好,是否真心為群眾做事,最終的評判標準都得看群眾的口碑好不好,基層干部就是要在這些群眾的雞毛蒜皮小事中積累起口碑,在調解矛盾糾紛中拉近干群距離,在為民辦實事中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小舞臺當要有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做得更大。基層干部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只會偏囿一隅,庸碌一生。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對基層干部而言,即便身處在最基層,更要樹立大局意識、全局意識,更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工作。坐擁云起處,心容大江流。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每名基層干部都要在服務新時代的大局中找準政治定位和職責定位,把小我融進大我,把“我的夢”融進“我們的中國夢”,始終做到心有忠誠、行有方向、肩有擔當,邁開步子、擼起袖子、甩開膀子,以把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和勇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答卷中書寫出新的精彩篇章。(堆龍德慶區羊達街道辦事處 陳鑫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