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古文成了一種享受,樂趣無窮。其中的最大樂趣在于發現書本后百科中對于古文錯誤的解讀。
今天,孩子英語作業要求仿照課文寫一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她選擇了精衛填海,我問她為何選這個,她說因為這個簡單,文章很短,然后直接給我背了起來。說實在的,《山海經》知道,但從來沒有這個緣分去讀過。在上海時,經常逛書店,發現山海經最近很火,各種圖說、解讀的版本,但總是沒有讓我有購買的欲望。
另外,作為一個資深理工男,雖然年少無知的時候酷愛文學小說,但古文卻因為天資不足,從來不碰。精衛填海這么耳熟能詳的故事,竟然從未了解過。不過,轉念一想,孩子給了我一個學習的機會。于是,我要過來她的語文書看了一下: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起初,我并不知道出自山海經,我看了一遍不知所以,孩子給我講解了一遍老師的版本,又跟我講解一遍《中國神話故事》的版本,核心意思較為一致,都說炎帝的女兒,因為被大海淹死,要復仇,堅持不懈的填海,象征著勇于反抗、勇于斗爭,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
看到這里,我的良知震顫了一下,我不理解:
- 哪里來的仇恨?為什么要給小學生灌輸復仇的思想?
- 執著值得提倡嗎?
帶著疑惑,我查閱了一下山海經的全文: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看完后,我腦子中浮現了一個美好的畫面:左邊是海,右邊是岸,陽光從右上方(西邊)照射下來,給海面灑滿金子,為海岸線描上金邊。空中一只飛鳥,沐浴在陽光中,朝著太陽的方向飛去。我知道那只鳥就是精衛。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畫面,我并沒有看到任何仇恨。認真思考一下,女娃玩水淹死了,我們從此憎恨大海?這就好比現在的家長,孩子摔倒在地,哇哇亂叫,家長過來打地板,說都怪這個地不平,把我們摔疼了,哼!這么理解炎帝和他的女兒,我覺得太藐視我們的祖先了吧。下面,我來還原一個真實的精衛填海:
女娃
炎帝時代,人類生活相當原始,土地也貧瘠,除了山就是海。于是炎帝發愿,要為老百姓們創造良田,造福子孫后代。
后來,女娃出生了,她的使命便是幫助炎帝和后代實現良田這個愿望,但是炎帝和她都不知道該怎么做。她離大海很近,而且她喜歡海的遼闊,規律的海浪聲讓她很舒服、寧靜。和海熟悉了以后,海看出了她的心思,于是海告訴她,我可以幫你,只要你能弄來泥沙,哪怕石頭,在我的潮汐力量和海洋生物的共同努力下,泥沙和石頭最終會變成良田。女娃很高興,但從哪里弄弄到那么多泥沙、石頭呢?她想到了天空飛著的鳥兒,她想,如果她能變成一只鳥該多好,就能把西山的石頭一點點的搬過來了。可是,她不是小鳥,她只是炎帝的女兒。于是,她又去找到海。她說:親愛的海啊,為什么海里有魚,天空有鳥呢?它們有什么聯系嗎?海說:當然有啦,魚只要轉念,便能成為天空中的鳥。女娃聽懵了,什么轉念就能變成鳥?海解釋說:海于天的差別是什么?女娃更懵了,海接著說:只隔著一個海面,海面之下是海,海面之上就是天空。女娃點點頭,海說:轉念的關鍵就在于你如何轉變上下的觀念。
女娃聽到這里,頓時明白了。于是她問海:我要變成一條魚,你能幫我嗎?
海沉默了,女娃看到海沉默的樣子,確定海是有辦法的。她每天都來找海,但海再也沒和她說過話。
海
一天不達成自己的使命,女娃的心就不安。這天,她再次來到海邊,對海說:親愛的海,我為了父親的心愿,為了未來子子孫孫的幸福,不為了我,為了這些事情,難道不值得幫我嗎?
海終于說話了:女娃,你多少世修成了人,現在卻要變成一條魚。你知道你還要多少世才能再修成人嗎?
女娃說:我不在乎!也許這就是我為人的使命呢?
