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某一天的上午十點,我路過公司前臺,行色匆匆地拿著材料準備去找領導簽字,不料被前臺的姑娘叫住。
“這是你幾個小伙伴的明信片,你幫忙給帶去吧?!?/p>
我伸手接過來看了看,一共三張,這才想起來是一位去廈門鼓浪嶼游玩的同事寄來的。他在廈門的時候發朋友圈說,想要明信片的留言,于是我就看到了一群姑娘嘰嘰喳喳的留言。我向來沒有寄明信片也沒有要明信片的習慣,有時候到旅游景點看到有精美的明信片也會買一套自己留著收藏,說來也是小氣得很,很少與別人分享。有時候覺得一套明信片本是完完整整的,少了哪一張總覺得不完美,不愿意刻意去破壞。要是索性把一套全部寄出去倒是省心,只是我總想著明信片要寄給知心好友吧,哪又有那么多知心好友可以寄完一整套明信片呢。既然如此,還不如就那么原封不動地把一套簇新的明信片當面送人,也不用寄,也不用寫什么話,干干凈凈,也省得郵寄的路上沾滿了各種污漬。
許多文藝青年到了一個地方總有寄明信片的習慣,與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旅途的風景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尤其在社交媒體這么發達的現在,顯得有點特別又有點溫暖。雖然多費一點事,但畢竟是自己用心挑選、書寫、郵寄的,總比在朋友圈發一張馬爾代夫度假的照片,收獲一堆點贊要強得多。朋友圈雖然能讓更多的人分享你的樂趣,但這種分享的趣味卻很淡,別人點贊之后還不是急急忙忙向下翻,去尋找下一個可以點贊的內容。如果是收到明信片呢,收到的人就會仔仔細細閱讀每一個文字,欣賞美麗的圖案,并且還能收獲一份感動。這種感情的交流是點對點的,接收者是確定的,而不是點對面的,沒有特定的接收者。
先鋒書店頤和路店剛開業不久的時候,我和幾個朋友相約在那里見面。我早到了半個小時,正不知做什么好的時候看到門口有許多明信片,寫好的明信片可以在店中直接郵寄,于是尋思著給一位久未聯系的好友寄一張明信片吧。我特意挑選了其中有南京各種標志性建筑物手繪圖案的一張,拿起筆來工工整整地寫上“路途雖遠,有緣再見”幾個字。也不用太多矯情的話,言語太多反倒落了俗套,我想只此幾個字對方便能體會到遠方好友的心意,這也就足夠了。
今天打開抽屜,猛然間看到一張明信片,是代為轉交的三張中的一張,另外兩張我拿到的當天就給各自的主人送去了。這剩下的一張的主人和我不在一層樓辦公,當時我手頭正有事走不開,打電話給它的主人來取,湊巧它的主人那天也是太忙不得閑工夫,所以這可憐的最后一張就被耽擱下,放在那里直到現在,漸漸在我們兩個人的記憶中淡忘。
當初它用幾天的時間穿越千山萬水從鼓浪嶼來到南京的這幢樓,誰曾想最后只有幾層樓的距離卻耗費了足足兩個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