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一段好的感情或者人際關系,從來都是強者對強者的欣賞,而非弱者對弱者的同情。
(一)
“老婆,我想去辭職去創業。你有什么意見?”
“我覺得你現在的工作挺好的啊。干嘛要去創業受那份罪啊。反正我不是太同意。”
但是最后他還是選擇了辭職創業。這位先生就是我調研的一家企業的總經理——周先生。我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會在調研過程接觸到一些企業家。這位周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先生原先是在外企工作,每一年的年薪也是不錯的。至少與大多數相比是這樣的。每一天的工作太多就是處理公司的郵件。畢竟是外企,郵件交往很頻繁,每一天大約300封郵件。早九晚五的工作就這樣從畢業一直做了十六年。然而現在的周先生每一天早上去公司,還會拉一單順風車,作為自己每一天的午餐費。這樣的生活是他之前不曾有過的。另外她的妻子也在一個殷實的家庭,用周先生的話說“要比自己好太多了”。自己當時能到外企工作,妻子也是幫了很大的忙。現在老婆就對他創業卻有不小的意見。
“我的一些同學,現在也都有自己的成就。但是這些成就并不是靠他自己取得的,而是靠他們的老婆。我們在一起的同學聚會的時候,還會說起這樣的事情。他們說自己現在的生活感覺很壓抑,大多數都是抱怨,自己老婆不高興了,‘要不是當初有我,你能有現在?’自己卻不敢有什么意見。”因此,周先生還一度建議我,如果以后結婚一定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然而現實中的矛盾就是如果女人要抓住一個男人的心,最好找一個配不上自己的男人;如果男人要抓住一個女人的心,最好找一個肯服從自己的女人。
(二)
昨天有幸聽到楠姨講她曾經在杭州的故事。
“曾經在杭州,我認識了一個男生。他對我很好,但是對自己卻很苛刻。”
“比如說。”
“有一次,我們去杭州西湖邊的一個餐廳。那里環境不錯的,還可以看書,餓了還可以叫上一份簡餐。簡餐相比其他地方還是貴了不少。他就說自己不餓,自己就要的很少。然后給我要很多。我吃不掉了,他就再幫我把剩下的吃掉。他一個男生怎么可能覺得不餓呢?這讓我感覺很有壓力。”
“這樣他有什么原因嗎?”
“其實他家父母還在山村,家庭條件并不優越。雖然在杭州做編程,工資可以不少,但是他每個月還是會給家里面寄錢。自己也準備在杭州買房子。我想這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無可厚非。但是沒有必要這樣對待自己喜歡的人吧。如果有什么難處,大可講出來。這樣苛刻自己的話,兩個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最后放棄這段交往,并不是因為他家里條件不好,而是我覺得‘三觀’不太合適。”
當一份感情里面滿是焦慮,那你就是再找虐。何必用自己夢想綁架自己愛的人。
······
在我爸媽的那個年代,還流行著媒妁之言。爸媽兩人各自也都是在兩個相聚不到十公里的小村子里。當時的姥姥家并看不上黑黑瘦瘦的父親,說他就像是一個竹竿,走路褲腿都晃蕩(形容人瘦弱)。可我奶奶卻說,我們家老二(我爸排行老二)還有好幾家等著要相親呢。言外之意很明確,不要瞧不上,我們家的孩子不差什么。最后一來二去兩個人在村口打谷場的麥秸垛見面之后還是結婚了。因此在我的眼里面,父母的婚姻并不存在太多的愛情,可能當時考慮更多的是“門當戶對”還有怎么創造以后的我。他們兩口子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生活一天天變得充盈起來,日子也就是這么一天天過來了。不得不說,他們那個年代結婚的人,“結婚早離婚少”,然而現在卻是“結婚晚離婚趕”。
門當戶對——“當”的是物質,“對”的是三觀。
中國人的婚姻可以說是最務實的婚姻。婚姻在中國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積累資源的方式。中國的“大男大女”,這似乎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實用主義哲學。在相親時代,與愛不愛相比,能不能通過兩個家庭的結合達到某種理想的生活水平似乎才更加重要。我們爸媽經常說他們不容易,讓我們早點成家立業,找個好人家,他們就不用那么操心了。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現今時代的青春卻擁有肉眼可見的艱難。時代讓正青春的人們必須早一點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車子與職場上的游刃有余。可這樣的成功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難,像新的三座大山,壓得青春年華喘不過氣來,甚至連愛情都成了難題。
婚姻似乎在不經意間也成為了自然流動和上升渠道之一。
中國古代“門當戶對”只有一個含義,就是男婚女嫁時兩家人家財富地位相當。古人說的“門當戶對”當然有其合理性。畢竟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在一個家族一代一代沿襲或演化下來的,即便周圍的環境有變化也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兩個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習慣,對現實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才會有共同的快樂,才會保持更長久的彼此欣賞,也才會讓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門當戶對”不僅不是婚姻的壁壘,反倒成了婚姻美滿的一種保險。
如果下嫁(娶),也不是不可以。
雖然也不能說“門當戶對”的婚姻就是美滿的,但“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一定不是美滿的。千萬別把這樣的結婚看成是好事。結婚不論是對男人而言,還是對女人來說,都是一份自愿的責任,有了承擔責任的決心,才能談婚姻。人,一旦離過一次婚,再尋找幸福的難度就更大了。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失敗的家庭。
其他文章,歡迎閱讀:
【簡書交友】ACE小飛:一個熱愛生活的白日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