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14
地點:世博生態城 云嶺鄰里
? ? ? 再次回顧這次課,很多的點與曾經學過的內容逐漸連接起來。信息密度非常大,內容非常的立體和多面。備忘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4個小組回顧上節課課后討論的內容,以及張老師的回應和指導部分;第二部分是本次課程的內容。阿拉伯數字的點是我提煉的印象點和關鍵詞。“T”后面的內容是課程內容的引用;“@”后面的內容是我的個人思考與對接。
? ? ? 一、上次課印象點回顧:
1.日常話語的低信息密度,是線性的;思維的加入形成了網狀結構
? ? ? ? 在日常敘事中,心理詞典是一種不啟動和不打開的狀態。只有思考的還是網狀的。
? ? ? ? @:當你的語言能級已經超越日常話語的時候,你很難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那個可以跟你的語言能級匹配,或者說很難在日常語言的語境下,去談你的思考。不要悵然所失,持續追加這種語言的能級。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在分享中與平臺的小伙伴對話,在日記中與自己對話。持續追加有品質的交互性,才是現階段你需要的。
2.情感型的人會特別想要同頻共振。
? ? ? ? 在閱讀中去遇見那些有深刻見地的靈魂吧!這才是一種高品質的同頻共振。
3.線性類比思維和網狀類比思維
? ? ? T:只有思考才會是網狀的,會由一個點向外不斷散發
? ? ? ? @:線性類比思維是單通道的、非黑即白的,欲望在兩個端點之間的滑動。網狀的類比思維,講究的是接口和連接,是系統的、整體的視角。
4.95后孩子與95前出生的人之間的差別
@:95前的人,被格式化太多,人格更僵化。交流中信息密度相對較低。普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95后的孩子,他們與世界鏈接的方式更多,被壓抑和扭曲的東西更少。他們的開放度更高,僵化的東西更少。
5.AA制例子,引出的:青少年價值判斷背后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
(1)有的孩子迷茫,因為他們沒有看見世界。
(2)有的孩子看到了世界,但是定位系統處于巨大的負荷當中,導航失效。
? ? ? ? “導航失效”的背后,其實就是孩子曾經作為根基的信念,發生了模糊,“曾經我以為的,竟然不是我以為的了”。這給時空的擴增帶來了可能性,是一個極好的窗口期。在這個窗口期,他可能打開對世界的全新認知,也可能更加的固化、回避并加入幻想;也有可能兩者兼有,比如在精神母體當中進行新一輪的代償。
? ? ? T:“但是早期暴露要看你所獲得的支撐系統的資源怎么樣,一方面是父母,另一方面是專業資源。”
? ? ? ? ? T:為什么會出現導航失效,就是因為社會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都發生劇增,你今天所處在的時代,你會發現父母的知識體系非旦不能支撐你,反而對你產生巨大的阻抑,會讓家庭徹底發生巨大斷裂。但凡孩子在咨詢中對父母評分達到75分以上,這個咨詢的成功率劇增,一下從百分之六十的成功率,增加到百分之八十,只要這個孩子對父母評價在75分以上,意味著他們跟孩子沒有發生斷裂,只是跟父母產生無效交流,家庭動力學失聯。
? ? ? ? ? @ :AA制曾經是一種費用平分的方式,但是當我們享受的商品不平均的時候。費用平分還公平嗎?對AA制付款方式更精細的區分,看到孩子對于價值判斷方法與價值本身差距的質疑和探索。
? ? ? ? ? T:“導航失效,關于AA制,這種善于動腦筋的孩子,在進行價值判斷,什么是AA制?AA制必須要一比一嗎?當他沒有享受到五五開另一半充分的資源的時候,以前的人是被灌輸的,學習方式是被輸入,不要知其所以然,只要知其然就可以了。現在信息通道全部打開了,意味著善于思考的孩子開始獲得足夠的時空,去思考你們認為的和我認為的是不是一致。”
? ? ? ? 6.共混系統
? ? ? ? ? “共”——很多元素組成的結構式
? ? ? ? ? “混”——各元素之間非常復雜的關系
? ? ? ? ? “共混系統”的核心,混合導致他們的單一因子,單一元素的特質在消散掉在,這也是我們人類意一直在爭取的,就是個體化水平。
? ? ? ? @ :當我們處于人類社會這個及其復雜的共混系統當中時,你是在這種關系中被淹沒、個性消失?還是爭取個體化水平的提升,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精神?
