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楠天下的太陽花
一
上周二晚上,月光如紗,我在小區的大黃桷樹下即興演講。
這是一個圓形花臺,大樹屹立在花臺中央,月光的身子在花臺上下跳動。人們說話的聲音一波接一波。背后的人行道上,人影綽綽。
如此美妙的夜晚,我的即興演講應該順風順水,如月光泄地般流淌出來。
然而,我感覺身后的人聲與腳步聲,如芒刺背。我腦海中浮現各種幽靈一樣的眼光,總感覺TA們在偷窺我,感覺自己在月光下,啥也沒穿的樣子,「皇帝的新衣」的故事浮現出來。
就這樣,郁悶的演講,在磕磕絆絆中結束,演講的快感蕩然無存。
回到房間,我拿起了新入手的《內向者溝通圣經》,作者說,她能夠指引我們如何在外向者主導的世界輕松突圍。
二
多年來,做業務,談客戶,帶團隊,上講臺,一直心到、口到,順手得很。
那晚的經歷讓我倍感意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演講的恐懼任何人都有。而對于一個內向者來說,公眾演講時,若隱若現的慌亂總是存在著,何況我在路邊的即興演講?
當我翻閱到內/外向性格的典型特征時,我把自己里里外外都檢視了一番,頓時覺得,我絕然是一種典型的內向性格。
想哭咯!
看看下面這張圖,仿佛內向性格特征是為我量身定做滴。
這,是我從來木有意識到的。
曾幾何時,我熱衷于組織活動;
曾幾何時,我做業務時,口若懸河,拿下了許多單子;
曾幾何時,我在講臺上,可以慷慨激昂。
合上書,沉思了良久。然后,繼續往下看。
當我看到,愛默生說,「去做你最害怕做的事情」,虎軀一震,披在身上的睡衣掉了下來。
愛默生是「美國的文藝復興領袖」啊,美國前總統林肯曾經盛贊他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牛人的話自然魔力無邊,撞擊靈魂。
原來,這是一切的秘密。
他的這句名言引發了我演講意識的突變,《內向者溝通圣經》這本書則教會我改變方法。
三
周末,我到理工大學進行每周一次的5公里跑步。每次跑步前,我都要即興演講,我把它當作一種大腦熱身運動。
我站在草坪中間,陽光暖暖地落在臉上。草坪上,有孩子在奔跑,有大人帶孩子放風箏,有情侶在背靠背曬情話。
那晚的教訓,深深地烙在我心上。我一邊回憶愛默生的話,「去做你最害怕做的事」,一邊默默念叨,放松,放松,再放松。
奇跡出現。
我演講著,還瞄著身邊死死盯著我看的人。沒有任何的慌亂,嗓子也沒有顫音,自我感覺良好,聲音流暢,手勢優美,自信地講了16分鐘。
這是一個內向者的自我勝利,這是一句名言引發的演講成長,這是一本書引爆我行為的劇變。
我想到了美國人Noel Tichy提出的「舒適區」理論,我哪兒是脫離舒適區呢?我直接殺到心理邊緣的恐慌區。
很多人都有一種循規蹈矩思維,說,先進入學習區吧,這樣靠譜些。
愛默生的話,直接提示我們,踏入恐慌區,做你感覺最害怕的事情,成長才會加速。因為,在追求速度的時代,你蝸牛前進,終會落伍掉隊。
這,就是一個內向者的溝通突變。
四
《內向者溝通圣經》,教我什么樣的方法,引爆了我的劇變呢?
4P法則——Preparation(準備 )、Presence(展示 )、Push(推動 )、Practice(練習 )。 這四個步驟,是全書最基礎的方法論。
現在,我們一步一步走,看看內向者如何沖關。
1,準備。
巴菲特說了,公眾演講能力可能成為我們最大的資產,也可能成為我們最大的負債。
我理解為,準備得好,就是資產;演講砸了,就是負債。
但我專攻即興演講,如何準備呢?我做了三個「心理預備架勢」:
內向者擅長思考,那么,現場,我計劃講慢些,邊講邊留下思考的時間;
提前想像一個輕松美好的場景,讓身體徹底放松;
還不夠,我要求自己接納路過的任何人,允許別人偷窺我,聽我的演講。
事實上,當我放松后,當我看著TA們演講時,恐懼的不再是我,而是落慌而逃的路人。
2,展示。
心理預備好了,我就完全按照書中所講,從三方面來展示自己的演講。
當我站到理工大的草坪上時,想像前面有很多人聽我的演講,我正和TA進行自然地交通;
讓我的聲音富有磁性和底氣,嘴唇表達到位;
解放雙手,把手勢充分揮舞起來,這也是一種身體帶動情緒亢奮的方式。
3,推動。
我利用作者講的兩點來推動自己的即興演講。
頭天晚上,我聽一個演講高人的錄音,我產生了創造「世上最美演講」體系的念頭,當我即興時,我的聲音飽含深情,美啊。
這是學習的推動。
還有「偽裝」的推動。
當我演講時,我就看著我身邊的人。結果,當我裝著鎮定自如的演講時,恐懼感從我的世界消失了。
4,練習。
最后,我想說,我練習即興演講250多天了,還怕誰?
練習就是萬能工具?,F在,我依然每天練習即興演講,每次演講時,我都用「4P」法則化解內向者的魔障。
五
有這四個步驟引領演講,內向者還怵么?相信,按照書中的指引,每個人內向者都會發生劇變。
當然,《內向者溝通圣經》不僅僅教我們演講技巧中。
針對內向者,作者還把4P法則運用到如何做領導,如何進行項目管理,如何管理上司,如何建立人脈網,如何避免成為會議隱形人,以及如何提升競爭力。
寫到這兒,我們都明白了,內向者要在職場最終脫穎而出,必須更加重視4P法則,勤加練習,最終改變自己的行為。
調查顯示 ,超過四成的商業領袖都是內向型人格 ,其中不乏巴菲特 、比爾 ? 蓋茨這樣的精英 ,內向者的優勢一點兒也不比外向者遜色 。
所以,我忒想說,內向只是一種性格,不是一種問題,無所謂好壞之分。在工作生活中,內向者加強溝通,提升影響力,利用內向者好靜善思的稟賦,一樣會做出巨大的成就。
這就是本書給我的最大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