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聽“超級個體”的《20-2價值鏈分析法,不盯職位盯行業》一期時,引發了我對自己的第二副業——親子教育的思考,雖然自己把它定義為副業,但是還產生現金流,是真正的起步階段和積累階段。
雖然之前自己也規劃過如何發展它,但是聽了今天的這一期節目,才發現之前想的真的很淺。
一、我們這個行業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這個問題是京東計劃開網店的時候最新討論的關鍵問題,思考了這個以終為始的問題后,京東得出的答案是
在價格的優惠力度上很難超越淘寶,在放心程度上可以做得比淘寶好,但頂多和天貓差不多,唯一的突破口就在“更快到達”上,所以,京東的核心能力就是物流。
后來京東組建了自己的物流團隊和倉庫,在最快到達上獨占優勢,讓自己在電商這個領域站穩了腳跟。
那我要開展的親子教育、育兒的價值定義又是什么呢?
是幫助家長解答育兒過程中的困惑?提供改善親子關系的方法?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需求?
做事的方式會變 、客戶區域會變、媒介會變,但是人性不變,需求也是穩定的,所以只要抓住核心提升自己的關鍵能力,就是抓住了發展的核心本質。
行業的價值核心是感性的、宏觀的,還要進一步拆解理性的,微觀的,也就是哪個環節的哪些具體的價值是我可以提供的?
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首先要搞清楚親子教育行業的價值鏈:
主要活動的內容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累,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支援活動是現在立刻就可以著手干的,也是把根基打結實的過程。所以這個點就是我現在的價值貢獻點。
專業學習和發展就是讀書、上課儲備自己的專業能力,這個只要肯投入時間,就可以提升。
育兒、親子典型性問題分析和方法匯總,一方面已經有了大量的資料可以查到相關信息,另一方面這些問題就是生活中日常發生的問題,所以留意生活關注生活就是最好的方法。
文案實際上就是一個輸出和發揮影響力的過程,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結合平時身邊發生的事情,不僅能引起家長共鳴,也能給家長實際的方法指導。
選定文案后,可實現的方式也很多,可以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寫,也可以在育兒專欄上寫,上半年也保持在公眾號上發表的頻率,并且研究專欄需要怎樣的文章,下半年開始進軍專欄。
主要活動不著急,今年的定位就是積蓄力量,儲備的一年。
二、盯行業還是盯職位
為了更好的說明怎樣是盯職位,怎樣是盯行業,古典老師特別舉了編輯崗位的例子:
盯職位:發多少稿子、拿多少稿酬,怎樣能當主編
盯行業:怎樣傳播更好更快?如何接觸到一手信息?選擇哪個領域深耕?
后者在7年之前甚至更早就注意到了互聯網的傳播效率之高,網絡語言表達的變化;他們要做的其實無非是找準一個領域,持續地積累一流人脈(因為信息源頭是人),然后學會使用網絡語言傳播,就能穩穩站在價值鏈中間。
后者就是“行走的價值鏈”,他們將持續創造核心價值成為重要的價值鏈條。
大家看到的寫手?名博主?大V?編輯?知識IP?大號?都只是用來忽悠吃瓜群眾的。
看到這個例子,讓我想到了我前期剛開始做的時候,一直關注的是自己公眾號的訂閱量要達到多少?啥時候拿到原創?啥時候拿到打賞功能?啥時候建立自己穩定數量的客戶群體?啥時候可以開設自己的第一堂微課,人數多少?啥時候可以開設自己的第一次線下課程,人數多少?