? ? ? T:“康德和黑格爾的理論一直在講個體化與群體意志之間這場力的角逐和博弈、爭斗。很多人只是孤芳自賞、閉門造車的要去追求、追群,他把這個東西回避掉了——共混系統,他們不知道在這場權力意志的角逐和較量中完成你自身主體姿態的建構,個體化是個艱難的過程。你不完成對共混系統最重要的認知,你就是孤芳自賞,閉門造車,因為你看不到世界,你就只沉醉在你嬰兒式的欲望中。”
? ? ? T:共混系統強調組成因子的特性,但是千萬不要孤立的看,共混系統組成因子的特性一定要跟共混的其他因子發生非常復雜的邏輯關系,這就是共混系統最難研究的點,涉及混沌理論的很多東西,涉及很多數學模型。
7.復雜系統
? ? ? T:復雜系統,仍然從字面理解,復雜系統的核心就是講這個系統的屬性是非線性的,是由非常復雜的邏輯關系構建形成的超級系統,這個系統下面復雜的子系統,下面還有子系統,最終層層疊疊的落腳到因子上面去,這個復雜系統就是專項研究系統下面系統和系統的關系,系統和子系統的關系更為復雜,更為龐雜。
? ? 8.現在孩子經常碰到的兩個系統——情感系統和學業系統。
? ? ? ? 學業系統拼的就是基本功扎實不扎實,思路開不開,你在刷題的時候,你的思維密度,你如果只是為了完成這個題,你的思考密度急劇降低,但是如果你發現這個是什么類型的題,有幾種變形,他刷題就會上癮,他開始進行分類,這樣的孩子不一定學習成績很拔尖,但是一定具備非凡的創造力,后面能夠走的更遠,他在研究分類與分類之間的復雜關系。
? ? ? @:當孩子把學習當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時,他的觸角是關閉的。只能見子打子,感受不到系統性看問題的樂趣。其次,穩定的生活節奏和心理節奏,能夠幫助孩子把心安定下來。投入到作業中。為孩子的專注力和解決問題提供一個穩定的場域。
? ? 9.平臺推動你進入激發態:
? ? ? 看到序——萃取序——找到激發端口——進入激發態
? ? (1)關于“序”
? ? ? T:這個序有多難,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有一個結構動力學,這個結構動力學產生動力效能,能夠結構式我們就叫他序。從人格結構中去發現它的序,只有序是這個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他會產生效能,會產生體驗感,會產生美感。如果序只是一個狀態,如果形成序流束——漂亮,我們一直講心流涌動、心靈涌現,持續的推力。
? ? ? ? 我們把序萃取出來,形成序流速,從人格動力學角度上說,你的序流束能夠讓你進行多線程、高帶寬人格效能的多項輸出。可以讓我們更深的看到,剛剛特別提到萃取序,你怎么萃取序,看你的興奮感,從興奮客體、興奮感開始看,從興奮感的時空看,興奮感的時空就是時間的連續性和持續性、空間的擴展性和延展性。從這個角度看序,時空感越好,就可以有效的去塑造序流速。
10.親子交流問答:
LYH問:怎么樣跟孩子更好的連接,交流習慣怎么樣發生改變,怎么讓大家更舒適?
