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是不完美的,這大概是對于人類的生命屬性而言,很難認清的一件事。因為如果愿意承認這一點,面對人生很多苦難和遺憾,大概人們就變會變得坦然很多。
我們帶著完美主義的自以為是,先入為主的認為,生命就是一件完美的華袍,就像小時候帶著童話般的理想主義認定未來一定是我所想要的樣子一般篤定和自信。
這樣的思維路徑設定當然沒有錯,因為這就是希望的價值意義所在。可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發現,人生有時候好像充滿了隨機性和偶然性,就像摩托車突然會滑胎,人的愿望在希望中會流產一般,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變成了某種關鍵變量,人生的齒輪有時候會因某些意外的闖入,造成相當的遺憾和悔恨,難以轉動。
而如此引發人思辨的是,這種意外的降臨,到底是未知人生中本就是會存在的某種常態,還是人類過于自設完美的屬性而認定這只是一種偶然?當然,可能宗教和哲學會予以不同的解釋,因為不語的時間,任由我們賦予其色彩和意義。
但是,只要走過30歲,到40歲之后,你就會發現,童話開始一點點被侵蝕,有些生而為人所擁有的不可控因素就慢慢露出端倪,即便你是那么認真的去經營生命,就比如,突然車禍意外死亡、猝不及防的病癥、離婚家庭破裂、事業失敗身負巨款、至愛的伴侶變了心,親人病老離世,這些你看似不會發生的事情,就那么赤裸裸的到來。
就像摩西曾說過,人生中的苦難,總是綿綿不絕,由始至終,以一種滲入骨髓的方式與人的生命共生著,當然這個苦難也許是大大小小的痛苦,細細碎碎的煩惱。
可能也許你終其一生幸運得少有經歷,但也有人被突降的冰雹式苦難擊打得無處躲藏,就像那部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童年母親早逝,父親在他青年時被火車撞死,房子被拆遷的公司故意縱火燒掉,而后終于遇到自己一生所愛的人,卻在旅游時出車禍,孩子流產,妻子下肢癱瘓,等不好容易能開始正常生活,妻子又得癌癥去世。
這些苦難一點點滲透在歐維59年的生命光景中,似乎苦難的劑量已經嚴重超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變成一個脾氣古怪、刻板固執的“地獄惡鄰”,而如此,當他心灰意冷,一次次自殺未遂時,卻在與鄰居相處中獲得心靈的寧靜,最終祥和的死去。
02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是一名飛行員,常年在茫茫天空中孤獨飛行的他,發現人類只是生存在一個大部分是山、沙、鹽堿地和海洋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上面只是像瓦礫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的夾縫中滋長。他認為,人生歸根結底不是上帝賜予的一件禮物,而是人人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那么,面對這個生的問題中所會遇見的苦難、挫敗和遺憾以及無奈,我們該如何更積極去面對?因為快樂是人性中很本能的享受。
存在主義說,人被拋入這個世界,就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人只有在實施自己的意圖時,才能表明自己的存在。而這個選擇,將銜接一個又一個的行動,組成你的未來。這一個個行動就決定你獲得的人生價值和面臨的風險。
這種風險可能像會像日本作家山本文緒說寫的《藍或者令一種藍》一樣,我們在失敗或者不幸福時,總會不由自主的絮絮叨叨的埋怨,因為沒有選擇另一個選擇、另一個人或者另一條道路。
這就是從因果論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總是懷疑另一些選擇可能更好,你明明擁有自由選擇的能力,但你的選擇卻導致了你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在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中直接啪啪啪告訴你, 當你突然獲得超脫了時間三維空間的限制,而獲得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你可以選擇過程,但你無法選擇終點,你的痛苦便是,你明知有那樣的未來,但你依然無法避免。
如此說來,生命中并沒有任何無意義的事,你所經歷的必定是你要經歷的,那么,選擇論在某種程度上只是決定你當問題出現時,所需要具備的只是思想、態度和精神,以維系活下去的力量和耐心。
