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什么呢,文言文《指南錄后序》,是誰寫的應該都知道,現在只是想說一個讀的時候的想法,兩個字:可笑至極。啊No,這是四個字。
好吧,我要一本正經的胡說了,為什么覺得指南錄后序可笑呢,中間有一段作者用了整整一段文字說自己多少次歷經死亡的威脅,差點掛掉,原文如下:
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詆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屢當死;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幾自剄死;經北艦十余里,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真州逐之城門外,幾彷徨死;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竟使遇哨,無不死;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夜趨高郵,迷失道,幾陷死;質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十騎,幾無所逃死;至高郵,制府檄下,幾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亂尸中,舟與哨相后先,幾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無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幾以不納死;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上學時讀到這里,我只想送給文天祥老爺子一句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死亡不是你想死,想死就能死。
現在我站在上帝視角上去看,什么迷路,敵兵,乘船……所有的這些要死不死的事情,都是文天祥老爺子自己想出來的吧,雖然我承認有些情況異常危險,尤其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萬分危急,文天祥擔負著扶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既倒的重任,內憂外患無依無靠的時候,可以說舉目無親,四面楚歌,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是,但是,但是依然是那句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不讓你歷經絕望,不讓你心如死灰,怎么會給你一個痛快?
So,哪有這么多你想象的那么困難和危險,如果是真的危險,會直接讓你掛掉,來個痛快的了斷。我們看過無數的文學影視作品中的人,半條命都沒了,依舊活的好好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你壓根就死不了,瞎操心。
所以,我想說,有些時候故意渲染的一些令自己站在比較高尚的位置上,并不是那么的令別人信服。講道理,這些十分的可笑。
還是向文天祥致敬,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已經做了一切能做到的一切了,已經做了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切了。看看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和《正氣歌》,真心覺得只有一身正氣的人,才會讓人覺得一切又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