海沉默了一會兒,似乎想明白了什么,繼續說道:好吧,變成魚很簡單,你只要游到海里,屏住呼吸,閉上眼睛,不要想著浮出水面,剩下的事情交給我就可以了。但是,有一點,你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鐘,你的目的是變成一只飛鳥。如果你不能再七秒鐘完成這次轉變,那你將永遠成為一只魚,直到它生命的終點。另外,不論你是魚還是鳥,你將永遠無法用語言和人類交流。
這次輪到女娃沉默了。女娃在海邊坐了許久,一言未發。知道太陽余暉散盡,月光灑滿海面,女娃才幽幽的向家中走去。
第二天,女娃起的很早,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凈凈的,穿上她最喜愛的衣服來到海邊。
今天的海很靜很靜,仿佛在等待什么。女娃赤著腳,堅定的走在海邊的沙中,每一步都那么確定,或許她想努力記住腳踩在沙中的感覺。
女娃找到了伸向海中間的一塊礁石,她回頭看了看家的方向,也看到了遠處的西山,淡淡的說了聲:海,我來了,記得你的承諾。然后猛地轉過身,一頭扎到了海里……
海浪依舊拍打著巖石,沖刷著沙灘,僅僅幾下,女娃在沙灘的腳印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從來沒出現過。一切都恢復了往常,日復一日的樣子,沒有任何差別。
也許過了一分鐘,也許過去了一年。突然,海天的海面中發出了刺眼的光茫,好像第二個太陽從地平線升起,在那白光的包圍中,飛出了一只絢麗的大鳥,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
精衛
精衛在空中抖了抖羽毛上的海水,一刻不停,飛向西山。雖然西山很遠,對于一只飛鳥來說,算不了什么,更何況是精衛這樣的大鳥。到了西山,它雙翅緊貼住身子,變成一條魚的樣子,從天空中俯沖下來,在西山盤旋的老鷹都被它的氣勢嚇跑了。它力大無窮,抓起枯木,枯木連帶著石塊被拔離了山體。它頭也不回的向著東海飛去。
海
女娃沉入大海,屏住呼吸,四周漸漸暗了下來,時間也仿佛凝固了。這時,女娃聽到了熟悉的聲音,那是海的聲音。不對,這個聲音并不來自于她的耳朵,而是來自于她的心。
海問她:女娃,你可知道良田要多少砂石,多少樹木,經過多少年?
女娃:不重要,這是我的使命,哪怕一世,幾世,哪怕世世代代,我都認命。而且,做只鳥又有什么不好?
海聽了女娃的話,不再做聲……
海看著精衛日復一日的向他投來砂石,他也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承諾。
漳水
西山,從東邊飄來一大片烏云,聚集在西山上方停住了。天色越來越暗,終于,天兜不住了,雨點開始落下。很快,雨點變成了潑水一般。精衛看這大雨,想我可以休息休息了。
這雨,一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大雨沖刷著山體,沖去了表面的泥土,漏出巖石,可雨水依然不罷休,慢慢生在石縫中的樹也開始動搖,接著帶著整塊的石頭隨著水流滾了下去。這一滾就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山洪來了。
洪水巨大的能量,帶著大量的砂石奔向黃河,匯入大海。
海滿意的看著黃沙涌來,它用它無盡的深藍,讓黃沙安靜了下來,成了良田。他想,精衛應該可以休息了,希望她轉世能去個好人家。
良田
黃河入海口沉積下來的泥沙,不但形成了良田,還養肥了海里的那些魚。慢慢,人們不再為生存擔憂,再后來,甚至有了很多余糧。人們發明了交易,多余的糧食或者魚蝦,能為他們換來更多的東西,但誰也說不清更多的東西到底是什么,也沒人說得清到底要多少才滿足。所以,人們依然不斷繁衍、良田總是不夠用,海里的魚越來越少,生長速度總是趕不上漁民捕撈的速度。但是,精衛,只能守著她的諾言,日復一日搬運著,黃河,也是日復一日的送來砂石,大海,同樣日復一日的用自己的潮汐,將泥沙變成良田。而良田,永遠都沒有夠用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