T答:交流習慣,父母的交流習慣都是經驗化的,經驗會涉及固化、局限性、更強調舒適性,舒適性損耗最小,我們在跟孩子交流中,你發現,舒適不是核心,不引入舒適這個東西,我們引入的是在跟孩子聯結中,怎么樣推進不斷的聯結,因為這個提出很大挑戰,父母能不能跳脫出你的經驗化,經驗化涉及到結構性智障,任何結構都有結構性本身的運轉缺陷。我們不是增加舒適感,更強調如何創建聯結,為什么要創建聯結?意味著聯結需要你突破你的經驗性,突破你的經驗化去達成兩個主體的聯結性,只有聯結才會升級,不連接沒有升級,我們都各自在經驗中,聯結就是涉及升級,系統升級。導航失效,再翻譯一下,是你的導航系統已經老化了,需要升級。我們在做很多心智演算上都用到類似計算機語言的體系。
@:這個點在教師身上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點。教師在與學生和幼兒溝通過程中。經驗自動化模式,導致溝通常常是無效的,更多是教師發出指令,學生服從指令。長此以往帶給孩子的更多是一種溝通不暢帶來的淤堵。進而引發偏科、厭學。
11.親子溝通失效背后看——內在語法生成系統
@ :上次課,我們專門講到了心理詞典、內在語法生成系統和心理語法。
T:父母后面不得行,這個內在語法生成系統已經不啟動, 活性很低,只依靠內在的慣性,只需要那點概念,這個對孩子來說不夠心智導航系統的升級,孩子保證要持續升級。很多東西講得不到該有的回應,只會得到父母的勸導、評估、勸阻,得不到響應,人本能就從那個聯結撤出來,在那個聯結獲得的資源遠遠達不到他那個心智的需要。打開你的心理詞典,心理詞典是有時限,0-18歲就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基礎教育階段,這個點上,我們看到,在這個階段你沒有獨立思考的突出性。
@:父母的經驗固化、低活性低損耗運行,與孩子需要持續升級之間的碰撞與摩擦。
12.有趣的分數現象
T:前20一定要拼,把所有經歷放在避免出錯。那些考148的,根本不可能在現場思考的,全部是經驗直覺自動化,必須在短的時間達到幾乎不犯錯,全部通過經驗直覺,要花多少努力,才能把經驗直覺自動化。這就會導致他們內在語法生成系統會出狀況。中國科學院辦的天才般,他們最終人生的歸屬是什么樣,他們都是有很強的功能,但是沒有創造性,沒有創意,作為頂級工程師、技術人員是ok的,只能打功能。
13.時空感與時空觀
時空很重要,時空讓我們的序流速持續保持高度活性,不再是標準化格式,成為他自己生命圓融的狀態。會有創造性、有承載力,有很多開拓性和開創性,但是要忍受失敗、挫折,但是這種孩子會越戰越強,回到我們今天要講的,我們不擴增,根本看不到——心理符號。
@: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擴展性。這個點讓我再次體會在平臺上耳熟能詳的“時空感”,浮現在腦海的是關于歷史縱深度、生命進程感以及網狀系統與四通八達的連接的可能性。
二、課程內容
1. 電影《Her》中的AI薩曼莎
T:AI是如何高效的整理從兩千封海量的郵件,中分類處理,并且在整理中完成一本書籍的出版,這讓我們看到了什么?在愛情里,我們看到的是鮮活的生命,那種隨時隨地的交互性,我們的精神活性在這樣的交互性中創造著,占有著,旋轉著,詩歌與詩意是多么美妙,而這樣的美妙激發出來的離散組合性持續的表征著精神活性又激發著精神活性,直到燃燒殆盡,歸于寧靜或者醞釀著又一個巨浪,而這是AI離散性組合中的最重要的精神活性,程序是基因復制的底層表達,而精神活性讓我們看到了程序的帶寬,這其中神性或許是最重要的表征。
@ :張老師舉例愛情中的兩個人在精神交互中的創造、占有、交互、詩意等等經由離散組合系統,創造出豐富、多維交互與空間。
2.心智帶寬——就取決于你的心理詞典力裝了什么樣的詞匯。
