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借著春節的契機,和好多一年半載沒見到的親戚長輩都見了面。七嘴八舌,有的勸我趁著年輕多出去走走,有的讓我下班有空去健健身,當然還有長輩一直在說錢博士不去看望他們,甚是想念……
當然,最終都被錢博士一句“最近挺忙的,沒時間啊”終結了對話。
說真的,確實是很忙,不止我忙,全中國的人都很忙。
2017年,除去工作和睡覺,中國人每天的平均休閑時間為2.27小時,較三年前調查時(2.55小時)有所減少,在整體上中國人比三年前又忙了一些。
那么,大家努力工作是為了什么呢?部分受訪者選擇了“老有所養”和“贍養父母”。老齡化社會來臨,未雨綢繆,為自己和父母的養老做好準備,已然成為努力工作的目標之一。
在調查結果中,“滿足基本生活需求”(39.04%)、“自我實現”(38.65%)也是排名比較靠前的選項。
在所有參與調查的人中,超過五成將“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作為自己努力工作奮斗的目標。這也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期望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說白了就是,思想境界已經夠了,只需要為提高品質而努力賺錢就是了。
“賺更多的錢”,恐怕世界上沒有幾個成年人不把這點當做新年愿望吧,為了想要追求到這個“更高品質的生活”,你有沒有這樣過:深夜里發一條很頹喪的朋友圈,再趕在明天早上大家醒來之前刪掉,那個痛苦、無助、焦慮、迷茫的你就像是被天亮之后的鬧鐘吵醒了,強打起精神,起床面對。當欲望推著人們馬不停蹄的奔跑,越想擺脫焦慮,就會越焦慮,這世界的變化太快太無常,沒有人能夠預知下一步會發生什么。
未知,才是人們最大的恐懼。
于是,在這條“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路上,有人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哭不出聲,笑不出來,連自己的正常生活都難以維持,如此追求得來生活品質真的夠高嗎?
你每天悶頭拼命工作,完成項目,做計劃,做設計,而忘記抬頭看看自己忙碌的大方向到底對不對;你回家加班加點加班,忘記吃飯,睡不著,醒不來,而忽略依然要崩潰的神經和即將被拖垮的身體;你業余時間充滿了兼職工作,東奔西跑,顧左邊,顧右邊,而耽誤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和作息……這樣的事情可能歸到個人身上一說還有一大把。
你只是想有更好的生活,享受更加優厚的物質資源,錢只是實現你更好生活夢想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并非最終的目的——你最初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更好的生活。全力以赴的耗盡自己的精力,搞亂精神,拖垮身體。很多時候,忙不一定意味著價值更高,付出的更多不代表一定能獲得更豐碩的果實,我們還是應該理性的去思考,從哪里下手才更正確。
倘若你現在的工作并不十分耗費你的精神,甚至基本沒有難度,那么可以考慮增加一到兩項兼職工作,充實自己的事業占比,同時儲備自己的工作財富。
但如果你現在工作已經令人覺得比較累,甚至是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那么再增加其他價值工作只會適得其反,真正需要做的是盡量尋求一種長期的、安全的、方便的資金增值方式,以錢生錢,在合理的區間內獲取到額外的收益。
比如很多年輕的白領們選擇錢上錢也是這個道理:就他們本身而言,工作對于他們已經是非常累的事情,無暇再拿出精力去做兼職或者從事其他需要耗費很多精力的理財方式,錢上錢作為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這種安全、便捷、易操作的理財模式正合適。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期限的投資標的,投資成功后就無需再花其他心思了。
其實你會發現,賺錢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你啊,不該因為想獲得更好的生活而肆意耗費自己的生命,你的生命里不應該只有被工作綁架壓榨這一件事情,你應該做的是在保證現有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找到可以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