以上這些目標,就如同上面說的“盯職位”的情況,一直看著腳下的路,卻沒有抬頭看自己前進的方向。
跳開這些眼下的目標,來問自己,親子教育的行業如何,它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親子行業是從近2-3年開始火起來了,但是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人在做這塊的,但是真正的被普羅大眾所熟悉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所以從行業發展的周期來看,親子教育已經過了曙光期,從知之甚少到大家熟知,正是處在朝陽產業的發展階段,也是一個最佳的切入期。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這個行業是ok的。(雖然進入的時候是感性的,是因為喜歡開始接觸的,但是真要全身心的做,還是需要理性分析的。)
行業選好了,也就是方向選對了,還要評估這個行業需要什么能力 ,自己具備什么能力。最好是和自己現在的工作有相結合的地方,這樣也便于自己能力的正遷移。
我現在所從事的是培訓行業,是針對企業的培訓行業, 主要負責資源整合的工作,自己后期要轉向育兒方向,很多技能都是可以遷移的,例如:如何設計課題,如何設計課程,如何設計互動環節,培訓效果的評估轉化,培訓的推廣。
除了市場開發和上臺真正的授課之外,其他的幕后環節自己都是比較熟悉的,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這些相關能力就是自己要重點發展的能力。
三、確定職業發展方向是最大的時間管理
在《20-5精華|定好位的3個視角、10個重點》中的10個重點的第一條就是:
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是最大的時間管理。管好自己上班的8個小時,遠比擠出下班2小時來學習,要重要的多。
上面的話的意思就是在8個小時里面好好的鍛煉自己需要的技能,同時把它做很好的正遷移,不僅可以在現在的本職工作上讓自己的工作有兩點,也可以讓自己的第二副業得到能力的正遷移。
需求判斷能力
需求判斷能力:找準市場的需求點,例如我們有個培訓課程就是“供應商管理的10個關鍵問題”,就把供應商日常會碰到的暫亂無序的個性問題,提高到了共性的典型性問題的高度。這樣再把這些問題轉化成培訓的需求點,吸引力可想而知。
工作中:針對自己負責模塊和課題,特別是有優化意愿的老師,先和老師共同找出該課題的管件典型問題。
副業中:針對育兒的常見的共性的典型問題,自己整理10個,搜集相關的案例,明確相關的理論基礎,找到相關的解決方法。
課程設計能力
課程設計能力:包含2個方面,一個是課程邏輯的設計要清晰明確,讓受眾一聽就清楚;一個是課程內容設計要有共鳴有趣味,有共鳴就是讓受眾感受到這不就是在說我自己嗎?有趣味就是讓受眾情不自禁的聽下去,越聽越有味。
工作中:針對一些在邏輯上面欠缺的課程和老師共同梳理邏輯,可以是內容上的邏輯連貫性,也可以是標識上的一目了然。針對內容共鳴和趣味性上,可以和老師一起尋找典型的案例,同時一起尋找多樣的授課方法。
副業中:找到了受眾的典型問題后,這些典型問題之間有怎樣的內在邏輯,如何呈現才能讓這些典型問題引起共鳴,并且又能激發更好的行為。
市場推廣能力
市場推廣能力:也是包含2個方面,一個是課程本身的包裝推廣,例如:課程名字、課程大綱、教材;另一個是課程宣傳文案,相關市場活動,體驗課等等。
工作中:這對招生不理想的課程,或者是新的課程,對于課題一定要選好,要具有吸引力,要直觀的反應課程的亮點和學員的需求點。對于課程大綱章節內容、關鍵要點、時間分布、培訓方式、工具方法都最好呈現其中。教材是左右打印(方便學員做筆記),還是留白打印(方便學員自己填寫重點內容,吸引學員關注點。)
對于宣傳文案,怎樣寫才能讓受眾愿意打開你的郵件或者是你的文章鏈接。在哪個平臺發布這些消息會吸引更多的目標群體。
副業中:怎樣的課題是吸引家長的,是家長的痛點;輔導大綱怎樣設計才能把問題講清楚,讓學員看到大綱就很清楚自己要學的東西就是自己想學的;教材怎樣設計才能讓家長更好的回去邊復習變應用,邊應用邊查閱。
對于宣傳文案,怎樣才能讓家長看到你的專業性,讓家長認為你不僅理解孩子的心理,也理解家長的痛楚,更知道如何幫助他們建立更好的關系。
其他的能力還有很多,但是這3個能力是和本職工作還有自己的副業結合的最緊密的,是2者都會用到的能力。
提升其中任何一個能力,都意味著可以同時做好2件事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了古典老師的好多期分享,古典老師一直強調的就是“踐行”,今天我也是認真踐行了一次,這樣的收獲才是實實在在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