T:我們一談話就知道你心智的帶寬,心智帶寬就取決于你的心理詞典力裝了什么樣的詞匯。這些東西增加你更高層面思考的張力和能級,你永遠不知道序流速、萃取序,這個世間美好的東西,你不可能思考天體物理學、和人內在精神世界的連接性。沒有這樣的開放世界,你看到孩子更多是用經驗進行類比,經驗化類比思維會害死人的。
@:心智發展早期少經驗固化的階段多看世界,對世界保持一種敬畏和開放性,看到人的局限性、看到在與世界、他人、自己的交互中的相互影響力。
3.再講類比思維
(1)類比思維:人比人是底層邏輯,涉及到人的自我識別和自我定位。
(2)類比思維的能級在于信息密度和心智帶寬。就看你的認知止步于哪一層,必須要演算,成本代價必須要核算。
@:你的類比思維是線性的日常性的低信息密度?還是網狀的高信息密度的類比?前者是僵化的、關閉的,后者是動態的、流變的、創造性的、交互與連接的。
4.概念叢
(1)概念叢就是表征著底層邏輯的能級。
(2)經驗化所導致的固化和結構性智障就是關閉邏輯關系,讓你的心理詞典只局限在日常敘事當中。
信息密度、心智帶寬,都是語言能級中高能級的詞匯,如果你的語言能級中沒有這些詞匯,你無法思考,你不可能進入到那個概念叢里的相關內容當中去,概念都是敲門磚,經由概念門,進入到概念叢里面去。
反常識——破除經驗常識的關閉性
5.經驗性的慣性之所以關閉,就是終止思考,進行自動化默認。
例舉:當下的青少年心理輔導與治療,與書本上的差距。
T:很多常規問題都要去想、去做,我們經常講,把系統問題和事情,尤其是我們治療工作中,跟孩子交流中:先講講你現在的麻煩,直接切入問題,直接基于發展性輔導的能級開展工作。沒有咨詢書上的試探著,慢慢的。后現代的心理治療沒有刻板的框框條條的東西。
孩子們很興奮、很帶勁,但是也很迷茫,我都不知道我的麻煩是什么,很好,就已經告訴你,你的導航失效,我來引導你,看看你的麻煩在哪里。如果是學生:你現在在學習能力的體驗是什么樣的?如果孩子還不能很好對焦——你學習的節律、效能、成績,就可以一層層不斷往下面浸透。
@:時代在變,孩子身上的問題常常就折射出了時代的問題。而孩子的開放性、少壓抑和空間感,已經不再是曾經的樣子。所以治療中互動的接口也需要隨之調整。
6.關于閱讀
T:必須你要有敏感性,單詞如何被組合成一個個短語,你不去看how to,只是做基本知識的輸入,你讀一百本,只是安慰自己,都是停留在敘事層面。這樣的書都是帶著探索精神的,帶著思考的,信息密度是很高的,你只是知識停留在敘事層面,一定要激發思考型的閱讀,思考性的閱讀就是將他組合成一個個短語,跟上堂課的連接在一起:離散組合系統。所有的單詞對于你來說都是離散的,沒有意義和價值,但是經由你把它組合成一個個短語,就變成系統性知識,只要形成系統性知識,就形成了演化的可能。只有系統、沒有結構我們無法推進演化。
@:敘事性閱讀,你只是在讀懂對方說了什么詞語和句子,大概了解講了一件什么事。但是這遠遠不夠,帶著思考和探索精神的閱讀,你在完成自己與作者的交互,自己與固有經驗和觀點的再聯結。這樣的聯結能夠促進你看到世界的多樣性與經驗的局限性。
T:程序是基因復制的底層邏輯,我們這個時代對大家更高的要求,就是在海量信息中如何將序萃取出來。所以我對我孩子的要求絕對不能去看抖音快手,不能在海量大量的信息中,我更喜歡他深度閱讀,這是最重要的塑造期,有了深度閱讀的能力,未來看大量的信息,都會迅速的萃取成序流束。科普的核心就是讓大家獲得安慰性。這種安慰性要讓她持續有上升通道,不提供一個躍遷態的通道,很快就固化在那個雞湯的安慰狀態當中了。今天的激發還要看我們能不能后續的努力推進到躍遷態里面去,最完美的是完成同分異構體。
7.有油罐車爆炸事件和原子彈爆炸來談——離散狀態下序的萃取
T:原子彈為什么那么威力,一爆燃,就是急劇將離散空氣形成短時間的萃取序,形成序流束,在短時間進行高爆燃的爆發。沒有能量是因為他不進入激發態,所以要進行組合,一樣要進行激發態,激活他的狀態。
@:有的時候,我總是覺得自己的能量還不夠承擔得了。但是轉念一想,不是還有調動和激發嗎?“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可以試試!
