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文藝青年進入最科學的生物醫藥領域,從一開始慒槽無知什么都不懂,看到手術片子都要蒙上眼睛,到后來每天接收大量的生物和醫學知識,本著嚴謹的態度,將所有浮夸堆砌的詞匯全部剔去,只保留最嚴謹科學的部分,這個過程,我花了9個月時間。
在過去的9個月里,我采訪了數十位臨床癌癥醫生,接觸了一大批科學家,也接觸了一群真正的癌癥患者。今天坐下來,仔細的回想這些日子,對于生死的認識,對于什么是實現自我和拯救生命,放佛又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和以往印象中醫生的冷漠形象不同,我采訪過的幾乎所有醫生,都是隨和嚴謹的。記得采訪一位廣東一線的淋巴瘤主治醫生,他反復在采訪中強調,首先我是一個醫生,一個為病人治病的醫生,然后才是專家。還有一次,因為拍攝一個兒童腫瘤的公益視頻,我和新疆的主治醫生溝通,他在電話那邊說,這是一件有益的事,你需要我做什么,盡管開口說。
臨床醫生的辛苦超過想象。有一回,我們在深圳開會,邀請廣州的一個乳腺癌主治醫生,前一晚,她還在手術臺上,下一刻,換下白大袍直接從廣州趕到深圳,參加我們的會議。會上聊起科研的發展,那個主治醫生說,她看過1200份注釋報告,每一份都認真看過。救死扶傷,是醫生最崇高的使命和責任。
生死之間,沒有小事。能夠盡力挽救的生命,絕不放棄。
我采訪過一個2歲半的兒童腫瘤患者,當時我們聯系了各方機構,給孩子申請免費靶向藥入組的機會。遺憾的是,那個小孩還沒等到入組成功就離開了人世。噩耗傳來時候,孩子的主治醫生,我的CEO,同事,所有人都哭了。那些說人間不值得的那些人們,他們應該先去走一趟醫院,去看看那些為了生存在掙扎和努力的人們,再說這句話。
有一回,寫了一篇稿子,拿給CEO看,里面有一段是他負責的一個病例,在那個病例里,患者被發現 了一種基因的突變。他指著那段話說,那是我在美國時候的一個病人,36歲,2個孩子的父親,我印象特別深。那個患者后來接受了我們的治療建議方案,服用了一種靶向藥,病情得到緩解。
類似的故事很多很多,因為是腫瘤,每一個都是讓人絕望和無助到哭,每一個又都讓人看到生命的珍貴,活著的可貴。
我的CEO是哈佛博士,曾在美國最著名的精準醫療公司工作,原本應是衣食無憂,卻毅然決然回國創業,將最新的精準醫療技術帶回中國,讓中國的腫瘤患者獲益。一個人獲得幾個人的尊重是相對容易的,可獲得全公司300多人和行業內的一致尊重,那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而這個獨特的人格,就是低調嚴謹做科學,心懷偉大理想。
追求精神世界的人很多,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人也很多。而想要真正幫助他人,造福祖國,心懷大愛的人,在中國,并不多見。
我曾經采訪CEO ,問他最值得驕傲的事情是什么。CEO回答,最驕傲的,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