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三十多年, 第一次碰到這樣一件事,讓我匪夷所思。
事情是這樣的: 昨天下午, 我到學校對面的一個打字店里打印個材料, 正好店老板的兩位孩子都在玩電腦游戲,看到他的女兒個子很高了,我立馬想起很可能讀初中了, 于是便親切地問道:
“小美女 ,你讀初中了嗎?在哪個學校讀啊 ?”
店老板立馬高興地對我說:
“她就在你們學校讀初一哩!”
“那在哪個班讀呢?你在班主任叫什么名字啊 ?”
小女孩說出了班級之后很平靜地說:
“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p>
我驚愕了 :
“你怎么不知道你班主任老師的名字呢 ?”
店老板也插話了:
“老師教了你一年,你還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這不是個笑話嗎?”
女孩反駁起來了 :
“不能叫老師的名字的! 叫名字是對老師不禮貌的行為 !”
看著她不耐煩的神情,也知道了這是一個內向、單純、被邊緣化的孩子。我立馬告訴她:
“你知道老師的名字是一回事,你不叫老師的名字是另外一回事??!”
聽他們父女倆的爭辯,我好久才想起了她的班主任的名字,一個的確比較生僻難認,估計好多的人也會念錯的名字 。當我把這個老師的名字說出來的時候,她點頭表示肯定。之后 ,我看到這個女孩子把臉耷拉下來 ,不再玩電腦,在一旁漠然 著。店老板又在旁邊教導著女兒說 :
“不知道老師名字,你可以查一下字典啊,老師的名字生僻 ,你可以親自問一問老師或其他同學啊!總不至于跟老師相處一年了還不知道老師的名字吧!”
這件事也給了我一個深深的疑問: 班主任,在你班上讀了一年書的學生,還不知道你的名字, 到底是誰之錯呢?那這個孩子在你班的這一年里 ,你們是怎樣相處的 ?
分析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班主任在向學生介紹的時候沒有介紹自己的名字。沒有估計到學生對自己名字的生疏難認以至不會讀 ;二是這個班主任在平時估計也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 忽略了跟那些內向學生的面對面的交流機會 。三是暴露了班主任對那些內向卻又不自信、疏于想事的學生邊緣化。
從學生角度來說 ,學生也沒有一定要叫出老師名字的意識 ?,F在很多學生對于老師的名字,真的是不大去過問的 。比如在班上你教語文課,學生就喊“語文老師”, 你上數學,他們就喊“數學老師”,有的老師教思想品德課,也聽到有的學生一下課,就喊“思想品德課老師 ”,至于老師姓甚名誰,學生才懶得問呢 。
當然也有當面不喊老師,背后就喊老師的名字的學生, 這類學生心中沒有敬畏之心, 不尊敬老師,不尊重老師勞動成果是一種常態。 可以說在一個班級讀書三年,老師的名字叫不出來的人大有人在。
俗話說 “親其師, 信其行 ?!睅熒g如果沒有良好的互動交流, 沒有親切的平等關系 ,哪來的班集體和諧,哪來的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陽光呢?
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
首先在跟學生初次見面的時候 ,班主任就可以開展一次有關名字介紹的主題班會。 因為每一個人的名字 都包含著父母對于孩子的期望和寄托 。所以老師自己可以先將自己的名字的由來以及讀法告訴給學生, 然后讓每一個學生來說說自己的名字的寓意。這樣既和諧了班級同學與老師的關系 ,又可以加深老師對同學的印象 ,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凝聚班集體的向心力。
其次班主任要善于跟學生做朋友 ,走進學生的心里 。尤其是那些內向膽小的學生,老師更應該親切主動地去關心與鼓勵,學生便會想去 了解老師 ,從而走進老師心里。 最后要告訴學生,叫老師名字與知道老師名字是兩碼事, 對于我們 的任課老師,我們應該自覺的去了解老師的名字,親近老師,熱愛老師,這是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前提。
對于學生來說 ,遇到不懂的問題 ,要勤于思考 ,善于探究, 中國的漢字是很豐富多彩的,有很多字用法不同,意思也不同。 所以要勤查字典、詞典。
要想和諧師生關系,提高學習興趣, 就從叫出老師和學生的名字開始 。