8.經驗值——信息密度
T:心理符號是我們識別系統當中的素材,我要通過交流中進行你的整個心理符號,你的內在語法生成系統,你的經驗值,你的經驗值就是10%,你提供的信息密度、有價值的信息就是百分之十,但是你提供的信息只要進入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那就有意思了,你提供的信息密度足夠讓我們對一些問題直接面對,如果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我們不面對問題,我們追加敘事,你搞不懂問題在哪里,你的信息密度太低。特別強調心理符號,它是我們自身的,屬于我們每個人的。就像我跟那個孩子講的,關于AA制,關于賣淫算不算犯法,非常酷,同性戀真的是有生物性和社會性兩種區別嗎?我很樂意跟你講。我們看到的都是設定。心理符號的核心看我們的性格在這個方向表征出的性格能級和性格類型。只有能級才能讓我們評估聯結的品質、帶寬和有效性。
(1)經驗值是50%、60%,我們直接面對一些問題
(2)經驗值是10%,我們不面對問題,我們追加敘事
@:這個點實在是太微妙了。尤其是在心理輔導和治療中。面對兩種活性和信息密度的來訪者,咨詢師進行不同層面的牽引。一種是直面問題、一種是追加敘事。充滿著對于生命多樣性的尊重。
9.日常敘事&萃取序
T:AI進入到功能化輸出,把幾千封信通過超級程序整理成一本書,把它結構化和體系化。把序萃取出來了,人工智能就在底層邏輯上工作,就用底層邏輯海量信息的序萃取出來。萃取序,心理符號那么多,我的治療成功率那么高,我就是通過心理符號把他的序萃取出來。薩曼莎做的就是我初始訪談中經常做的事情,對方提供很多信息,我就萃取序了,他在跟我講什么東西,他看重什么東西,什么東西是他的暗區,什么是他的興奮點。我在拼接他的心智地圖。初始訪談就是最重要的頭腦風暴,我要在,那一場就要把他連接起來,心智地圖要拼接出來,都有序,大家一定要注意序的重要性。
10.激發態——躍遷態——構型的轉變
T:這部電影(《Her》)很重要,他(男主)沒有形成躍遷,只被激發和激活,這就是當下這個時代為什么有那么多雞血,讓很多人成為韭菜,你只是成為腎上腺的代謝產物給使用了,他用的就是理論物理學的激發態和激活性,但是不進一步,不進入躍遷態,越過第三級進入第二級,完成構型的轉變,你必須要完成構型的轉變,就不會發生電影的問題了。
11.精神活性和身體活性進行貫通與交互
@:身體調動與精神的調動。這是這節課我印象比較深的點。也是回來就開始啟動“我的生活日志”的觀察記錄。從身體的調動(運動記錄)到精神塑形(向深度閱讀靠近、撰寫備忘)提升自己的信息密度,降低日常話敘事的拖拽和損耗。
12.政治學就是人類創建組織管理體系,更好的將人的群體效能提升到更高層面的制度建設。
13.設定
T:如果我們要柏拉圖化,我們就用柏拉圖的核心理念直接植入,比如我要將你的這段話康德化,我就將你這句話里所有編碼康德化,用康德的概念。我們看那么多文章,無不都是被別人某種化,要看到這個化,這個就是設定,看不到這個設定,就是人云亦云,因為你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東西,都是道聽途說的東西。那個不代表你內在語法的生成性,只代表別人內在語法的生成性,而你只是在里面被哄惑。要通過模塊化看到,我們今天大量的閱讀都是無效閱讀,無論你讀多少都是基于敘事,不基于內在語法的生成,我們在敘事中聽不到你的氣息,感受不到你的思考,感受不到你思維力所產生的美感。你在那個設定,我就用一個薩曼莎,你頓時感受到被響應,我只是用那種方式告訴你,你渴望被響應,你需要這種響應,但是僅僅是你的一種渴望,如果永遠停留在渴望上,你發現,你將會變成一個巨嬰。這個設定是我要,這里折射出來的是一種更固化的需要的滿足,不進行生發性的擴增。
@:這段話實在是太精彩,是的,當你閱讀的時候,不是急于進入內容,而是首先進行一個基礎性的定位。這段文字產生于哪個時代?哪位作者?這位作者的基礎觀點是什么?這個時代還有哪些主要觀點? 時空觀和坐標定位非常重要。
