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不再抱持希望。
絕望本身就是種感受,跟著絕望的,還有一大堆感受:失望、挫敗、無助、悲傷、憤怒、孤獨…
在這些情緒里深陷,是痛苦的,痛徹心扉。
絕望,通常是在一段時間的嘗試、努力和堅持后,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受打擊,然后感到絕望,想就此放棄。
我們體會過大大小小的絕望,有的時候是對事,有的時候是對別人,有的時候是對自己,有的時候是對整個世界…
絕望時我們看不到陽光,感受不到希望。似乎只有放棄一條路可以走。
在醫(yī)院陪床幾天后,我特別想喝咖啡。那期間雖不曾體驗過半點絕望,卻突然間明白了,《肖申克的救贖》里面,為什么肖申克冒著那么大的危險讓音樂從擴音器中播放出去,讓獄友們聽到音樂在空中回響;為什么肖申克給獄警做稅表后,兌換的是讓幾個獄友能在做完苦力后在陽光下喝一瓶啤酒。咖啡那時對于我,是沒有意外常規(guī)的生活;音樂和啤酒,對于他們,是喚醒自由生活的久遠記憶和走向未來的希望,得以重新體驗作為人的平等和尊嚴。當我們絕望時,我們緊盯著我們沒有得到或失去的。這時,我們需要將時間拉長,將世界放大。看到我們擁有的,咬牙向前走,即使沒有柳暗花明,也會在攀爬之后看到新的發(fā)生和新的可能性。
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提到,他身陷納粹集中營多年,在一段時間后能看出哪些人就要死了。那些抽完身上最后一根煙,無論獄管怎么打罵都不起床的人,會因為各種原因死掉,他們在心里已經(jīng)放棄了活的意念。維克多·弗蘭克爾在他最絕望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他活下去的意義,他想象著,有一天他活著走出集中營,重新回到大學的講臺上,他要向他的學生們講述集中營中發(fā)生的事情。正是這樣的信念幫助他活著走出了集中營,并讓那幅畫面成為現(xiàn)實。劫后重生,有時,自己是唯一的拯救者。在黑暗中尋見一顆星,哪怕只有閃爍的微光,也能夠指明一段路的方向。“尋找的,就尋見。”
一個朋友曾跟我講述她的故事,她說,曾經(jīng)有一刻,她重病中的身體在發(fā)作著,媽媽在精神困擾中癲狂著,她甚至無力做任何動作發(fā)出任何聲音。這時,突然間,世界在眼前化作寧靜,她如同一片落葉在風中飄搖墜落,但有一股清風如一雙溫暖的手臂緩緩的托住她,緩緩的托住,她覺得無比寧靜,感受著那股無以名狀的巨大力量的護佑,從此有了更多的相信。
絕望,有時是個轉機。讓我們不再徒勞無功的期待,讓我們在停頓中轉向。給自己時間,體驗絕望,生發(fā)出智慧、堅強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