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弟弟把爸爸媽媽接過去,幫忙帶我小侄子。叔叔阿姨(弟妹爸媽)已經幫忙帶了近兩個月,孫子孫女要開學了得回去。弟妹又很努力,雄心勃勃,還沒雙滿月,就想上班了。
實話說我有點擔心:第一,擔心長時間相處,他們能不能相處愉快,順利度過磨合期。第二,擔心媽媽能不能帶得住咱家的“超級磨人小帥哥”,才滿月就要抱著走了,擔心媽媽的腰。
其實磨合期一定會存在不少問題,俗話說:三歲一個代溝,算算老人和兒女將近十個代溝。一定會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習慣問題
先不說年輕人和老人的習慣問題,這從農村到城里的習慣,就存在很大差異。
家在農村,大家喜歡走家串戶,有時候吃飯時間是最好的串門時間。這猛然到了城里,家家戶戶都閉門不出,沒人聊天,估計會覺得有些壓抑,需要一定時間適應。
想到我媽摘菜,就有些想笑,農村菜多吃不完,所以她們摘菜通常會摘去三分之二,只留下中間的精華部分。這到了城里,估計很不習慣,當然知道都是銀子買的,不會摘去那么多,但一定會很郁悶,覺得城里人可憐,水深火熱,這老菜葉子吃著不爽口。
收拾東西是個挑戰(這么多年,對我來說都是挑戰)。家里地方大,房子挑高五六米,空間大,東西隨便放放也不覺得太亂。但城里房子空間小啊,這整理收拾的能力得需要一段時間提升(我這么多年也沒提升到哪里去)。
生活習慣存在很大差異,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差異,加上地域差異,也不知道弟妹吃不吃得習慣我媽做的菜(估計弟弟也不習慣了)。這點還好,我有經驗啊,吃不慣就做給她看,或者說給她聽。現在我婆婆已經能輕松自如駕馭我們這里的時令菜了。實在饞了,咱就隔三差五出去打牙祭唄。
花錢問題
老人都舍不得花錢,精打細算。這到了城里什么東西都需要買,花錢如流水,一定很不習慣。去了菜場看到那菜價,估計這也舍不得買,那也舍不得買,回家喝白米粥得了,關鍵連大米也需要買啊。
這點好在弟妹智慧,現在網絡方便,訂菜到家,想吃點什么買什么,他們也就不會因為看到價錢而心疼。
我跟媽媽也打過預防針,銀子不是你需要操心的事情,不要管年輕人花錢,掙得多,花得也多。
帶寶寶的方法
雖然有我們兩個孩子,但那時候的孩子哪叫帶孩子啊。我弟那時候,通常是放在搖籃里,掛個帽子或者什么在搖籃上,就能傻傻樂個半天,媽媽可以抓緊干活的。現在的小朋友太狡猾,估計飯都忽悠不到嘴。
當然了,現在寶寶都帶得精細,有很多值得學習的,但愿我媽能與時俱進。
磨合期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坦誠,有什么事說出來,不要悶在心里,積極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另外最關鍵的還是弟弟的表現,要勤快些,睿智點,做婆媳關系的潤滑油,粘合劑,就能很好地度過磨合期。
2019.8.18
人在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