03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原本擁有光鮮的教師職業,23歲的人生正是青春年華,一切剛剛開始。可是,因為冒然頂替一個學生的偷錢事件,從這個點開始,松子的人生像多米諾排骨一樣失去控制,在各色人等的牽擾中,百口莫辯,被學校開除,然后,離家出走,闖入社會,沒有價值的榜樣,加之從小被父親忽略,自我價值感不足,總覺得被父親嫌棄,因此,松子選擇未來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一個又一個男人的身上,但卻在一次次絕望中迷失自我,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
也許,替學生頂罪看似偶然的事,可是,松子在處理這件事時所面對權威的恐懼和慌亂,超出她的想象和能力,而造成這種悲劇的關鍵因素,就是松子在童年時一直得不到父親的關愛和重視,所以,她所選擇的傾向依然是為了完成這個未完成的儀式,獲得男性的愛。
在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中,那位年輕的父親李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三個孩子,還有美麗的妻子,其樂融融,可是,因為,那個寒冬的夜晚,他的苦難悄然降臨,他和朋友喝完酒,上樓,發現孩子的床很冷,于是,他坐在壁爐邊,生起了火,希望孩子們能借此取暖,坐在火爐邊的他感覺到很滿足,或許覺得歲月安好,有溫暖的家庭,還有一群狗友,他沒有睡意,想出去買些東西。等他踏著厚厚的雪地回來時,卻發現,家里大火蔓延,只有妻子在不停的嚎叫,三個孩子無一生還,這個巨大的打擊徹底擊垮了李,從此家庭離散,他也帶著無法原諒自己的遺憾和傷痛,絕望而僵持的活著。
這種遺憾大概是人生終極之痛,可是,事實就是發生了,李很難再有生命活力去面對現實和生活,他無法遺忘,甚至清醒的提醒著自己,這個一生都無法原諒的過去。壓抑暴怒的他取代那個原本快樂羞澀的小伙,一場災難讓一個人脫胎換骨。
可是,就像電影《時時刻刻》中所說,你無法從逃避的生活中竊取安寧。
或許,某些發生,就是為了讓人們更努力看見生活的本質,看見生活更深處,看見生活的平凡所在,平凡得沒有一個時刻是平凡的,而我們大概唯一要準備和訓練的就是面對這種無常的智慧和力量,就像你要享受生活的快樂,同時也要承擔它的不幸一樣。
在《深夜加州站遇見蘇格拉底》電影中,男主是一位富二代,也是一位優秀的體操運動員,志得意滿的人生,可是,他卻總是在深夜失眠,感到萬物靜謐時的空虛、不安和恐懼。一次偶然的意外,他在車禍中失去了雙腿,這對于一個體操運動員來說,大概是致命的傷害。這就像貝多芬在45歲,創作正盛時突然雙耳失聰一樣?這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么巨大的打擊?
可是,到底是肉體的健全更重要還是精神的力量更偉大?誰又能認定這些苦難是不是你的靈魂要帶它們來到你的面前呢?
從廢棄的汽車中發現陽光下情侶美麗的吻,從無聊的爬山過程中發現旅途才是帶來快樂的事物,從失去雙腿的過程中開始明白生活需要訓練的不只是體操的夢想,還有生活中的每一個時時刻刻。
男主在蘇格拉底的啟示下,克服心中一直隱藏的不安,排除大腦中那些雜念的干擾和限制,開始聆聽內心的聲音,重整面對生活的態度,在失去雙腳的情況下奪得了體操冠軍。而貝多芬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在失聰之后的三十年創作出來的。(此處真該來首貝多芬的“歡樂頌”)
生活對每個人來說,就是個謎團,在未知的旅途中有些遺憾和苦難你根本無提前知曉,而你可能要做的就是從這些遺憾中領悟靈魂捎給你的暗語和啟示般的成長,像個勇士一般,當你感到恐懼,就用你的劍,拔出你的劍把思想砍成碎片。砍碎那些悔恨和恐懼。還有那些存在于過去或未來的東西。
然后,全身心投入到當下的每一種經歷中去。這需要花一輩子時間去練習。因為沒有某個時刻是平凡的,因為隨時都有任何事情發生。
04
張愛玲說,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干凈。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人生就像前往卡瓦菲斯的伊薩卡島一般,旅途漫長,充滿冒險和新奇,有許多燦爛的如夏天般美妙的清晨,那么歡欣,那么快樂,會遇見很多有識之士教你變得聰慧,但也可能會遇到野蠻憤怒的海神波塞冬、獨眼巨人庫克羅普斯的侵擾,但無論如何,請記得,這一路所得已經讓你變得見多識廣,即便伊薩卡島并非如你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