14.生發性的擴增將我們推向對設定的識別
生發性的擴增將我們推向對設定的識別,經由設定的識別讓我們看到底層模塊化的運行,這個模塊性的運行趨于關閉你的內在語法生成性——內在語法生成性一旦關閉,概念就關閉了,關閉的越日常,你就越沉迷在日常的敘事當中。
15.短語結構語法
T:一臺字串機只懂得從前到后地逐字拼湊句子,但短語結構語法卻使得單詞之間的樹狀關聯反映出心語中各個觀念之間的相互關系。很多人看不到節點,看不到這個節點生發出來的分支。共混系統講因子的特性和因子之間非常復雜的關系,而復雜系統講系統與系統之間復雜的連接性。大家高度重視,短語結構語法太關鍵了。我的工作都是聽人講話,他們在我面前講話,深度談話,上一個講完這一套,下一個講的是另外一套,你就必須完全進行超級轉頻,重新定焦,你就發現他們使用心理語法的帶寬不一樣。你的轉頻引發和帶動的也是別人的轉頻。
短語結構語法是我們內在生成語法的底層框架,因為他涉及到你對單詞的敏感性,對單詞的敏感性就是對敘事和事件的敏感性,敏感性越弱,感受力越弱,帶寬越窄。
@:詞句的使用能級,能看出你對于概念的敏感性。表達其實是很多人都困擾的問題。常常會有詞不表意的困擾,與我來說提升自己的表達精準度、提升語言能級是一個需要逐漸由內而外、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空擴增、開放性、內在調動與對焦和聚焦。
16.一個特定的語句可以表達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功能性、美感
T:父母經常就是在功能層面上要求孩子,孩子那個美感的意思持續得不到響應,他會很煩躁......
@:我常常能在很多話語中被其破壞性、攻擊性所震驚。想到了張老師說的“生命的優雅”實在是太彌足珍貴。
T:功能化的核心就是講心智運算,就是你心智運算的能力。美學短語,這個層面我們一定要看到他情感的活性,這就是美學的基礎。孩子需要美學短語,因為他本身就具備,所以我會融合繪畫。一個人要共情,這是客套話,情哪里來的,怎么共,這都是更深層次的底層邏輯,如果你沒有這些心理符號持續追加你的心理活性的激發,你就做不到這個東西。任何一個心理學工作早期全部都是工程學的東西。發乎聲、表于言的語鏈——這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工程學的問題。
功能化——講心智運算
美學短語——看情感的活性
@:語言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一句話能夠點燃一個人,也能夠毀了一個人。在青少年的養育中,心智運算與美感同樣重要。在我看來還是落到親子互動中的:空間感、開放性、交互性。
17. 對單詞的敏感性、感受力活性、功能與美學的雙螺旋
我們通過對單詞的敏感性去發現我們感受力的活性,而正是經由感受力,我們將推升語言升級的躍升。單詞敏感性越高,抽象的變量就越高,因為可以進行單詞的無限組合,形成超級短語結構。在對話體系中,我們將依靠高語言能級進行雙螺旋聯結,一個螺旋是功能化,另一個是審美和美學,我們最終將看到語言能級是一個工程學的問題,我們將由工程學引發一場深遠的精神活性的構建和擴增。
這就是語言機制這一章節最核心的語鏈,千萬不要忽略美學,只有美學才會同頻共振,功能是基礎形狀和基礎支架。這樣子經由語言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最為具體的聯結端口。先把概念了解清楚,概念不清楚你直接獨立思考進行解釋也是非常棒的。
? ? ? ? 這節課的實在太精彩、信息密度太大!當你一次次進入到課程筆記中時,你會有一種從松散的“村民”格式帶入到四通八達的高速網絡格式的心潮澎湃當然也會有些許眩暈感。太宏大、太精微,擔心吃不下、消化不了。得調動起身心,加入到尋寶、挖寶的行列中來。就從一個一個點上去連接、生發,直到它們最終連接成一個網狀的、系統的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