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書籍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能夠落地的“職場指導書”,《12個工作的基本》就是這樣一本職場寶典。
喜歡讀書的人都知道,對我們有指導意義的書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只講故事不講方法的雞湯書,適用于青春期的我們,那時候的我們有著大把可以浪費的時間,迷茫不知所錯的時候,看雞湯書可以讓我們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但可行性方法卻很少;再有就是《12個工作的基本》這類社科書籍,有案例有分析,最重要的是有可復用的公式。
成功不可復制,但成功的方法卻可以學習。不得不說,日本作家真的很會總結,他們可以從生活職場的細節入手,將微不足道或你平時不太關注的問題放大,剖析出正確的結論,展示給每一個對職場有困惑的職場人。讀過此書你便會知道,自己其實并非一個真正會工作的人。
作者在第一章中向讀者拋出5個非常尖銳的問題:職業生涯就是始終向著目標筆直前進?只要是大學或者研究院畢業,就能在就業或跳槽時占據優勢?只有持有資格證書,就能找到工作?過了35歲就不能跳槽了?不善管理的人可以成為專業人員?很明顯,答案都是否定的,但這些問題,卻往往是我們忽略并有著錯誤理解的。
對于剛畢業的年輕人,我想第一個問題是你們需要著重去閱讀的。因為很多網友問過我,藍田我畢業后選擇的第一份工作重要嗎?我是否該深挖里面的技能呢?我幾年后跳槽比較合適?這些問題,書中都有答案。
對于已經入職職場的人來說,第二章不容忽視。因為他會幫助你搭建職場的12個工作能力:反應力、親和力、樂觀力、目標發現力、持續學習力、語境理解力、專業構筑力、人脈開拓力、委任力、商談力、傳授力、協調力。作者對每一種特定的能力都作出了明確的解析。
例如作者在目標發現力中的問題發現技能小節中為讀者分享了一種縮短理想狀態與現實狀態差距的方法,通常我們先要問自己,我們的夢想或理想是什么?我們的現狀是什么,前者減去后者,即為你的目標。目標具體化即為到什么時候為止?做什么?怎么做?通過這樣的思考過程,來縮短我們與目標之間的差距。當然,作者也很聰明的想到了,很多讀者自己一個人很難堅持,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做環境整頓。比如風險轉移,你可以號召身邊的人一起做這件事,大家一起有責必擔,言出必行,互相監督,最后再找優秀顧問專家來指導自己的執行過程。
在專業構筑力章節中作者指出,我們該如何選擇一個領域作為自己的專業?標準如下:1、選擇自己已經積累大量經驗的領域。2、搞清社會對這個專業的需求。3、選擇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達到一定水平的領域。4、能夠想象出自己享受該領域的模樣。這幾個方面可謂是面面具到,甚至連同未來我們遇到阻力時堅持不下去的情況都想到了,于是榮譽感也作為第四點被呈現。
職場老人重點要看第三章節:職業生涯穩步攀升的法則。這一章節我把它叫做職場的進階。此章節中除了自我提升外,還分享了很多關于領導能力的內容。
這本書不適合精讀也不適合泛讀,適合拆書法閱讀。即閱讀的過程中除了勾劃內容外,要在旁邊附注內容給自己工作的啟發以及自己需要努力改進的地方。這樣才能融會貫通的領略作者的精髓。無論你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人,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職場寶典。推薦給每一位身在職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